要闻分享| 关注中国| 逆耳忠言| 不平则鸣| 情感天空| 健康生活| 流行时尚| 保险理财| 讽刺幽默| IT与游戏| 信息交流| 华发移民| 华发工作| 摄影美图

社会聚焦| 旅游天地| 娱乐八卦| 音乐视频| 校友互动| 网络社区| 房屋安家| 教育培训| 中医瑰宝| 专栏作者| 科技文化| 华发留学| 华发红娘| 关于本站

华发网China168.info海外中文门户网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806|回复: 0

“中国梦同时也是世界的梦”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3-12 02:12:1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t014e3327fdfc0f650e.jpg

  进入2018年,法兰西学院再次向中国艺术家授予最高荣誉,中国画家吴为山被授予法兰西艺术学院通讯院士,成为继吴冠中之后第二位当选该院通讯院士的中国艺术家。

  从18世纪的“中国热”起,中国文化在法国思想界、学术界、艺术界乃至民间,一直是为人津津乐道的话题。法国学者维吉尔·比诺曾说:“当人们翻阅18世纪法国思想家、经济学家撰写的作品、游记或报刊文章时,会惊讶地发现中国的名字是如此频繁地出现,激起了那么多的赞誉之词。”时至今日,随着“一带一路”建设深入推进,中国文化“走出去”步伐加快,古老的中国文化在法兰西的土地上正日益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越来越受到官方及民间的认可和接受。

  吴为山的雕塑作品,在法国获得了艺术界的高度评价。法兰西艺术院院士、法国著名雕塑家安托万·蓬塞表示,吴为山的作品造型独特,充满艺术想象力,富有情趣和格调。他的作品就像一本妙趣横生的书,让人百看不厌。安托万·蓬塞认为,从吴冠中到吴为山,中国艺术家对法国乃至世界艺术的影响不可小觑。“我期待涌现出越来越多杰出的中国艺术家,对他们能给世界艺术带来何种惊喜与启发,我充满好奇。”

  作为法国最具学术权威的机构,法兰西学院下辖五个分院,分别为负责法国语言文化的法兰西学术院,负责文学的法兰西文学院,负责自然科学的法兰西科学院,负责艺术的法兰西艺术院以及负责道德和政治的法兰西人文学院。五个院都有冠以本院名称的院士,院士为终身制,只有前任院士去世后,才可增补。1997年,著名法籍华裔画家朱德群入选法兰西艺术院院士,成为该院历史上第一位华人院士。

  而在法国学术界和艺术界,还有三个中国人的名字可谓闻名遐迩,他们就是朱德群、赵无极和程抱一。三位大师是旅法华人艺术家的杰出代表,在法国乃至欧洲文学、艺术界均享有崇高地位。他们皆受教于祖国,20世纪四五十年代来到法国,在各自领域成就斐然,并先后于20世纪末和21世纪初当选法兰西学术院院士。直至目前,他们是仅有的进入这座艺术圣殿的三位华人,是在法华人艺术界当之无愧的泰斗。

  法兰西学术院是历史最悠久,也是最负盛名的一个分院。2005年,79岁的程抱一在巴黎正式就任法兰西学术院院士,成为名副其实的“法兰西学院院士”。他不仅仅是法兰西学术院第一位华裔院士,也是该院近370年历史中的第一位亚裔院士。

  在法语中,法兰西学术院院士有一个很特别的称呼——“不朽者”。这个称呼来源于它的创建者黎塞留。在发起并推动法兰西学术院成立后,他为学院专门刻了一个印章,上面写着“致不朽”,从此以后入选的院士就都被称为“不朽者”。在这些“不朽者”中,有诗人、小说家、剧作家、哲学家、历史学家、艺术批评家、医生、科学家、政治家、律师等各行业的人,比如众所周知的拉辛、拉封丹、小仲马、缪塞、雨果、列维-斯特劳斯、程抱一等。

  法兰西学术院共有40个席位,一旦入选,终身都是院士。每当有院士去世,某个席位空缺出来,才会由其他院士提名候选人,也可以毛遂自荐,此后再由院士们投票选举。由于席位珍稀,有不少大文豪与法兰西学院擦肩而过,比如赫赫有名的卢梭、萨特、波德莱尔、普鲁斯特、凡尔纳、加缪等,由此也诞生了一种说法——“第41席”,专指无缘“不朽者”称号的文坛大家。

  程抱一曾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当前中国的对外文化交流正在进入历史最好的时期。中法两个分属于东西方的国家,有众多相似之处,两个文化大国之间的交流,对人类的未来一定有一种特殊的意义。

