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分享| 关注中国| 逆耳忠言| 不平则鸣| 情感天空| 健康生活| 流行时尚| 保险理财| 讽刺幽默| IT与游戏| 信息交流| 华发移民| 华发工作| 摄影美图

社会聚焦| 旅游天地| 娱乐八卦| 音乐视频| 校友互动| 网络社区| 房屋安家| 教育培训| 中医瑰宝| 专栏作者| 科技文化| 华发留学| 华发红娘| 关于本站

华发网China168.info海外中文门户网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510|回复: 0

中国经济要立足于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紧密结合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4-15 20:55: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d18588f9bf3a4ae5ae838c1a03f9e84e.jpg

  2017年,中国经济趋稳向好的态势更加巩固。

  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全年经济增速小幅回升至6.9%,是自2011年以来的首次回升。结构调整不断深化,最终消费和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提升。新旧动能加快转换,产能利用率上升,企业盈利水平提高,质量和效益改善,经济发展的活力和韧性增强。展望2018年,中国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的条件进一步积累,同时也面临新的挑战和风险。我们要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2017年,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需求管理政策效应逐步释放和市场预期明显改善的综合作用下,加之全球经济稳步复苏,中国经济趋稳向好的态势更加巩固,经济增长的结构、质量、效益积极变化,转向高质量发展迈出新步伐。

  1.经济运行稳定性增强。经济增速保持在合理区间,全年增长6.9%,比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这是自2011年以来的首次回升。国内生产总值达82.7万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完成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比2010年翻一番目标的83.2%,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良好基础。就业保持平稳态势,城镇新增就业人数超过1300万,12月城镇调查失业率低于5%。物价保持总体稳定,CPI上涨1.6%,涨幅比上年回落0.4个百分点,PPI上涨6.3%,结束了自2012年以来连续5年下降的态势。国际收支继续改善,货物和服务净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由负转正。总体上看,宏观经济主要指标好于预期,经济增速、就业、物价、国际收支等指标更趋匹配,已逐步调整至与中高速增长潜力相适应的水平。

  2.结构调整不断深化。消费对经济增长的主导作用增强,2017年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8.8%,比资本形成高26.7个百分点,比2013-2017年最终消费的平均贡献率高2.6个百分点。服务业占比提高,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到51.6%,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58.8%。货物和服务净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由负转正,为9.1%,比上年提高18.7个百分点。消费贡献率上升、服务业占比提高、外需结构改善,对中国转向高质量发展具有基础性作用。

  3.发展动能加快转换。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迅猛发展。C919大飞机、“复兴号”、“华龙一号”、量子通信等新技术迅速崛起,工业机器人、新能源汽车、集成电路产量分别增长68.1%、51.1%和18.2%,高技术产业和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3.4%和11.3%,增速分别高于规模以上工业6.8个百分点和4.7个百分点,网上零售额、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和非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分别增长32.2%、28%和48.1%,移动支付交易规模超过81万亿元,位居全球之首,分享经济、共享经济、数字经济、平台经济等加快发展。科技创新和技术扩散加快,推动全要素生产率增速保持了2015年以来的回升态势,扭转了金融危机后的下行局面。

  4.质量和效益明显改善。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推动下,企业对中高速增长的市场环境适应性增强,盈利能力和利润状况明显改善。2017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增长21%,比2016年提高12.5个百分点。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保持较快增长态势,实际增长7.3%,高于经济增速0.4个百分点。财政收入增速由降转升,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7.4%,税收收入增长10.7%,分别比上年提高2.9个和6.3个百分点,扭转了近年来逐年放缓的态势。生态文明建设力度空前,生态环境状况明显好转,单位GDP能耗下降3.7%,好于年度目标,全国33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PM2.5浓度下降。

