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分享| 关注中国| 逆耳忠言| 不平则鸣| 情感天空| 健康生活| 流行时尚| 保险理财| 讽刺幽默| IT与游戏| 信息交流| 华发移民| 华发工作| 摄影美图

社会聚焦| 旅游天地| 娱乐八卦| 音乐视频| 校友互动| 网络社区| 房屋安家| 教育培训| 中医瑰宝| 专栏作者| 科技文化| 华发留学| 华发红娘| 关于本站

华发网China168.info海外中文门户网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556|回复: 0

中国教育迈出国际化发展步伐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4-1 04:21:5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t012c59b477c2d5c92f.jpg

  一直以来,国外大学尤其是英美大学是一种高端的存在,很多学子以进入英美大学读书为傲。从1877年5月中国第一批海军留学生远渡重洋开始,一代又一代的留学生学习西方先进教育课程,为实现梦想而读书。

  一组数据颇能说明问题,改革开放至2007年,我国累计留学出国人数为121.2万人,到2015年底,各类出国留学人员总数达404.21万人,西学东渐的传统国际教育格局已然久矣。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步伐加大,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始走出国门办学。而北大英国校区又有所不同,是中国大学第一次在发达国家独立建设、自主管理的实体办学机构。改变了传统国际教育格局,被誉为“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北大英国校区位于牛津市,师生可以登高远眺牛津的塔楼,这是一种冥冥之中的地理巧合,也是中国国际化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据了解,英国校区已经开始接受来访学习的研究生,国际学生的来源包括英国和世界其他国家。在这里,学校将教授具有中国元素的课程,学生将修读北大汇丰商学院的金融学、管理学、经济学硕士学位和MBA(工商管理硕士)学位。同时北大的中国学生也可以在英国校区学习。未来,校区还将招收英国和欧洲企业家,开设短期高层培训课程。可见北京大学“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打破了从西向东输出的国际教育格局,来自各国的年轻人将在此切实感受中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以及中国在西方世界日益增长的影响力。这些接受具有中国元素教育的年轻人也将成为经济、金融和企业管理等重要领域的栋梁之材,大力推动中国与英国及欧盟在经济金融方面的合作与交流。

  孟子曰:“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中国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关键在科学技术,基础在教育。优质的专业教育、高等教育为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构筑创新人才培养高地,早已成为广泛共识。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表示,教育是人类传承文明和知识、培养年轻一代、创造美好生活的根本途径。教育兴则国兴,教育之于国家民族的重要性无比重要。北大作为中国顶尖大学,全球知名的一流大学,理应承担起更多的历史责任,也具备与之相匹配的强大实力。

  北大英国校区展示中国教育的价值与理想,彰显兼容并包、高度自信的精神气质。强化中英合作,推进教育交流,传播中国文化,北大英国校区犹如一个崭新的国际舞台,正在吸引全球惊喜而期待的目光。

  大学的发展理念发生了重大变化。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办人民满意的大学"的办学思想,不仅成为高等学校师生的共识,也已内化为大学校长们的行动指南。"办人民满意的大学",一要让党和政府满意,高校的办学行为要主动对接党和国家的要求,这是最根本的;二要让大学里的师生满意,要让老师和学生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三要让师生背后的家庭和社会满意,大学已经不是象牙塔,必须通过社会贡献来寻求办学资源。这里我想特别强调要让校友满意,大学的办学者要让校友们为母校感到骄傲。

  二是以质量提升为目标的内涵式发展路径得到了落实。一段时间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发展主要体现在扩大规模上,几乎每一所大学的校园面积、师生数量、学科专业数都得到了较大提高。这5年发生了一个实质性的扭转,越来越强调内涵式发展,提高质量也成为大学校长最为关心的话题。

  三是全球化、国际化的视野得到了加强。过去只是外交战线提国际、国内两个战场,现在中国高等教育已经接近世界舞台的中央,重视国际、国内两个战场也是理所当然的。现在的大学发展,一定是面向全球寻求办学资源,谈合作也一定是同时考虑国际合作和国内合作。

  逐步找到大学发展的特色之路。如果说任何大学的发展都必须适应本国国情的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就是我们最大的国情。要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5年中国大学越发确定了立德树人的育人宗旨,明确了全员育人的实现方式。中国大学办学模式既面向未来又服务当下,比如有些高校确定了"双一流"建设目标,有些高校确定向应用型转变。可以说,这5年我们找到了正确的道路。

  高等教育质量得到了极大提升。这5年,中国高校的贡献力突飞猛进,产生了一批原创性、创新性的成果,比如:"新四大发明"、天眼、量子科学、大飞机等重大科技成果的背后,都有高校作为支撑。在全球大学排行榜上,中国大学过去很难进入前100名,现在已有不俗的表现。并且,现在很多地方舍得投入引进或者新建一所大学,这在过去是想不到也看不到的。这也说明现在大学的质量已经得到了全社会的肯定。

  高等教育引领未来发展的作用愈发凸显。这5年,中国高等教育为提高中华民族的素质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发挥了巨大的、不可替代的作用。5年来,中国高等教育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体制和机制,为未来健康、快速、高质量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更加坚定了中国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的发展步伐,让中国教育引领全球教育的发展愿景指日可待。

