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务院再次为市场主体减税,对我国实体经济释放了重大利好,并蓄积了推动实体经济发展的巨大动能。”
3月28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从2018年5月1日起,将制造业等行业增值税税率从17%降至16%,将交通运输、建筑、基础电信服务等行业及农产品等货物的增值税税率从11%降至10%,统一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标准,将工业企业和商业企业小规模纳税人的年销售额标准由50万元和80万元上调至500万元,并在一定期限内允许已登记为一般纳税人的企业转登记为小规模纳税人,让更多企业享受按较低征收率计税的优惠。此次三项减轻税赋措施,预计2018年将减轻市场主体税负超过4000亿元。
国务院再次为市场主体减税,无论从哪方面讲,都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尤其对我国实体经济释放了重大利好,并蓄积了推动实体经济发展的巨大动能。
从当前国内经济总体趋势看,虽然中国经济企稳回升,继续向好,但目前企业尤其是制造业税费负担依然偏高,且税赋结构存在不合理现象,为推动实体经济发展,需在税收上进一步“放水养鱼”以减轻企业负担。而且,此次减税也是认真落实今年政府工作报告要求的最好体现。
从减税产生的具体绩效看,此次减税将重点降低制造业等行业增值税税率。将税率从17%降至16%,并将交通运输、建筑、基础电信服务等行业及农产品等货物的增值税税率从11%降至10%。这几大领域既关系到我国制造业生存状况的改善,也在于有意助推我国制造业度过经营困难,因为这档基本税率首次下降,惠及的行业相当广泛,有利于切实降低制造业生产成本和经营负担。尤其,对装备制造等先进制造业、研发等现代服务业符合条件的企业和电网企业在一定时期内未抵扣完的进项税额予以一次性退还,可让制造业用降税剩下的资金加快技术更新与升级,购买高端设备等固定资产,加快产品研究和更新换代,提高在国内与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为实现制造业兴国战略夯实坚实的基础。更为重要的是,将交通、农产品等增值税税率降低,最终可能传导到服务和消费品价格上,促进消费扩大和民生改善,让广大老百姓受益,这对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消除中美有可能爆发的大规模贸易战对中国经济带来的负面影响创造更为有利的重要条件。
从振兴我国中小微企业及推动“双创”经济战略实施上看,此次减税可进一步发挥这方面的功效。将工业企业和商业企业小规模纳税人的年销售额标准由50万元和80万元上调至500万元,并在一定期限内允许已登记为一般纳税人的企业转登记为小规模纳税人,让更多企业享受按较低征收率计税的优惠。这样做,一则可进一步降低小规模纳税人税基,使中小微实体经济负担进一步减轻,这对缓解企业融资难、融资贵困局将起到间接作用,使中小微企业更有实力注意提供产品的生产品质、服务品质与效率品质,为振兴我国实体经济发展提供巨大潜能。二则可将更多小规模纳税人纳入较低征收率范围,有利于小规模企业扩大自身规模,同时纳税行为也会更加规范,为实体营造公平公正的税赋环境,消除企业之间不规范、不公平的竞争,推动市场环境的更加优化。若加上2018年为企业和个人减税8000多亿元,将更加促进我国实体经济转型升级,着力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为我国经济企稳回升奠定坚实的基础。
创新是国家振兴之源、强盛之基,是强化实体经济吸引力、竞争力的关键所在。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需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不断增强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
“进一步激发实体经济创新活力,要加快顶层设计后的政策落地,为实体经济营造‘看得见摸得着’的创新环境。”全国人大代表、江苏宿迁广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利平等7名代表提出建议,要围绕产业发展的重大需求集中突破,加快形成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要充分发挥政府统筹协调作用,推进科技体制改革、知识产权保护等引导政策,提升我国产业经济的竞争力。
创新对提升实体经济特别是制造业的竞争力至关重要。“创新能力已经成为决定一个国家、区域竞争力的关键。当前我国科技资源投入过于集中在东部发达地区,建议国家加大在中西部地区布局的力度,特别是在有条件的中部地区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这是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强创新能力建设的重要举措。”全国人大代表、华中科技大学校长丁烈云说。
近年来,我国创新驱动发展成果丰硕,其中一个成果就是平台经济的发展。丁烈云代表说,我国在物联网平台与移动支付平台等技术领域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甚至是领先水平。接下来要继续建设专业化的制造、建造创新服务平台,通过服务建造、服务制造来形成一些新的业态。