  5.防范金融风险初现成效。加大监管力度、整治金融乱象、补齐制度短板、去杠杆取得进展,金融“脱实向虚”得到初步扭转。2017年三季度,非金融部门和非金融企业部门杠杆率开始下降,进入四季度,宏观杠杆率增速有所下降,11月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为55.8%,比上年同期下降0.5个百分点。地方政府不规范举债受到约束,“名股实债”、违规担保、表外融资的现象有所收敛。金融监管协调性和穿透性增强,监管套利乱象减少,同业业务、影子银行、资管理财快速膨胀的势头得到遏制。各方面风险防范意识得到强化,“刚性兑付”和“隐性担保”的市场预期正在改变,为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造了有利条件。

  在趋稳向好的态势更加巩固、质量和效益改善的同时,也要看到,受深层次体制性因素影响,经济运行仍面临新的矛盾和风险。

  一是实体经济仍面临困难。实体经济企业盈利水平虽有较大提升,但投资效益偏低、营商成本偏高、企业活力不足的问题仍较为突出。以非金融类上市公司为例,2017年净资产收益率仍低于2010年以来的平均水平,提高生产效率、振兴实体经济任务仍十分艰巨。

  二是民间投资增势疲弱。受传统产业产能过剩、部分领域准入存在隐性障碍、鼓励民间投资政策落实不到位和产权保护制度不健全等因素影响,2017年民间投资增长6.0%,虽比上年回升2.8个百分点,但依然低于固定资产投资增速1.2个百分点。

  三是潜在金融风险释放压力仍然较大。金融风险积累的根源在于宏观杠杆率上升过快。2017年四季度以来宏观杠杆率增速放缓,很大程度上受益于名义GDP的上升,去杠杆的基础仍不牢固,依靠债务驱动的投资扩张模式尚未根本扭转,金融和实体经济、金融和房地产、金融体系内部结构性失衡仍然突出,监管力度稍有放松,杠杆率有可能再度反弹。

  与此同时,从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要求看,脱贫攻坚的任务仍然艰巨,污染防治的压力仍然较大。在这种情况下,最重要的就是保持战略定力,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坚持问题导向,坚持底线思维,有效应对风险挑战,推动高质量发展不断取得新进展。

  展望2018年,全球经济延续回暖态势,国际经济环境继续改善。中国经济发展面临一系列新机遇,高质量发展的条件进一步积累,但受基础设施和房地产投资回调等因素影响,经济增速将面临小幅回调压力。

  1.全球经济延续复苏态势。2017年,受投资、贸易和工业生产回升的拉动,全球经济增长覆盖范围更加广泛,复苏步伐明显加快,是近年来表现最好的一年。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数据,全球经济增长3.7%,约120个经济体(占全球经济总量的四分之三)同比增速都出现上升,这是自2010年以来从未有过的同步上扬,欧洲和亚洲地区复苏更为明显。2018年,全球经济将延续复苏态势。国际货币基金组织2018年1月发布的最新预测,将2018-2019年的全球经济增长预测较2017年10月的预测值调高0.2个百分点至3.9%,其他国际组织和商业研究机构也一再上调预测结果,经合组织(OECD)预计所跟踪的全部45个主要经济体都将保持经济增长。

  与此同时,主要发达经济体货币政策正常化,特别是美联储加息和“缩表”叠加,有可能带来紧缩效应,利率中枢上调,还将增大全球债务成本,导致资产价格重估和金融市场波动。美国实施减税法案可能加剧主要经济体竞争性减税,对制造业布局和跨境资本流动产生重大影响。美欧的保护主义新举动有可能对中美、中欧经贸关系带来新的不确定性。地缘政治风险有可能多发频发,给全球经济复苏带来冲击。

  总体上看,全球经济复苏和外需回暖,对中国经济具有一定的支撑作用。但主要经济体货币政策取向变化,将挤压中国宏观政策空间,增大政策操作难度。外部的不确定也可能向国内经济传导,大宗商品价格回暖可能给国内物价形成一定压力。

  2.高质量发展条件进一步积累。中共十九大勾画了今后一个时期中国经济发展的宏伟蓝图,明确了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路线图和时间表,开启了由“数量追赶”转向“质量追赶”阶段的历史进程,增强了全社会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信心,有效改善了市场预期。从今后一个时期看,中国转向高质量发展面临诸多有利条件。

