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分享| 关注中国| 逆耳忠言| 不平则鸣| 情感天空| 健康生活| 流行时尚| 保险理财| 讽刺幽默| IT与游戏| 信息交流| 华发移民| 华发工作| 摄影美图

社会聚焦| 旅游天地| 娱乐八卦| 音乐视频| 校友互动| 网络社区| 房屋安家| 教育培训| 中医瑰宝| 专栏作者| 科技文化| 华发留学| 华发红娘| 关于本站

华发网China168.info海外中文门户网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577|回复: 0

所谓平等精神,就是尊重个人选择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4-21 06:08: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45ff8375bc03c49712c435e1ab45dd7b.jpg

近日,美团收购摩拜成了科技圈的大新闻。但这个新闻真正成为全民性话题,还是因为当日某公号发布的一篇爆款文章:《摩拜创始人套现15亿:你的同龄人,正在抛弃你》。

文章借此事件说事,指出当创始人套现15亿时,你“要么在北上广的写字楼里,刚刚成为一个总监,小腹上长出赘肉,每月因为房贷不敢辞职。要么在三四线城市里,过着平淡,却一眼可以看到未来的日子”,稍不留神就被同龄人抛弃,被这个时代淘汰。

这篇文章击中了无数年轻人的焦虑——落后的焦虑,被时代淘汰的焦虑,还未实现财务自由的焦虑,还未功成名就的焦虑。

无数爆款文章已经证明了,焦虑是我们这个时代最好赚的流量生意。大都市的漂一族,以及庞大的中产阶层,他们工作、家庭、育儿、买房等焦虑,催生出一篇又一篇“10万+”,养活了无数“仁波切”和营销号。

不过,他们的焦虑更近乎别人的流量生意,营销号先是制造焦虑,然后贩卖焦虑,最后收割话题和流量。这篇文章就很典型。

比如,文章流露出一种错误的价值观,即以金钱的多寡衡量一个人的身份和人生价值。但诚如韩寒所言,“时代里不同人就是有着不同的分工和命运,也各有不同的幸福”,这个世界得以运转就在于永远有不同的人在做不同的事。

引人深思的是,为什么这种贩卖焦虑的生意能屡屡得逞?

一方面,焦虑是遽然变化的互联网时代的必然产物。互联网革命,不仅仅是媒介革命,也是生产力的革命;伴随着种种新技术、新行业的崛起,是诸多传统行业的没落,每个人都有被取代的可能。这提醒着年轻人要不断学习,提升抵御风险和反脆弱的能力。从这个角度看,适当的焦虑是必须的,它可以是一种鞭策。

另一方面,互联网带来生产力解放和无限可能,但一些自媒体也制造了一种幻觉:好像哪里都是风口,好像每个人离成功仅一步之遥。少数成功者的故事收获了压倒性的传播力,不少人由此心浮气躁,一心想着一夜暴富,生怕错过最后的班车。迟迟未“成功”让他们成为焦虑的“火药桶”,那些同龄人的“成功”轻易让他们怀疑自己的人生,他们被焦虑反噬了。

《世说新语》讲过割席断交的故事,说管宁和华歆一块读书,门外有高官华车通过。管宁不管,照样看书,华歆把书一扔跑出去看。管宁说,你不再是我朋友了。

故事主要是劝诫不要贪慕荣华富贵,但从另一个角度看,其实还表达了对待无聊无谓的事物,应该采取什么态度的问题。管宁是漠视不理,华歆是趋之若鹜。

就拿当前的舆论场来说,就存在不少无聊无谓的话题。别看无聊,经常形成现象级的话题旋涡,动辄成千上万人参与进来,一起制造出一场场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舆论盛宴。

比如,前几天有公号抛出一篇爆款文章,说什么你的同龄人把你抛弃了,就因为人家在你这个年纪就挣了大钱。批驳者大有人在,在此就不多踩一脚了。可尘埃落定再看这件事,就好像有人在闹市中摔碎了一个啤酒瓶,引得哗然。大家热闹一番之后,打扫干净,各自散场。好似热烘烘一片,实则冷清清一场。

