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分享| 关注中国| 逆耳忠言| 不平则鸣| 情感天空| 健康生活| 流行时尚| 保险理财| 讽刺幽默| IT与游戏| 信息交流| 华发移民| 华发工作| 摄影美图

社会聚焦| 旅游天地| 娱乐八卦| 音乐视频| 校友互动| 网络社区| 房屋安家| 教育培训| 中医瑰宝| 专栏作者| 科技文化| 华发留学| 华发红娘| 关于本站

华发网China168.info海外中文门户网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400|回复: 0

“互联网+”助力“健康中国”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3-28 21:06: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t01295157a0e75f644d.jpg

  当日渐升级的运动需求与无所不在的移动互联网技术相遇,会擦出怎样的火花?近日,有“移动健身教练”之称的运动APP“Keep”宣布用户过亿,向人们展示了健身运动类软件的热度。快速成长的运动APP正如何改变人们生活?未来又将如何定义运动?

  近日,健身软件“Keep”对外宣布注册用户数量突破一亿。自2015年2月上线以来,“Keep”短短不到3年即成为国内同类软件用户数量中的“NO.1”,随着全民健身时代到来,其成功吸引了人们对运动APP的关注。

  打开手机应用商店,以“健身”“运动”等为关键词,搜索到的各种APP让人眼花缭乱,其中“Keep”“火辣健身”“咕咚”“Fit”“悦跑圈”等软件,已是很多人手机上的“常客”。据数据统计互联网公司Statista统计,2016年中国健身市场的消费额中,近一半是移动运动APP产生的。

  随着运动软件逐渐普及,它们带起的锻炼热正悄然改变人们的生活。“周末约个场地走起?”“你今天跑了吗?”“又是5公里夜跑,痛快!”……与平时休闲娱乐局限于聚餐、K歌、打麻将不同,运动变成一种时尚。在很多城市,年轻人见面问候不再是“吃了吗?”,而是“今天你跑了吗?”在微博、朋友圈等平台晾晒运动“战绩”,也成为很多人的每日必修课。

  健身类APP为何如此火爆?首先在于需求拉动。北京网络健身教练王玉分析,近年来都市人收入水平和生活条件不断提高,但身心压力却日渐增大;而相比于健身房锻炼、独自制订健身计划等传统运动模式,移动APP合理利用人们的碎片化时间,门槛低,付费少,且对场所没有太多要求,正好切中了现代人的消费痛点。

  移动软件展示个性、发现同伴、收获激励等社交功能,也让运动变得更好玩。“今天做了100个俯卧撑、200个深蹲、跑步5公里……”西安市民赵磊一边向记者展示自己的锻炼战绩,一边对朋友圈收获的138个点赞欣喜不已。深圳市民王志远是一款跑步APP的用户,曾经他是孤独的跑者,如今通过软件找到了居住在附近的5名跑友,大家相互鼓励和督促,改变了他“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惰性。

  国务院印发的《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年)》提出,到2020年,每周参加1次及以上体育锻炼的人数达7亿,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达4.35亿,体育消费总规模达1.5万亿元。面对未来的运动健身市场井喷,运动APP无疑将扮演更重要角色。

  业内人士认为,在“互联网+”的普及之下,个体的运动热情被点燃后,如何丰富锻炼内容、做好科学辅导、实现更佳效果,成为运动软件未来转型调整的方向。

  钟秉枢表示,运动APP为运动爱好者打造社交圈的功能不容忽视,人们对体育锻炼的兴趣是乐于分享的,并能从中获得精神激励和满足。他期待更多小众领域的体育人才与网络技术人员充分融合,开发出更多垂直细分的APP,适应不同爱好者的需求。

  沈阳体育学院体育社会科学研究中心主任董传升认为,当前运动APP虽多,但相关锻炼教程的开发却明显不足,“对于入门级的APP,不应把健身房、培训机构的教程直接搬到线上,而应该依托人们的碎片化时间和日常生活行为开发锻炼内容,如此才能受到欢迎。”

