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分享| 关注中国| 逆耳忠言| 不平则鸣| 情感天空| 健康生活| 流行时尚| 保险理财| 讽刺幽默| IT与游戏| 信息交流| 华发移民| 华发工作| 摄影美图

社会聚焦| 旅游天地| 娱乐八卦| 音乐视频| 校友互动| 网络社区| 房屋安家| 教育培训| 中医瑰宝| 专栏作者| 科技文化| 华发留学| 华发红娘| 关于本站

华发网China168.info海外中文门户网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664|回复: 0

唯有生活才能定义空间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4-3 03:18: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当时间打上人的印记,空白的时间就变成了丰富的历史;当空间打上人的印记,广袤的空间就变成了恢弘的建筑

  最近,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一位老师的演讲视频,向人们呈现出一个充满生活气息但又出乎意料的世界:博士论文关注隔着围墙送外卖的小哥,看他们如何运用生存智慧跟草根策略颠覆精心设计的城市空间;在上海的里弄租了一间屋,发现倒尿壶让人们有更多机会交流互动;和学生一起观察城市的湿地公园,并为蜗牛设计出逃生路线……

  这样一个真实的世界,让大多数人感到既熟悉又陌生。城市的街道、公园、巷子,还有每天与我们擦肩而过的人,如果换一个视角来看,都可以在平凡中展现出定义空间与书写生活的能力。就像讲述者所言,“每一个人的生活都是一本书,每一个人都是我的老师”。这样的观察,意义并不局限于建筑设计专业,而是提供了一种观察人与居住空间关系的新视角——不是从建筑或城市本身,而是从人以及人的生活来看待建筑与城市。

  在南方部分地区,每逢清明节,每家每户都会到山上去折柳枝,然后拿回来插到门檐上。阳光照在翠绿的柳枝上,并在绿叶间游走,直到柳枝逐渐枯萎,这是一整部关于清明关于春天的记忆。柳枝与土屋,由此成为人们生活方式的一部分。直到今天,已经上了楼的老乡们,还会想尽办法在新房子上为清明的柳枝留一个位置。这就像演讲中介绍的广东客家人,尽管已经搬到了开通燃气的新家,还是会在厨房里面造出三口柴火锅,“大锅代表了老人家的寿命,中锅代表了年轻人的事业,小锅代表了儿童的未来”。建筑和居住空间不是外在于人的存在,而是文化的容器,本身就是生活习俗的一部分。

  古人说,“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仅从字面意思来理解,天下之所以为天下,是需要经过人文化的。一位哲学学者曾这样解释何谓“文明”:人按照自己的意愿在山上打个洞,这就是文明。言下之意正在于,所谓文明,首先是人的尺度。马克思用劳动定义人,富兰克林说人是制造工具的动物,讲的都是人的尺度,是需要“观乎人文”的。或者可以说,当时间打上人的印记,空白的时间就变成了丰富的历史;当空间打上人的印记,广袤的空间就变成了恢弘的建筑。从普通人的生活来观察空间,这正是一种人的尺度。

  坚持人的尺度,观照普通人的生活,这对于快速城镇化的中国而言,也许是对片面追求经济效益的一个补充。城市不仅关乎生存,还关乎幸福。旧城更新,让人逃离了与邻居剪不断、理还乱的黏稠关系,不再有邻家小孩的嬉戏追逐,还能找到生活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吗?正如这位演讲者所言,“没有一种混乱是绝对,在每一个混乱背后都有一个看不见的秩序”。生活的家长里短、鸡零狗碎,都反映着更深层的文化纽带,城市的发展应该传承而不是隔断这样的文化纽带。

  一位建筑师说,“当生活方式和建筑融为一体的时候,生命才能开始庆祝”。中国古代的城市规划讲究象天法地、左祖右社,贯穿着“天人合一”的朴素思想,实际上是要求空间更好地满足人间的秩序和人的诉求。在一个城市不断延伸的现代世界,人以及人的生活,也应该是不变的尺度。

   来源: 人民日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用户须知|小黑屋|法律申明|隐私通告|华发网海外版china168.info

GMT-6, 2025-1-10 23:01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