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蜚语 于 2018-4-8 05:27 编辑
前几天,摩拜“卖身”美团新闻一出,惹得不少吃瓜群众感喟:胡玮炜的胳膊拧不过马化腾的大腿。对此,当事人之一的胡玮炜倒是表现得云淡风轻,她在微博里表示:并不存在所谓的“出局”,在我看来,一切都是新的开始。很多人都把摩拜看成出行工具,实际上,我一直说它是“美好的生活方式”。
有巨大想象空间的不只胡玮炜,还有一批微信公众号作者。有人写了一篇《摩拜创始人套现15亿背后,你的同龄人,正在抛弃你》的文章。从点击量看,这是一篇10万+,就关注度而言无疑是成功的。不过,要说里面的内容,确实大有可商榷之处。而在众多不同的声音中,韩寒的质疑显得尤为突出,他直言不讳表示厌恶这种标题,它已经不单单是在贩卖焦虑,而是在制造恐慌。没有赚到大钱就叫被同龄人抛弃了吗?
以“抛弃”一文为例,单从标题看,作者确实深谙情绪撩拨之道,一方面是极具诱惑力的15亿,另一方面是极具冲击力的“被同龄人抛弃”,但若静下心来想想,标题传达出的意思其实似是而非。有钱就等于成功吗?即便巨有钱等于成功,那也应当允许别人有不成功,或者说甘于平淡的自由啊。况且,抛弃其实是一个主观性很强的词汇,A抛弃B,说明二者存在一定的联系。而同龄人其实是一个很松散的共同体概念,作为个体大家彼此独立,抛开具体的个体,抛弃一说更是无从谈起。
有人说,这不就是一个鸡血文、鸡汤文吗?需要如此较真吗?是的,需要,任何东西都必须适量,过了就会有负作用,就会有毒。若不是韩寒解释,或许你我已经认定胡玮炜已经拿到了15亿,但在韩寒看来,由于部分债务的收购以及中后期进入的投资人需要优先结算,创始人团队能拿到多少压根就是一个未知数。作者是否知道这一点不得而知,但有意无意忽略这一事实,制造噱头却是标题党惯用且屡试不爽的招数和套路。
为什么会这样?因为这迎合了社会上的某种情绪和焦虑。现代社会快节奏、高张力,无人不在枷锁中却又渴望成功。这是一种可贵的力量,某种程度上,也正是有了对成功的追求,整个社会的发展才元气满满。但关键的是,在过度的欲望挤压之下,社会风气渐渐有些浮躁,有些人变得急功近利,久而久之就丧失了独立思考、自我判断的意识和能力。对成功的过度推崇,会导致太多的不假思索,但其实,你看到的只是九牛一毛,远不是事实的全部。
更为危险的是,这种不假思索可能导致错误价值观的传播。仍以“抛弃”一文为例,作者或许并不是想表达有钱就是成功,但至少标题会给人这么一种印象,而其实胡玮炜并不过分追求物质,她名义上的、外人臆想的财富,其实只是她努力创业、坚持初心的结果。理解了这一层,再来看标题简单粗暴的表达,是不是觉得有一种反讽在里面?
相比传统的商超,这个时代的众人,已经更加适应无人导购的大超市或者说无人超市。我们可以留意各种商品,但一定要有自己的判断。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需要告别的导购,不仅仅是商品上的,同时也是观念和思想上的。?
来源:网易新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