  教育对外开放是改革开放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改革开放迎来40周年之际,展望中国高等教育的国际化路径意义重大。中国高等教育的国际化能否接驳世界高等教育发展大势,如何快速提高中国高等教育的国际竞争力和话语权,中国高等教育如何成为世界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引领者,都是当前需要研究的重大课题。

  准确定位世界高等教育的中国角色,需要洞悉世界高等教育大格局的发展和变化。长期以来,以英国为中心的西欧高等教育和以美国为代表的北美高等教育乃是最重要的两极,主导着全球高等教育发展的基本态势。而这种格局在今天出现了新变化,在世界高等教育的“双雄”之外,出现了世界高等教育的“第三极”。这个“第三极”就是以中国为中心的中华文化圈,覆盖东亚及东南亚部分国家和地区。中华文化圈高等教育“第三极”的出现得益于这一地区重视人才、重视教育的文化传统,得益于这一地区近几十年来经济的快速发展。

  世界高等教育“第三极”的发展,在过去十年世界大学排行榜500强的变化中已可见端倪——跌出500强的,不是英国、法国、德国,就是美国、加拿大的大学,而新跻身500强的,往往是来自中国或其他东亚国家和地区的大学。除了世界大学排名的变化,从学术论文发表情况看,中华文化圈科学知识生产的贡献率也增长迅猛。2017年,中国国际科技论文总量比2012年增长70%,居世界第二;中国国际科技论文被引量首次超过德国、英国,跃居世界第二。

  从未来发展趋势看,世界高等教育三极之间的实力对比还将进一步平衡。就美国而言,最大危机就是美国高等教育过于自信而看不到潜在的危机。这个危机就是约70%的美国大学教学是由没有取得终身教职的兼职教师担任的。在兼职教师得不到与劳动相称的薪酬待遇及福利保障的情况下,大学教育质量可想而知。仅仅靠不到30%的终身教职去提高大学教学质量,不仅不能彻底解决问题,还会影响终身教职自身的学术生产,伤害全球第一高教强国持续辉煌的根基。长此以往,“金矿”再富,也有逐渐被掏空的可能。世界高等教育“第二极”因财政拮据导致的问题则比美国更为严重。英国以发展留学生教育来解决高等教育经费不足的做法,短期看的确行之有效,但从长远看,不仅得不到最优秀的生源,还会加大教授学术负担而损伤高等教育的整体学术产出。

  还有一点值得注意的是,英美高等教育因为“英语霸权”而加持的光环正在褪色。长期以来,如果不懂英语,很多母语非英语的学者很难跻身世界一流行列。然而,随着语音识别技术的快速发展,无论是学术成果书写、学术研讨和交流,还是成果分享和引用,非英语国家学者的被动局面都将发生改变。他们不再需要花费半辈子甚至一辈子去学习英语,而拥有更多时间和精力提升专业研究水平,英语世界的学术霸权将逐渐式微。

  因此,可以说,世界高等教育“第三极”的崛起已成定局。在这个大格局之下,我国未来的高等教育国际化应该有不同以往的目标、理想和举措。我认为,中国未来发展高等教育国际化要处理好三个基本问题。

  第一,处理好与高等教育老牌发达国家的合作与竞争关系。一方面,我们要加强高等教育国际合作,通过引进世界一流大学和特色学科,开展高水平人才联合培养和科学联合攻关,加强国际前沿和薄弱学科建设,借鉴世界名校先进管理经验,完善内部治理结构,加快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大学制度,助推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另一方面,我们必须清醒意识到,随着中国高等教育快速发展,高等教育老牌发达国家对中国重新洗牌全球高教市场的提防和戒备可能逐渐加深,对此要做好应对预案。

  第二,在中华文化圈的国家和地区内部寻找互补合作的空间。中华文化圈的国家和地区有相似的文化和价值观,相互之间的合作具备深厚的文化根基。此外,由于彼此距离较短,交通便捷,具有交流合作成本低的优势,能够以最小的国际化成本,赢得最大的国际合作效益。建议加强科研合作,瞄准世界性大课题产生国际级大成果,提升本地区学术研究的世界影响力;策划和实施东亚版伊拉斯谟计划,让本地区的学生流动成为国际化新推手、新动力和新趋势;借助语音识别技术,鼓励本地区跨国学术成果共享,特别是数据库共享;推动本地区学者加大交流和合作频次,为相互引用成果提供便利条件,提高被引率。

  第三,要加快地方高校国际化步伐。地方高校是我国高等教育系统的底座,只有地方高校国际化搞好了,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化才会有真正大发展。以来华留学和高校教师国际交流情况来看,地方高校还有很大发展空间。2017年,我国有27个城市经济总量突破了7000亿元大关,如果每个城市拿出一定资金推动当地高校国际化,来华留学教育事业必将再上一个大台阶。此外,全国各省市区在人才国际化方面都应该出台相应政策,选派高等学校优秀青年教师、学术带头人等赴国外高水平机构访学交流,引进世界名校师资、推进外籍教师资格认证。

  我相信,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不断推进,我们将更有能力为世界提供先进教育思想和理念,更有能力为世界提供可资参考的教育制度和方案,有更多通晓国际规则、谙熟中国实践的中国学者活跃在世界舞台上。

  根据新华社、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等采编【版权所有,文章观点不代表华发网官方立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用户须知|小黑屋|法律申明|隐私通告|华发网海外版china168.info

GMT-6, 2024-5-3 09:22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