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今日从第三届北京国际新型城镇化产业博览会暨“一带一路”项目合作峰会(简称“第三届城产会”)组委会获悉,埃及前总理、沙拉夫可持续发展基金会主席伊萨姆·沙拉夫确认出席以“绿色·生态·健康·可持续”为主题的第三届城产会及系列活动,并在“一带一路”项目合作峰会上发表演讲。
第三届城产会秘书长庞波介绍,伊萨姆·沙拉夫将于4月26日抵达中国北京,至5月2日期间出席第三届城产会组委会组织的相关考察交流、企业洽谈、投融资项目对接活动,参加包括全国“森林小镇”发展大会暨全国特色小镇(森林小镇)投融资项目洽谈会、全国“脱贫攻坚”投融资项目洽谈会、全国新型城镇化发展年度大奖(2018)颁奖礼、开幕大会、“一带一路”项目合作峰会、巡视展馆,参加“一带一路”书画名家作品展开幕式等相关活动。
伊萨姆·沙拉夫曾多次围绕“一带一路”建设发表演讲并参与讨论,例如《一带一路已成联通世界的“全球大桥”》《实践“一带一路”发展项目,联通全球每一个人》《四国政要齐赞“一带一路”与中国道路》《一带一路贵在互利互通》《“一带一路”需多元高效能源合作》等等。
据了解,城产会是经中国相关政府部门批准,目前中国唯一以“新型城镇化”命名的博览会,组委会从第二届活动起每届免费向“一带一路”国家赠送100个展位,设立“一带一路国家专区”;免费向我国贫困地区赠送100个展位,设立“全国脱贫攻坚专区”。
胡什伊萨经济开发区位于埃及首都开罗西北130公里处的布海拉省。这是一个典型的尼罗河三角洲农业省份,500多万居民中有八成为农村人口,支柱产业是农业和畜牧养殖业。
记者此行的目的地是新希望埃及三厂。作为胡什伊萨经济开发区首家入驻公司,中国新希望亚历山大有限公司为当地传统的饲料市场带来了一股变革的新风。
海蓝色的现代厂房令记者眼前一亮,接近三万平方米的厂区整洁有序,几名当地工人正在往卡车上装货。“我们这里虽有些偏僻,但布海拉是畜牧大省,厂子建在这里离养殖户近,可以更好地掌握市场风向。”新希望亚历山大有限公司总经理吴前锋向记者介绍工厂选址的原因。
这里是新希望在埃及建立的第三个工厂,也是在埃及首个专业反刍料(牛料)厂,投资1亿多元人民币,于2017年10月投产。
“我们的饲料营养配比更为科学,在成本方面优势非常明显。”吴前锋表示,新希望还为客户提供了丰富的增值服务:对于规模较大的养牛场,公司为其建立独立档案,针对不同牛种的不同生长阶段制定精准的营养摄入计划;对于个体养殖户,新希望则举办养殖培训班,普及科学育牛理念,并提供具体指导。
饲料分销商卡拉姆·哈拉夫告诉记者,从他这里进货的养殖户从未对新希望产品的质量提出不满,许多人在使用一段时间后还会向身边人推荐。
“新希望饲料一直保持高质量,我们和他们打交道也很愉快。”哈拉夫说。
作为远道而来的中国企业,融入埃及社会与文化是新希望面对的大课题。“打开市场必须融入当地,和埃及市场一同成长。”吴前锋介绍说,在生产领域,新希望埃及三厂70%的原料采购自本地;在人员聘用上,工厂雇用了100多名埃及人,其中许多埃及员工担任采购经理、办公室助理等重要职务。
说话间,布海拉省省长纳迪娅·阿卜杜也来到工厂。“我见证了新希望埃及三厂从土建到投产的全过程。”第六次来此考察的女省长笑着对记者说。
阿卜杜认为,新希望在此设厂不仅为当地带来投资、解决就业,也在帮助本地饲料工业升级。“饲料工业是畜牧养殖业的基础。新希望带来了行业领先的工业标准,本地企业在竞争中势必可以学到先进的管理经验,带动我省饲料、养殖业整体发展。”
工厂的汉语翻译拉尼娅·谢里夫是本地人,她说自己“获得感”爆棚:“中国人对工作的热情超乎想象,工作时间对他们来讲是神圣的。相信在这里的工作经历将是我在职场上的宝贵财富。”
新希望埃及公司自2011年进入市场后不断扩张。新希望埃及片区总经理杨成彬告诉记者,公司在埃及正由生产销售型企业向全产业链大型企业集团转变。“‘一带一路’倡议为公司打了一针强心剂。我们将继续在本土化上下功夫,培养埃及饲料专家和管理人员,努力在埃及打造百年老店。”
位于开罗以东沙漠地带、距离市中心约50公里的埃及新行政首都,是中国与埃及两国共同确定的中埃“一带一路”与产能合作大项目,被埃及总统塞西誉为“埃及未来发展的‘火车头’”。
日前,由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承建的埃及新首都中央商务区项目施工现场彩旗飘飘,迎风招展,该项目的开工仪式在此隆重举行,拉开了埃及新行政首都建设工程的序幕。
埃及总理伊斯梅尔在开工仪式上说,新行政首都中央商务区项目共包括20个高层建筑单体及配套市政工程,其中包括385米高的非洲第一高楼。这一项目的启动,将为埃及提供数千个就业机会,而项目的建成也将为埃及人带来不一样的居住体验。