  一是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革,为高质量发展打开空间。中国已形成世界上人口最多的中等收入群体,2018年零售额有望与美国持平或赶超,成为全球最大的消费市场。消费成为经济增长主要驱动力。2013-2017年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年均为56.2%,高于资本形成12.4个百分点。与需求端变化相适应,供给端服务业占比提高,2017年服务业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比2012年提高6.3个百分点,2013-2017年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年均为52.8%,高于第二产业10.2个百分点。国内市场扩容、消费贡献上升、服务业占比提高,将有效增强经济运行的稳定性,为高质量发展创造基础条件。

  二是居民消费结构加快升级,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市场驱动力。随着居民收入水平提高和中等收入群体扩大,居民对商品和服务的品质、质量要求明显提升。千禧一代、互联网一代更加追求个性化消费。2017年中国恩格尔系数降至29.3%,达到联合国划分的20%-30%的富足标准,旅游、养老、教育、医疗等服务需求快速增长。居民消费结构向高端化、个性化、服务化方向升级,对高质量发展形成强大的市场推动力。

  三是科技创新进入活跃期,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技术支撑。中国在战略高技术领域取得重大突破,正在从跟跑为主转向跟跑、并跑和领跑并存。根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2017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中国创新指数世界排名升至第22位,比2013年提升了13位,成为前25名中唯一的非高收入经济体。新技术加速向各领域扩散,移动支付、电子商务、平台经济、无人零售、共享单车、新能源汽车等跻身世界前列,推动产业和区域发展质量水平整体跃升,增强了高质量发展的技术基础。

  四是人力资本大幅提升,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战略性保障。义务教育全面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基本普及,高等教育在学总规模达3700万人,毛入学率达到42.7%。各级各类教育规模均居世界第一位,入学率达到或超过中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高素质人才培养集聚、人力资本不断积累,正在成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性条件。

  五是基础设施网络化水平提高,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支撑。截至2017年底,全国铁路运营里程达到12.7万公里,其中高铁通车里程2.5万公里以上;公路通车总里程477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总里程突破13.6万公里。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里程、沿海港口万吨级及以上泊位数量跃居世界第一。互联网上网人数超过7.5亿人,已经相当于欧洲人口总量。基础设施网络化水平提高,促进要素自由流动和统一市场建设,为高质量发展创造支撑条件。

  六是进一步推进改革开放,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体制保障。中国经济发展和居民生活的大幅改善,靠的就是改革开放,“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已成为全社会共识。2018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将进一步激发全社会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心,推进重大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加强产权特别是知识产权保护,扩大服务业特别是金融业对外开放。改革开放不断深化,将有效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在体制上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保障。

  3.经济增速仍面临一定回调压力。经济增长中长期取决于潜在增长水平,短期增速在潜在增长率上下波动,受需求条件变化影响。从2018年三大需求看,消费将保持相对稳定,出口受2017年基础提高影响难有提升,投资受基础设施和房地产投资回调影响将有所下降,综合起来看,经济增速将面临小幅回调压力。

  消费将保持相对稳定。2017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2%,增速比上年回落0.2个百分点。受房地产市场调控影响,建材和家电等消费增速放缓,加之汽车市场扩张放慢,消费增长面临下行压力,但通讯设备、智能化产品、个性化产品、网络消费等消费扩张将对冲部分下行压力。预计2018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左右。需要指出的是,中国服务消费占居民消费的比重接近一半,仅仅用商品零售总额并不能反映消费增长的全貌。随着服务消费比重继续提高,将成为消费稳定增长的重要力量。

  出口增速难有明显回升。2017年中国扭转了连续两年出口下降的局面,按人民币计价出口增长10.8%。随着基数提高,2018年出口增速提升难度增大。加之中美经贸关系受美国对华政策不确定性因素影响,以及人民币汇率升值的滞后效应,保持10%左右的外贸出口增速面临压力。