  除了旅法华人艺术家外,中国籍艺术家也越来越多地被这座法国最高学术殿堂所认可。2000年,著名书画家吴冠中入选法兰西艺术院通讯院士,成为首位获此殊荣的中国籍艺术家。通讯院士是法兰西学院授予在学术领域有卓越建树的外籍人士的称号,同样为终身制,只有前任通讯院士去世后,才可增补。

  2016年,学者、翻译家董强在位于巴黎塞纳河畔的法兰西学院正式履新,成为法兰西道德与政治科学院的首位华人通讯院士,并参加当日举行的学院年度会议。法兰西学院院长加布里埃尔·德布罗意向记者表示,董强是法中两国文科领域重要的“摆渡人”,为两国间文学、社会科学等领域的交流互通作出了诸多贡献,此次当选实至名归。他同时希望董强能够继续通过翻译、创作等形式的工作,让法兰西学院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国的文化、社会与历史。董强在履新现场感谢法兰西学院对他多年为中法交流所做工作的认可。他表示,在日渐复杂的国际环境下,中国与西方世界需要有更好的沟通与交流。随着中国国力的提升,应该有更多的中国声音被世界听到。“我将利用好通讯院士这一身份,继续致力于文学和社科领域研究,做好双向翻译工作,为加强中西方之间的相互了解贡献一己之力。”他对记者说道。

  作为欧洲的文化艺术中心,巴黎拥有大皇宫、蓬皮杜、集美、橘园等多个全球知名的展览馆和艺术中心,每年举办的艺术展更是不计其数,涵盖绘画、雕塑、摄影、当代艺术等各个领域。随着中国文化不断“走出去”,以及中法文化交流的日益紧密,越来越多的中国艺术家也走出国门,将他们的作品带到了这些世界顶级的艺术场馆进行展出。

  2015年,位于巴黎蓬皮杜文化艺术中心的法国国立现代艺术美术馆宣布收藏5件中国当代艺术作品,分别为徐震的大型装置作品《集团-四把刀组合》、丁乙的《十示》、张恩利的《材料》和《水》以及赵洋的《春天》。据介绍,这些作品是由知名收藏家郑志刚、周大为、赵令勇、余德耀以及佛罗伦斯和丹尼尔·娇兰夫妇捐赠的。蓬皮杜中心主席塞尔日·拉斯维涅表示,这些作品不仅以多元化的现代艺术风格丰富了馆藏内容,也充分展示了中国当代艺术家的创作实力和勃勃生机。此次捐赠也为中法两国现代艺术的碰撞和交流提供了契机。拉斯维涅说,蓬皮杜中心共收藏了128件中国艺术家的作品,其中不仅包括20世纪早期刘海粟、徐悲鸿等大师的具有中国传统风格的画作,也包括赵无极、黄永砯、严培明等在法华人艺术家的当代艺术作品,反映了中国艺术的多样性。

  法国独立沙龙艺术展览的历史悠久,距今已有130多年的历史。一个多世纪以来,来自世界各地的艺术家,如凡·高、莫奈、雷诺亚、塞尚、马蒂斯、毕加索、夏加尔、达利、赵无极和朱德群等,均曾携作品参加过展览。自2006年起,在法国总统府和文化部的支持下,由四家知名沙龙——“独立艺术家联盟”“对比沙龙”“法国艺术家联盟”以及“水墨沙龙”共同创办的沙龙联展“艺术财富沙龙”开始在巴黎大皇宫进行展出,联展年均吸引超过4万观众,已成为当前法国当之无愧的年度艺术界盛宴。除了“独立艺术家联盟”之外,其余三个主办单位均采用一位艺术家一幅作品的形式布展。

  去年应“对比沙龙”主席保罗·亚历克西的邀请,十余位来自中国国内的艺术家首次携自己的作品来到巴黎,向法国、向世界展现中国当代艺术魅力,也为联展带来了一股清新的“中国风”。参展画家周松是国内青年一代杰出艺术家的代表人物,同时也是此次应邀参展的中国艺术家中最年轻的一位,他向记者表示,中国的青年艺术家应当从自身作品出发,站在世界艺术发展潮流的角度去提高创作水平,打破固有思维的束缚,同时努力拓展眼界及艺术胸怀,让创作出的作品拥有更大的包容性及更广阔的国际视野,更好地展示当前中国文化的开放性和创造性。新一代中国中青年艺术家们需要更多地“走出去”,与世界范围内各文化、各民族的艺术进行碰撞、交流。