记者了解到,埃及新首都项目是埃及政府目前正在实施的头号重点工程,规划面积达700平方公里。其中,由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总承包的新行政首都中央商务区项目位于埃及新行政首都一期核心区,总占地面积约50.5万平方米,除了非洲第一高楼,还包括12栋高层商业办公楼、5栋高层公寓楼和2栋高档酒店,共计20个高层建筑单体及配套市政工程,总建筑面积约170万平方米,合同金额30亿美元,合同工期43个月。
“这是中国企业在埃及市场上承接的最大项目”,埃及《消息报》评论说,“它对缓解开罗紧张的交通、疏散稠密的人口、改善污染的空气等,都将具有很大的意义,可谓功莫大焉。”
埃及住房、公共设施和城市发展部部长穆斯塔法·马德布利表示,新行政首都的其他配套设施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相关国家部委按计划准备迁址事宜。
记者在中央商务区施工现场附近看到,这片荒漠正在发生蜕变:数条双向三至四车道的道路已经通车,一排排公寓楼雏形显现,大型发电站已有机组开始运行,一座科普特大教堂已投入使用,以巨大穹顶造型为标志,购物广场、儿童乐园、游泳泛舟设施一应俱全的钻石酒店已开始营业……
埃及地方发展部前部长阿卜丁对记者说,新行政首都不仅需要集聚埃及自身资源和人才,更需展开有效的国际合作,汲取中方在新区建设和大型工程方面的丰富经验很有意义,有助于项目按期完工。
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副总经理郑学选对记者表示,埃及新首都中央商务区项目自签约以来,之所以进展顺利,正是由于共商共建共享理念在双方合作过程中得到充分贯彻。
“中央商务区规划本身就是中埃‘共商’的结果。”郑学选介绍,埃方最开始只想让新行政首都承担单一的行政职能,承接从开罗市中心搬迁出来的政府部门,并没有经济功能。在项目评估过程中,中建等中国企业发现行政与商务两大功能很难完全分开,故向埃方负责人建议兴建配套商务设施,最终获得采纳。根据修改后的方案,中建原本承建的政府办公设施,被重新规划为中央商务区。
“共建”充分体现在中埃共同融资、人员共同参与、当地政府密切配合三个方面。郑学选介绍说,该项目所需资金由中埃双方共同承担,利率、风控等各环节严格按照国际通行的标准进行。
中埃双方在合同中约定,90%的工程建设者来自当地,这将对当地就业起到重要拉动作用。中建埃籍工程师阿卜杜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高兴地说,中建为埃及工程师开出的工资比他此前所在的公司至少多一半,中企重视员工福利和社会保障,尊重当地宗教传统,他与中国同事相处融洽。阿卜杜介绍说,为提升埃籍工程师专业技术水平,中建专门从中国抽调有海外施工经验的技术骨干,与埃籍工程师组成10人以内规模的业务小组,传帮带效果明显,他入职半年,收获颇丰。曾在阿尔及利亚等地工作过的中建工程师范增富说,参建埃籍工程师普遍英语不错,且热爱学习,中埃工程师能在业务交流中实现互补。
项目进展顺利,也离不开埃及政府的密切配合。埃及住房、公共设施和城市发展部技术顾问威尔·穆萨介绍,新行政首都的配套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正有条不紊地展开。穆萨说,总结十月六日城、新开罗等新城建设经验后,埃及政府充分认识到轨道交通对新城建设的重要性,预计到2020年前后,一条经过新行政首都的城际铁路,及由市中心起始的一条地铁线、一条轻轨延长线将会竣工,它们与同期竣工的加宽高速公路一道,保障新行政首都交通畅通。不仅如此,新行政首都还将被打造成“智慧城市”,新型光纤将成为信息基础设施的重要支撑。
“共享”则主要体现为项目完成后的收益。郑学选表示,根据中埃双方的协议,中央商务区如期建成后,中埃两国投资者将会持续分享相应比例的收益,该项目也会作为成功之作载入包括中建在内的中方参与企业史册。中国驻埃及大使宋爱国说,中企在埃及新行政首都核心区修建地标性建筑,其意义远超经济层面,不仅会成为中埃产能合作的重要“标杆”、“一带一路”的重要标识,更象征中埃两国乃至中非长期而坚固的友谊。穆斯塔法·马德布利评价,该项目的建成将为新行政首都创建良好的招商引资环境,有力带动临近区域的经济开发,助推塞西提出的国家复兴计划。
根据新华社、人民网、国务院新闻办公室网站等採编【版权所有,文章观点不代表华发网官方立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