金融和实体经济是共生共荣的关系,服务实体经济是金融立业之本,也是防范金融风险的根本举措。代表委员们普遍认为,应落实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相关政策,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积极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丰富直接融资工具,实施更加精准的产业政策,促进产业政策与财税支持、金融服务良性互动。
目前,资产负债率偏高、融资难融资贵仍是实体经济的痛点。全国人大代表、三环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舒健认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针对企业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全方位改革,金融机构、有关部门要支持传统制造企业转型升级,解决企业短贷长投、融资难融资贵等难题,增强企业发展活力和市场竞争能力。
富有国际竞争力的涉外金融税收体制能便利和活跃涉外金融活动,有助于经济主体以较低的成本使用国际金融资源。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副主任兼上海分行行长、国家外汇管理局上海分局局长金鹏辉等建议,在符合我国税制改革方向和国际惯例,以及不导致税基侵蚀和利润转移的前提下,可考虑在上海自贸试验区或者在探索自由贸易港建设过程中,先行试点与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相关的涉外金融税收改革。
良好环境是发展实体经济的重要前提和有效保障,要按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要求,降低企业成本、改善营商环境,进一步推动政策、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汇聚到发展实体经济的大潮中。
全国人大代表、无锡产业发展集团威孚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制造质量部制造运行监管赵伟认为,企业经营环境存在的问题,当前主要表现在制造成本上升。“要切实推进税收制度改革,建议尽快落实2018年继续减税降费1.1万亿元的相关政策,尤其注重与实体经济相关的税种;尽快落实报告中提出的降低企业五险一金的相关政策,使企业轻装上阵。”赵伟代表说。
“假冒伪劣产品对企业冲击很大,造假贩假的违法成本很低。”全国政协委员、权健集团董事长束昱辉认为,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强化知识产权保护,是对发展实体经济的有力支持。
“激发企业内生动力,更好发展实体经济,还得让企业家对发展环境放心。”全国政协委员、南京大学经济系主任杨德才建议,继续加大减免中小企业税负的力度,让实体经济真正能轻装上阵。同时,营造良好的营商氛围,培育新时代企业家精神。
2017年,安徽合肥西郊蜀山湖畔,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所在的小岛,吸引了8位在美国哈佛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的科学家到此定居工作。
“假如你想有更大的发展空间,想干一番事业,你一定要回国。”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纳米科学与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刘忠范委员说,每当和国外的学生、朋友交流时,他就会说这句话。在他看来,我国在科技创新方面不断增加投入,积极改革营造出的宽松科研氛围,不断吸引全球人才为我国创新驱动贡献智慧。
科技部的统计信息显示,2016年我国研发人员全时当量达387.8万人年,居世界首位。这无疑是最大的人力资源“富矿”,如何让其更充裕、更好地发挥作用,代表委员们也给出了各自的见解。
“一个科研中心建设成功与否,关键是人。”中国科学院院士、兰州大学校长严纯华委员表示,要重视人才队伍的丰富性,广泛吸引大学毕业生等年轻力量,让更多有想法的年轻人有施展才干的空间。
“让长期从事基础研究和前沿探索的科研人员,能有一个安心的环境、体面的生活、良好的科研和工作环境,鼓励他们安坐‘冷板凳’、勇闯‘无人区’,打造科技先发优势和原创能力。”王志刚表示,下一步还将推动改革纵深发展,比如降低科技成果转化现金奖励收入个人所得税税负,加快构建以科技创新质量、贡献、绩效为导向的分类评价体系等。
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纳米科学中心副主任赵宇亮委员认为,提高人才制度的全球竞争力,“还需在如何吸引外籍科学家上想想办法,尤其是吸引发达国家的专家”。对此,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研究员袁亚湘委员表示赞同,他建议“针对青年科学家、老科学家,以及海外华人科学家、新经济组织中的领军人才,开展分类分层策划,纳入工作对象体系,形成广泛社会动员机制,达成科技创新的共识”。
根据新华社、中新网、经济日报等採编【版权所有,文章观点不代表华发网官方立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