  近年来,通过法国中国文化中心以及落户各地的孔子学院为平台组织的各类文化活动,让法国普通民众多了很多近距离接触和体验中国文化的机会,也让中国文化更加深入法国民众的内心。

  作为中国在西方国家中建立的第一个国家文化中心,巴黎中国文化中心成立15年来,已经成为法国民众了解中国文化最直接的窗口和平台。巴黎中国文化中心主任严振全向记者介绍,中心打造了一系列品牌活动,如法国中国电影节,通过电影展示与研讨,推进了两国电影领域的交流与合作,促成了几部合拍电影;中国传统戏曲节,培养了一批法国戏迷;中国曲艺节,让法国友人了解了这一特殊的艺术形式等。与此同时,中心还围绕春节和中秋节这两个中国传统节日积极策划,希望让“欢乐春节”“天涯共此时”这两个已经在世界范围内拥有影响力的中国文化品牌活动在法国能够更加深入人心,成为拉近两国民众距离的桥梁和纽带。

  一年前,我驻法使馆教育处特组织动员在法国家公派汉语教师和志愿者,在其任教的21个城市的30所大中小学校举办了“中国日”或“中国周”活动。历时近两个月,共计近万名学生和家长以及当地数万名市民积极参加了系列活动。“中国日”或“中国周”活动通知发出后,各地学校校长积极支持配合,通过公派教师和志愿者积极地以书面形式提出申请,以春节晚会、中文歌唱比赛、中国民间艺术文化展、中国电影欣赏、中国知识竞赛、传统书法展、文化历史讲座、中华传统小吃品尝会等多种形式开展活动。通过法国民众亲身参与,激发了法国民众了解中国历史和文化的兴趣,促进了法国汉语推广工作与汉语教学的深入发展。

  “中国日”或“中国周”活动主题鲜明,不仅活动内容丰富多样,而且活动辐射面广,不仅有学习汉语的学生,亦有学生家长与当地市民参与其中。更有多校联合举办演出或展示,扩大了活动的规模和影响力。活动还受到了当地政府与学校的大力支持,法国媒体也对活动进行了报道,社会影响力很大。活动通过颇“接地气”的形式,加深了中法两国人民的友谊和民众之间的交流,使更多的法国学生和民众进一步了解了日益繁荣的中国,激发了他们学习中国语言的兴趣,加深了他们对中国文化的热爱。越来越多的法国学生希望有机会前往中国学习交流,成为中法沟通的青年“使者”,早日实现自己的“中国梦”。

  1月30日,中国国家博物馆与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院等联合举办的“学院与沙龙——法国国家造型艺术中心、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院珍藏展”,集中呈现了“学院派”这一法国艺术史上重要流派璀璨夺目的篇章。本次展览集中展示了从法国大革命到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的法国艺术以及法国社会风貌。参展的103件学院派艺术精品均来自世界闻名的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院和法国国家造型艺术中心,包括艺术家多米尼克·安格尔、威廉—阿道夫·布格罗、帕斯卡·达仰—布弗莱、弗朗索瓦·吕德和保尔·郎度斯基等人的重量级作品,展览还同时展出了中国艺术家常书鸿和方君璧的作品。

  早在2014年中法建交50周年之际,中国国家博物馆就举办了“名馆·名家·名作——纪念中法建交50周年特展”,史无前例地汇聚了卢浮宫博物馆、奥赛美术馆、凡尔赛宫博物馆等5家法国著名博物馆的珍品名作来华展出。此次举办“学院与沙龙”展,不仅有助于加深两国人民对双方充满魅力的文化艺术和蕴涵其中的人文精神的相互理解,更进一步彰显了文化交流互鉴在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巴黎高等美术学院学术和文化发展部负责人kathyAlliou说:“‘学院与沙龙’展充分体现了中法两国文化之间相互靠近的重要性,两种文化的互相吸引和互相尊重19世纪就已经存在,直到今天依旧在不断丰富与发展。巴黎高等美术学院是法国学院派的继承者,同时也在鼓励当代艺术的发展,它对国外学生,包括中国学生发现和探索艺术提供了一个好的场所。”

  巴黎高等美术学院绘画和雕塑作品的藏品负责人施瓦茨也表示,我们另外一个愿景是希望在法国能介绍更多的不为法国人所知的中国伟大艺术家,包括方君璧等人的作品。他认为:“相对于徐悲鸿时期的中国,明代中国更为法国人所了解。在19世纪的100年中,法国通过每隔一段时间举办的世界博览会,使得法国成为了世界艺术中心。自‘一战’之后,法国的老师开始到美国、中国等世界各地去教书,中国的学生也被法国的艺术氛围所吸引,纷纷来到法国留学。我们希望通过这个展览让大家寻找知识、艺术、政治的中心,但是这样一个中心可能不再是巴黎了。”