  投资增速将有所回调。2017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7.2%,比上年回落0.9个百分点。房地产投资占全部固定资产投资25%左右,随着新一轮房地产调控的影响逐步显现,房地产投资增速将在2017年7%的水平上继续回落。基础设施投资占全部投资20%-25%,受地方政府负债和投资能力制约,后续增势将高位回调。制造业投资占全部投资33%左右,2017年制造业投资增长4.8%,比上年回升0.6个百分点。从国际经验看,人均GDP达到11000国际元后,制造业投资增速大体稳定在5%左右的区间。中国已处在这个区间,制造业投资大幅回升的可能性不大。总体上看,2018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将小幅回调。

  综合判断,消费和出口相对稳定,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边际影响较大,投资增速回调将对经济增速形成向下的压力,经济增速将小幅回调。同时,随着经济增速保持在合理区间的韧性增强,经济工作的重心应从“稳增长”为主转向“高质量发展”为主。

  党的十九大以来,高质量发展得到明确,这意味着中国经济发展从“重视数量”转向“提升质量”,从“规模扩张”转向“结构升级”,从“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是新时代中国发展的需要。

  3月下旬,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举办的2018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国家发展改革委主任何立峰表示,中国对高质量发展已经做出了明确部署,将从6个方面全面立体推进。

  据悉,这六个方面涉及产业体系、市场体系、收入分配体系、城乡区域发展体系、绿色发展体系和全面开放体系等。

  “转向高质量发展,是中国在开放条件下推进新一轮经济转型,这不仅将增强中国经济创新力和增长可持续性,而且将为全球企业创造新机会,为世界经济注入新动力。”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王一鸣说。

  制造业既是技术创新的“主战场”,也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核心产业领域,没有强大的制造业,高质量的经济发展也就无从谈起。

  如何促进传统产业从“制造”向“智造”升级,为产业转型植入“智慧基因”,让已有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宁波打火机企业“机器换人”的自动化、智能化改造是一个案例。

  “塑料机械手、次料回收、超声波焊接、冲灌气体等自动化改装,就节省操作员工上百人。”宁波市兴达打火机制造有限公司负责人茅迪青说。这些变化正是企业努力向人工智能化制造发展取得的成果。

  宁波新海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也在“机器换人”上做出了探索。该企业每年投入2000多万元用于技术改造,其生产的恒流阀打火机年销量已超亿只,出口竞争力大大提高。

  《中国制造2025》要求,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以促进制造业创新发展为主题,以提质增效为中心,以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为主线,以推进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防建设对重大技术装备的需求为目标,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培育有中国特色的制造文化,实现制造业由大变强的历史跨越。

  建设创新引领、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的另一个方面,则是瞄准高端前沿,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纳米、3D打印、云计算、大数据、量子通讯、人工智能、新能源……重大技术突破层出不穷,中国技术创新的深度、广度远超以往。

  大数据成为世界认识贵州的新名片。作为中国首个大数据综合试验区,贵州大数据发展风生水起,搭建了中国首个省级政府主导的基于互联网、电子政务外网的数据管理、交换、共享的云服务系统平台;三大电信运营商等国家级行业级数据中心建成,华为、高通、苹果等海内外知名企业落地,全省形成千亿规模大数据产业集群。5年来,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增加值、软件业务收入和网络零售交易额年均分别增长57.7%、35.9%和38.2%。

  未来,贵州省将继续把发展大数据作为弯道取直、后发赶超的战略引领。2017年11月,贵阳市委、贵阳市政府出台《关于加快建成“中国数谷”的实施意见》,提出到2020年基本建成全域块数据城市、具有影响力的“中国数谷”,建成国家大数据产业发展聚集区,成为全国大数据创新策源地。

  位于天津滨海新区的中新天津生态城,是我国首个绿色发展综合示范区所在地。生态城在海绵城市建设中注重低影响开发及雨水利用,建立海绵城市项目库。

  海绵城市,顾名思义,指城市能像海绵般,可以渗透、存蓄、净化雨水,补充地下水、调节水循环。生态城雨水收集后,经过绿地净化全部进入景观水体用于景观补水,年均近300万吨,约占景观补水的16%,每年就可节约1500余万元。