类似这样的渲染焦虑、制造不安、贩卖毒鸡汤的文章,打开手机,并不少见。有时候看着看着、讨论讨论,小半天过去了。如果只是为了放松身心,倒也无妨,可要是长期浸淫于此,无异于吸食精神鸦片,好像吸收了不少观点,仔细咂摸咂摸,又好像啥也没获得。你也没收获,我也没收获,却共同成就了人家的收获。

这是一个眼球经济盛行的时代,注意力是可以变现的资源。我们参与无谓的话题,不经意间可能就汇聚成为人家的流量。你要是提供了好的产品和服务,我们成为流量也是一种等价交换。可如果大家的关注中心是了无价值的东西,连鸡汤鸡肋都不如,那就太不划算了。往小里说,浪费大家的时间和精力;往大里说,不利于社会不良情绪的疏导,甚至会撕裂社会情绪,不可不察。

应对之道也简单,漠视、无视、蔑视。任凭你跳脚喊叫,我自岿然不动,躲得远远的,钱场、人场都不捧。而对于无谓话题制造者、传播渠道来说,也应该看到,吃相难看虽不违法,但终究于自身形象不利,谁愿意顶着“焦虑贩卖者”的标签呢?恶名一旦树立,人家见了都绕着走,再想收割流量可就难了。

赢得了《中国诗词大会》总冠军的外卖小哥,让我们懂得了什么叫诗意的生活;从顶尖院校学成后毅然归国的28岁华科最年轻教授,让我们懂得了什么叫奋斗的生活;路边摆摊筹钱为丈夫孩子治病的煎饼姐,让我们懂得了什么叫努力的生活……中国青年人用实际行动为自己代言,他们仰望星空、脚踏实地,拥抱最美好的未来。

新时代属于每一个人,奋斗的青春最绚烂,有梦想的人生都值得尊敬。始终把青年视为未来希望的鲁迅在《热风》中曾经写到:“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流的话。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分热,发一分光”。

其实,面对这样的爆款,不妨以子之矛攻子之盾。仅仅因为同龄人优秀就惨遭抛弃,那么每个人的一生都在被成功者或者后来者不断超越;中年如约而至,但如约而至的除了日益增长的年龄,还有日渐丰富的阅历;要么一骑绝尘,要么被远远抛下,这种二分法只会带来无处不在的焦虑和无穷无尽的欲望。夸张的言辞下,实则还是“别人家孩子”的惯用套路。但是,没有谁的人生能被片刻定义,也没有谁的生活可以被片面解读。以人生为观察对象,需要追溯全程;以生活为写作素材,就要还原全貌。

厘清“焦虑文”的思路不难,但难在如何疏解焦虑。焦虑被包装成一个商品、一种潮流,恰恰印证了人们对实现自身价值、获得社会认可的极度渴望。在社会转型、思想多元的时代,一些人希望登顶、畏惧落后,却只想收获、不问耕耘。于是,成功学大行其道,厚黑学也卷土重来。然而,成功不会催生焦虑,而对成功的欲望却会,尤其是把这样的成功寄于财富多寡、职位高低之时,更是如此。

可是,谁说成功只有一种,同龄人之间只有抛弃与被抛弃?发明共享单车造福社会是一种幸福,骑上共享单车遍览风景也是一种幸福,人生波澜起伏是一种资本,日子安安稳稳也羡煞旁人,从来没有一种度量衡可以为生活统一打分。恰如有人说,每个人都是一条河流,它的幸福来源于享受沿途的风景,感受生命的不同际遇带来的新视野,而不是强迫自己到达自己去不了的彼岸。的确,成功不是功利的代名词。在每个人的坐标系中,需要超越的从来都不是同向而行的同龄人,而是一个个标注成长的过往节点,是属于过去的自己。正如一首小诗里写的那样,“你没有落后,你没有领先,在命运为你安排的属于自己的时区里,一切都准时。”

当然,能成为爆款,也是因为其确实能击中人的心弦。正如该篇文章所言,“那些真正能够跑赢同龄人的年轻人,都拥有专业、决心和格局”。专业、决心和格局的确很重要,只是,这无关“跑赢”。

根据新华社、人民日报、荆楚网等採编【版权所有,文章观点不代表华发网官方立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用户须知|小黑屋|法律申明|隐私通告|华发网海外版china168.info

GMT-6, 2024-3-29 00:33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