  此次展览分为两个部分。一是“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院:美的圣殿”,系统展示了巴黎高等美术学院对19世纪艺术家的培养,以及“罗马大奖”等重要的竞赛制度对于艺术风格的塑造。二是“沙龙美术舞台犹如时代的镜子”。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院举办的沙龙展曾为18、19世纪法国艺术的繁荣做出很大的贡献。

  1737年开始,学院每年在卢浮宫的“方形沙龙”大厅举办一年一度的“皇家绘画与雕塑学院沙龙展”,此后每次展览都被称为“沙龙展”。沙龙体制为艺术家提供了新的欣赏者和赞助者,使艺术界更活跃、多元,也形成了新的艺术取向,影响着艺术的发展。本次展览展出了在沙龙中获得声誉的重要作品,包括安格尔的《朱庇特与忒提斯》、欧仁·德拉克洛瓦的《弗朗索瓦·拉伯雷像》、卡米耶·柯罗的《意大利风光》,亨利·热尔韦以维克多·雨果的小说场面入画的《4日晚上的回忆》等名作,还有达仰—布弗莱的《应征入伍者》和其他一些在全世界享有盛誉的艺术家们的作品。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展览可以让我们很清晰地看到法国19世纪的美术系统。本次展览策展人菲利普·杰奎琳认为,巴黎高美学生成为艺术家的必经之路是毕业之后必须进入“沙龙展”,这是其职业生涯的第一步,而当中不容忽视的是获得“罗马大奖”的作品。本次共有20多件获得“罗马大奖”的绘画和雕塑类作品得到展示,比如绘画类安格尔的作品《阿喀琉斯接见阿伽门农使者》,雕塑类卡尔波的作品《赫克托尔怀抱儿子阿斯蒂亚纳克斯》,体现出艺术家在学院的土壤里学习、奋斗与成长的历程。另外,“在展览当中,有一件非常重要的展品就是安格尔的《朱庇特与忒提斯》,这件藏品自从被普罗旺斯艾克斯的格拉内博物馆收藏之后,几乎是第一次拿出来到国外参展”。

  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院院长Jean—MarcBUSTAMANTE和法国国家造型艺术中心负责人Yves ROBERT在前言中介绍:“这些艺术家中的绝大部分,比如典型的保尔·郎度斯基,本身也是严谨而具有洞察力的老师,不断接受和教诲着来自世界各地的学生:从纽约来的美国人、俄罗斯的犹太人、奥斯曼帝国的亚美尼亚人以及远东的艺术家,尤其是中国人——两次大战期间他们是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院为数最多的外国学生。这些学生的作品同样在我们的收藏中拥有一席之地,此次展览能以中国留学生的作品作为收尾,让我们感到欣慰。”

  正如策展人所说,本次展览的展品来源于两个最重要的巴黎艺术机构: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院和法国国家造型艺术中心。巴黎高等美院是享誉300年的殿堂级美术学院,其影响力遍及欧洲大陆,也对20世纪中国美术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如徐悲鸿、林风眠、常书鸿、方君璧、刘开渠等都曾就读于这所学校。其倡导的学院体制,包括教学以及竞赛,成为了世界各地美术学院的标杆。例如,其开创的罗马大奖学术体系培养了19世纪最重要的学院派代表:安格尔、卡巴内尔、布格罗、卡尔波、法居叶赫等艺术家,学院自1648年创办以来继承了超过45万件藏品,通过展览和出借给其他重要艺术机构的方式,与大众分享这些珍品带来的艺术享受。法国国家造型艺术中心是一家国立艺术品收藏机构,被授权管理库存在册的历代法国公共藏品。为了实现藏品的传播与增值,中心收藏的作品经常出借给各个博物馆进行展示。其收藏范围广泛,其中还包括一部分中国留法艺术家的作品,展览中常书鸿的油画作品《病中的妻子》即是一例。

  菲利普·杰奎琳介绍,处在20世纪之初的中国是与法国之间交往最为明显的国家之一。“对于法国美术来说,这样一个展览能够在中国举办将会起到示范作用,我们也非常荣幸在整个展览的结尾部分呈现曾在法国学习的中国艺术家作品。这两件作品并不是19世纪的,而是‘一战’以后的,分别来自常书鸿和方君璧,通过他们的作品我们能够了解到19世纪美术的‘法国梦’如何成为后来的美术的‘中国梦’。”他说。