  绿色发展是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的必然要求。十九大报告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

  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绿色发展体系,目标是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需要加大污染防治力度,持续推进大气、水、土壤污染的防治,促进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需要推动生态保护修复,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的治理。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增加优质生态产品的供给。推动绿色循环低碳发展,壮大节能环保、清洁生产、清洁能源产业,培育形成更多的绿色产业市场主体和新的增长点。

  今年3月,全国绿化委员会办公室发布了《2017年中国国土绿化状况公报》。《公报》指出,2017年全国共完成造林736.2万公顷,完成沙化土地治理面积221.3万公顷,林业系统新建自然保护区17处,面积50.3万公顷,新增国家湿地公园试点64处,全国总数达到898处,国土绿化事业取得了新成绩,为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作出了重要贡献。

  事实上,在实践中坚持生态优先,绿水青山也能生金生银。

  安徽省黄山市休宁县汪村镇田里村的泉水鱼自古远近闻名,但前些年因为水体破坏,不少人家的鱼池都废弃了。怎么才能守住大自然的财富?

  县、村携手下狠力抓生态。2012年起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机制在皖浙两省试点,为保护源头水质,县里推行农药集中配送,用过的农药瓶、袋子等统一回收;旱厕改造,并在村里新建了生态污水池、化粪池;垃圾治理,推开了“户集中、村收集、镇处理”模式……

  慢慢地,村子美了,对水质要求极高的石斑鱼又回来了。

  县里建立“合作社、鱼农、电商”订单产销模式,合作社统一采购鱼苗,规范管理,保证鱼出售时在泉水中养满两年;用专用氧气袋密封,泉水鱼销往外地,至少能存活3天。

  看准乡村旅游商机,外出的村民余锦霖带着父母回了村,办起渔家乐,“走走乡间古道,掬一抔新安江的源头水,再到小店夹几筷子泉水鱼,美着呢!”

  目前全村503户村民,已建100多口鱼池,开了6家渔家乐,户均增收约4000元。

  绿色理念助推中国经济转型升级,实现效率变革,使中国经济增长的含金量更高,可持续性更强。“每一次到中国都会更加坚定在华投资的信心。”荷兰皇家壳牌公司首席执行官范伯登表示,“中国宏观政策的稳定性给企业吃了定心丸,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对中国转向高质量发展的阐述,与壳牌对改善能源管理的追求是一致的,我们相信中国市场会更好,我们在华业务也会发展得更好。”

  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逐步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把各地比较优势和潜力充分发挥出来。

  而建设彰显优势、协调联动的城乡区域发展体系,其目标正是实现区域良性互动、城乡融合发展,陆海统筹整体优化。

  随着中国经济进入新时代,区域比较优势的构成要素出现结构性变化,区域发展路径面临重塑。在结构调整、动力转换的环境下,通过抢抓机遇,充分利用一体化的市场、开放的经济、共享的新型技术平台等,借助移植、承接、积聚、创新等手段,可以超越原有经济结构而培育形成新经济新动能,使一些落后地区抢占新经济新动能培育构建的制高点,实现后来居上。

  云南省广南县巧用“一粒米、一桶油、一片茶、一头牛、一棵草”,投入84.37亿元全力实施三农发展大规划,做大做强做优八宝米、木本油料、茶叶、高峰牛、铁皮石斛、蒜头果等传统优势产业和新兴产业,形成“一乡一品,一村一业”的高原特色农业产业规模化布局。

  订单收购、价格补贴、入股分红、劳务用工,这是广南县近年来在精准扶贫工作中走出的一条新路子。该县农业龙头企业八宝贡米有限公司通过“政+银+企+农”模式,与425户建档立卡户签订了为期3年的入股分红协议。