  一些移动APP正努力追求线上和线下的融合。近年来随着“全城热炼”“小熊快跑”“燃健身”等APP诞生,一批线上软件开始整合线下健身房的闲置资源,为运动爱好者提供相对专业的服务。钟秉枢认为,从全民健身角度看,运动APP应发挥跨界组合纽带的功能,希望开发者能与运动器材厂商、各地体育场馆等合作,政府相关部门也可参与其中,优化体育产品供给。

  移动APP的大数据价值也有待挖掘。董传升介绍,目前沈阳体育学院正在开展研究,提升对运动数据的编码和分析能力,让移动软件生成的数据未来在健康管理、医疗判断中发挥作用。“总之,随着移动APP不断升级、完善,人们将赋予运动更多新玩法,并从中发掘出更多可能。”

  “现在到黄龙体育中心场馆运动真是方便多了,不仅可以随时办理临时会员卡进行在线充值,预定各种运动场馆,而且也不需要带实体卡消费,只要手机微信端出示入场码就可以了。”浙江省内首个大型体育场馆智慧系统上线不到三个月,这项贴心的服务就受到人们追捧。

  为了给广大健身爱好者提供更加便捷的预订、消费及充值等服务,黄龙体育中心在去年对原有一卡通系统进行了升级,启用全新的管理后台及微信客户端,优化了场馆预订、会员充值、场馆管理等功能,形成了全新的智慧场馆管理系统,为体育爱好者打造“体育服务圈”。

  “从去年年底,到中心预定体育场馆,只要通过微信端简单的操作,几秒钟就能轻松搞定场馆预订。”除了预定更加便捷外,浙江黄龙体育发展有限公司总经办负责人刘浩表示,全新的智慧系统能够精确辨识每一片预定场地,使得场地场次停用更加灵活和人性化,解决了老系统停用场地场次工作人员工作量大的问题,从而降低场地管理人员的工作量。

  “客户从预订到场馆付费,到开始健身,整套流程下来,管理人员平均减少7个工作环节,节约7分钟,客户平均每次消费节约了8分钟,按照2017年,来黄龙体育中心健身的人次240万计算,也就是节约了3600万分钟。”刘浩表示,随着技术进步以及系统持续不断在完善,未来整套流程时间还将缩短。

  传统健身所需要的身份信息登记、充值健身卡,现金交互、打印小票、电话预定场地、现场核对信息、结算费用等环节,在互联网+的助力下化繁为简,由此也激发了人们以更大热情投入到运动健身浪潮当中来。新系统上线以来,来黄龙体育中心锻炼的新增注册会员数超千人,营业收入近300万元,有效缓解了传统老场馆普遍存在的利用率低、盈利模式单一等问题。

  负责系统研发的浙江黄龙呼啦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技术总监王国明表示,新系统让运动健身真正实现了“最多跑一次”,同时也是开启智慧场馆管理的重要一步。

  “下一步,在服务全省大中型体育场馆的同时,系统所采集的用户健康消费数据,将通过大数据云平台分析获得用户身体的各项健康指标值,专业健康管理师会根据检测结果提供专业个性化的运动、膳食评估和生活方式建议,从而为体育爱好者科学管理健康以及政府部门做出科学的健身决策提供大数据支持。”王国明说。

  作为24小时健身房的两大代表,乐刻运动和Liking健身目前门店规模均已超过200家,亿元级别的融资和店面的大规模扩张,都发生在2017年。2018年1月,Liking健身宣布,其已连续完成B、C两轮共计3.5亿元融资。

  资本为何对这种打着“互联网+”健身房的新模式情有独钟?记者实地考察发现,与传统健身房相比,这种24小时健身房的面积更小,主打500平方米左右的小型、智能化健身房,在办理会员卡方面也更加灵活,用户通过App即可完成购卡、购课、约课、数据同步等功能。尤其是对于青年人来说,健身除了有益于健康外,还自带有社交属性,这给新型健身房项目的盈利模式提供了很好的前提,也备受资本市场“青睐”。