  《铎尔孟的红楼梦》(商务印书馆)新书发布会在京举行。作者郑碧贤女士与读者分享了一个故事——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三位翻译者和校译者铎尔孟、李治华和雅歌,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委托,历时27个春秋,合力将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翻译成法文出版的曲折历程。

  安德烈·铎尔孟是法国贵族、诗人、载沣亲王府法语教师、北洋政府外交顾问、中法大学创办人之一、国民政府总统府顾问。他在中国生活了48年,回到法国后参与到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法译本的翻译、校译工作中,把生命中最后的十年光阴献给了《红楼梦》。在铎尔孟的坚持下,法文版《红楼梦》成为一部包括诗词歌赋的全译本。1981年11月,《红楼梦》由法国著名的伽利玛出版社列入法国最负盛名的文学丛书《七星文库》出版,如今已出第四版。

  在舒乙倡议下,《红楼梦》法译本手稿从法国落户到北京,被中国现代文学馆珍藏。

  150年前的一位法国人,就是当年出任福建船政正监督的日意格。另一个150年后的法国人,是法国友人魏延年。当天,日意格的10多位后裔和魏延年一起共同按下启动球,为展览揭幕;也与船政后裔首次见面,共温祖辈的荣光。

  1873年,日意格在法国工程师协会发表了一个演讲,介绍福建船政诞生与发展步步为艰的同时,流露出他对中国船政事业的执着和热爱。百年后,这份珍贵讲稿由爱好中国历史文化的魏延年获得,并捐赠给中国船政文化博物馆。

  此次展览就循着这篇演讲稿的脉络铺开,克服语言障碍,跨越文化差异,带领观展者走进悠久的船政历史,品味异国友人的“中国梦”。日意格在150年前福建船政发轫时期孜孜以求的背影被逐渐定格。

  1866年8月19日,31岁的日意格受晚清重臣左宗棠所托,第一次来到福州。他为福建船政制定了一个清晰的目标:帮助中国人建立一个能生产军舰和轮船的船舶制造厂,帮助他们培训有能力建造和驾驶船舶的人员。

  在他看来,当年的中国工业几乎处于封闭状况,“福州船政,意味着工业活动的起点”。

  建船厂、造兵船、造水上飞机、办学堂、引进人才和派员留学……福建船政开展一系列富国强兵活动。其间,日意格多方争取,终使法国政府同意他以官方身份参与福建船政工作,准予派遣技术人员。

  日意格还与中国留法学生结下深厚师生友谊。1875年,日意格在法国老家结婚,在法留学的船政学子们依照福州古制送上一幅帷幔,在一张红纸上写就的贺词中,用“鸳鸯”来称赞尊师伉俪情深。

  当天展览上,两厢后裔相见甚欢。沈葆桢第六代外孙女黄见嘉老人邀请对方到福州三坊七巷宫巷26号沈家故居坐坐,“觉得很亲切,这位法国人真了不起。”

  “日意格的老家在法国西部,但我对孙女说,他的故乡在中国。”日意格后裔德·巴纳费尔说,在家族的“中国房间”里,至今陈列从中国运来的中式家具和华美绣品。

  日意格牵起的中法友谊,至今亦仍有回响。

  2006年,魏延年来到马尾,重走前人日意格的船政路。他回国后便投身船政资料研究与搜集工作,延续他的法国“老乡”日意格的中法友好梦想。

  2014年2月,法国外长洛朗·法比尤斯在访华期间曾专程到访福州船政文化遗存。8个月后,法比尤斯将一尊日意格的雕像回赠福州。如今,这尊雕像陈列在中国船政文化博物馆里。

  “我相信,在那个年代,日意格有一个‘中国梦’,并为此付诸一生。”魏延年耗时十年收集整理福建船政史料,方有了《一个法国人的中国梦》专题展览。展厅内,他为观展的嘉宾仔细介绍展出图片背后的故事。

  福州马尾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刘晓东表示,希望借助此次展览让日意格被更多人知晓和了解,让中法两国的友谊和文化交流更加深远。

  “中国梦同时也是世界的梦。”另一位船政后裔刘毅说,当年以日意格为代表的一批外国友人真心帮助过中国,回顾船政走过150年的历程,“我们不能忘了他们。”

  根据中国网、中新网等採编【版权所有,文章观点不代表华发网官方立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用户须知|小黑屋|法律申明|隐私通告|华发网海外版china168.info

GMT-6, 2024-4-23 07:02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