  智慧智能打造了江苏的绿色农业现代农业。江苏省依靠科技进步发展绿色农业现代农业。地里的庄稼需要施多少肥,只需发条手机短信就可以知晓;水稻有了病虫害,只需手机拍照上传到云平台,附近的社会农业服务组织就会“抢单”处理;物联网技术应用于农业生产,实现了对农作物育种、生产、繁殖的精确化管理。

  江苏省农业委员会主任吴沛良介绍,2016年江苏农业增加值4326亿元,粮食总产693亿斤,农民人均纯收入1.76万元,农业现代化多项指标位居全国前列。

  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针对性和精确性正在逐步提升,高质量与高标准要求越来越清晰。近年来,各级政府积极引导城市企业的资金、人才、技术等现代经济要素向农村流动,促进了城市的现代物流、电商、农产品加工等产业在农村合理布局。

  四川马边县创新扶贫产业机制,建立多渠道增收举措,搭建小凉山火把节、采茶节等节庆品牌,集中展示展销特色农产品。依托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推广“互联网+”,畅通农产品进城、工艺品下乡渠道。聚力模式创新打通造血脉络。2017年全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344元,增长9.7%。

  2018年是贯彻中共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施“十三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大力推进改革开放,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取得新进展。

  1.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就是要统筹各项政策,加强政策协同,形成政策合力。“稳”的重点在保持宏观政策连续性稳定性,保持经济运行环境稳定,引导和稳定市场预期。“进”的重点在更大程度发挥结构性政策作用,更加注重解决民生问题,加大力度推进改革开放。这里的“稳”,强调的是遵循经济规律的“稳”;这里的“进”,强调的是“稳”基础上的“进”,是稳健有序的“进”。

  积极的财政政策取向不变。2013年以来,中国坚持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财政赤字由1.2万亿元增加到2.38万亿元,但赤字率一直控制在3%以内。2018年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调整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增强财政支出的公共性和普惠型,重点加大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新、“三农”、绿色发展、民生等领域支持,加大对打好三大攻坚战的保障力度。继续实施减税降费,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支持企业加大研发和创新投入。加强地方政府债务管理,整顿“名股实债”和违法违规担保行为,制止以政府投资基金、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政府购买服务等名义变相举债。

  稳健的货币政策要保持中性。2017年以来,去杠杆取得初步成效。2018年货币政策要保持稳健中性,管住货币供给总闸门,灵活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保持货币信贷和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为高质量发展营造适宜的流动性环境。

  适当发挥货币信贷政策的结构引导作用,加大对国民经济重点领域、薄弱环节和社会事业等方面的支持力度,进一步优化信贷结构。健全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双支柱调控框架,完善金融监管体系,抑制金融体系顺周期波动和风险跨市场传染,维护金融体系稳定,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在保持总量性政策连续性稳定性的基础上,更大程度发挥结构性政策的作用,增加优质增量供给,优化存量资源配置,加快新旧发展动能转换。更加注重解决民生问题,增强社会政策民生导向,加强基本公共服务和基本民生保障。加大力度推进改革开放,以完善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为重点,推进基础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新突破。

  2.在打好三大攻坚战上取得扎实进展。作为一个大规模经济体,实现长期高速增长殊为不易,转向高质量发展将更为艰巨。打好三大攻坚战,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底线性、本质性要求。如果不能有效化解过去积累的风险,进而出现重大系统性风险,高质量发展就失去了基础和前提,如果精准脱贫和污染防治的目标没有实现,高质量发展就失去了重要内涵和完整意义。

  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金融风险的根源是宏观杠杆率上升过快。要把控制企业杠杆率和地方政府隐性债务作为防范化解风险的重点,以市场化法治化方式推动国有企业去杠杆,依法依规对僵尸企业实施破产清算,切实有效降低企业债务水平。按照“开前门”“堵后门”的原则,加强地方政府债务的法制化管理,推进债务信息公开和债务风险的动态监管。加强对影子银行、互联网金融等薄弱环节监管,坚决打击非法集资等违法违规金融活动。