  以乐刻的线下健身房为例,每个门店面积大约为300~500平方米,房间中摆放了约十台左右的跑步机及各种功能的健身器械,有一间私教房和瑜伽室,还有一排储物柜,健身者通过手机软件出入健身房,连购买饮料、使用电子柜都是自助完成。

  乐刻运动创始合伙人此前介绍说,目前乐刻已在北京、上海、杭州、南京、济南五城做了规划,京沪收费199元/月,其他均收费99元/月,力争让每个人都能消费得起,实行App与微信公号的在线预约与智能管理,平均每个店长管理2家店。

  行业人士分析,小型化的互联网健身房在门店布局上密度更高,运营成本也更低;而智能化不仅能提升用户体验,更有利于健身房提高运营效率;零售化的付费模式则可以降低健身消费的门槛。

  “传统健身房都需要办年卡,金钱和时间成本都很高。现在这种互联网健身房按次付费,价格相对透明。”家住北京市朝阳区的黄先生以前在传统健身房健身,现在则成为家门口附近的互联网健身房的粉丝。

  此前,他曾在一家健身机构办了为期1年的会员卡,共花费2400元,又买了40节私教课。“开卡三个月换了六个教练了,这种健身房只为销售额,拉会员以后就卖课,学员多到教练都约不上了。”黄先生说,现在有了24小时的健身房,手机预约很方便,扫码就可以自助健身,体验也更好了。

  对于大多数像黄先生这样的健身用户来说,相比传统健身房,新型健身房意味着可以在家门口随时进行低价健身,低价和轻模式的做法更有利于刺激城市里希望锻炼身体的上班族健身消费。

  “健身房通过互联网、智能技术等手段,很大程度降低了人工和运营成本,传统健身房通过‘年卡预售’形成的‘现金流模式’可能不再行得通。”有国内互联网健身品牌负责人介绍说,传统健身房以办年卡为主、重人力、强调环境,如装修、设备,前期投资较大,特别是随着房租上涨和人力成本的增加,需要通过会员卡预售的方式来实现快速的资金回流。这种预付卡模式容易遭遇商家携款潜逃的风险,往往导致“预付卡”变“糟心卡”,很容易造成消费维权事件。

  业内人士认为,超卡营销、私教推销、项目捆绑一向是传统健身房的体验痛点。互联网健身房对传统健身房的最大冲击,便是利用碎片化的付费方式对 “绑定消费”提出了挑战。

  伴随着都市人群健康意识的增强,健身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城市已经逐步成了“刚需”。在智研咨询发布的《2017~2022年中国健身房行业市场需求预测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中,2015年我国健身房市场产值为700亿元,但到2017年,健身房市场规模将逼近900亿元,未来五年有望保持12%的年复合增长率,到2020年将达到1230亿元。

  种种迹象显示,2017年的中国健身行业正迎来变革。从年卡预售制的健身俱乐部时代,开始向零售制、多业态过渡。

  互联网健身房在解决了用户体验问题、提高了健身房的密度、实现让用户完全自主消费等之后,能否长期活下去也面临着盈利模式的挑战。

  包括乐刻运动、Liking健身、咕咚、光猪圈等一批互联网健身企业在一线城市布局完毕后,二三线城市也必将是今后各品牌争夺的重点。从目前发展来看,经历了2017年末巨额融资后,2018年的市场争夺战已经吹响了号角,也势必更加激烈。

  “传统健身房可能还会保留高端市场。”有分析认为,健身新业态的融资已经表明,在传统健身房变革缓慢的情况下,新型健身模式正在形成快速突破趋势。而新健身用户的大规模进入,和多重健身业态的融合,健身市场将进一步细化,未来根据人群和需求的不同,健身房也将更多样化。

  根据新华社、人民网、工人日报等採编【版权所有,文章观点不代表华发网官方立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用户须知|小黑屋|法律申明|隐私通告|华发网海外版china168.info

GMT-6, 2024-5-10 21:10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