  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精准脱贫重在“精准”,重点是瞄准特定贫困群众精准帮扶,向深度贫困地区聚焦发力,注重把扶贫同扶志、扶智结合起来,提高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的脱贫致富内在动力和自我发展能力。严格考核评估,让脱贫成效真实可信,做到脱真贫、真脱贫。

  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强化大气、水、土壤等污染防治,使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逐年减少,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重点打赢蓝天保卫战,明显改善大气环境质量。调整产业结构、能源结构和运输结构,从源头上解决问题。污染防治攻坚战是一场持久战,必须保持战略定力,久久为功。

  3.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推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宏观调控要按照质量优于速度的原则,把推进结构调整和动力转换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在更加注重质量和效益的基础上,使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

  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主线。近两年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积极进展,钢铁、煤炭去产能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房地产库存明显减少,企业杠杆率稳中有降,减税降费成效显现,生态环保、教育、基础设施等短板加快补齐。但也要看到,要素市场发育滞后、价格扭曲和市场壁垒,仍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制约因素。要推进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确立竞争政策的基础地位,推进产业政策从选择型向功能型转型,通过强化竞争加快落后企业退出和优质企业成长。以处置“僵尸企业”为突破口,建立市场化法治化退出通道,将沉淀的生产要素从过剩领域转移到有市场需求的领域、从低效领域转移到高效领域,解决“退不出、死不了”的问题,真正实现市场出清。大力培育新动能,强化科技创新,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在中高端消费、创新引领、绿色低碳、共享经济、现代供应链等领域培育新增长点,真正实现产业升级。大力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在降低显性门槛基础上减少隐性障碍,清理各类“红顶中介”,改善政商关系,真正降低实体经济成本。

  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市场主体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微观基础。要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提高国有企业生产效率和竞争力。改革国有资本授权经营体制,优化国有经济布局,推动国有资本做强做优做大。大力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切实落实保护产权政策,依法甄别纠正社会反映强烈的产权纠纷案件,消除保护产权的所有制歧视,为民营企业发展提供可预期的环境,调动民间投资的积极性。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三农”领域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总抓手。要根据农村发展实际,科学制定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分类推进,避免一哄而起,避免盲目攀比。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破除妨碍城乡间生产要素流动的体制机制障碍。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质量兴农战略,加快推进农业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不断提高农业创新力和竞争力。

  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空间层面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要加大力度支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加快发展。按照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的新要求新任务,推进西部大开发,加快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推动中部地区崛起,支持东部地区率先推动高质量发展。以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为重点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引领推进长江经济带发展。以城市群和快速立体通道建设带动区域协调发展,构建网络化发展新格局。

  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扩大开放有利于深化国际合作与竞争,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新机遇。要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创新对外投资方式,以投资带动贸易和产业发展。有序放宽市场准入,加大服务业特别是金融业开放力度。在总结自贸试验区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全面实施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制度,进一步改善外商投资环境。促进贸易平衡,更加注重提升出口质量和附加值,根据国内产业发展和消费升级需要,积极扩大进口。引导对外投资健康发展,促进国际产能合作,防范境外投资风险。

  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保障和改善民生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注重解决突出问题,特别是教育、就业、养老、医疗等突出问题。住房问题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要加快建立多主体供应、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积极探索多主体住房供应,改变供应主体过于单一的状况;动员更多社会力量进入,实现住房保障渠道多元化;发展住房租赁特别是长期租赁市场,支持专业化住房租赁企业发展。

  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生态文明程度是衡量高质量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中国经济规模持续扩大,主要污染物排放处在达峰期,生态环境压力巨大。要引导企业、社会组织和公众等各方面投入和参与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研究建立市场化、多元化生态补偿机制。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健全环境损害赔偿和责任追究制度,完善生态环境监管体制。

  根据新华社、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网站、中国政府网等採编【版权所有,文章观点不代表华发网官方立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用户须知|小黑屋|法律申明|隐私通告|华发网海外版china168.info

GMT-6, 2024-12-21 19:25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