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1944年的长沙会战期间,与日军在华中地区的厉兵秣马相比,中国军队的防守就显得漫不经心。湖南划归第9战区指挥,第三次长沙会战后,该战区除协同第6战区进行了常德会战外,主力部队已有两年没有参加重大战役。中国军队的大致部署为:(一)赣西北守军为孙渡第1集团军,所属新编第3军之新12师、第183师及地方部队担任梁家渡、高安、奉新、东堡之线的警备;第58军之新10师防守樟树、清江一线。(二)鄂南守军为王陵基第30集团军,所属第72军之第34师、新13师及地方部队担任大港、武宁、九宫山、塘口、通城、麦市、九岭、保定关一线警备;新15师在修水整训。(三)湘北正面防守为杨森第27集团军,以第20军所属之第133师、新20师担任黄岸市、杨林街、新墙河一线警戒。(四)湘西守军为梁汉明第99军,所属第99、第92师担任营田、湘阴、芦林潭、沅江南咀小港、汉寿之线的警戒。(五)另派第37军集结于瓮江铺、浯口、汨罗一带;第4军驻守长沙;第44军集结于浏阳;暂编第2军在株洲、渌口整训;第10军防守衡山、衡阳。
日军在行军
至5月份,日军攻击的态势已是非常明了。5月6日,军委会曾致电第9战区司令长官薛岳,认为日军“由赣州直攻株洲与衡阳之情报甚多,务希特别注意与积极构筑据点工事,限期完成,以防万一为要”。中旬,战区参谋处根据各方情况也获悉平汉路南段、粤汉路北段和长沙航路上运输繁忙;日军在到处抓夫,湘北日军数量明显增多,且封锁消息,不许中国人通行。面对这些情报,薛岳先是认为日军鉴于前几次长沙会战的教训,不敢发动对第9战区的进攻,及至看到日军在战区正面大量集结时,才开始制订作战计划。但他又期待着“第四次长沙大捷”的到来,认为日军还会像以前那样,由岳阳等处发动正面攻击,便按照以前长沙会战的方案,形成如下作战部署:
国军将士在接受训示
“战区以保卫国土、粉碎敌寇企图,于湘江东岸新墙、汨罗、捞刀、浏阳河、渌水间,湘江西岸资水、沩水、沅水间,节节阻击,消耗敌力,控置主力于两翼,在渌水、沅水北岸地区,与敌决战。于是由赣北抽调第五八军、第七二军及新三军之第一八三师,请由第三战区抽调第廿六军,第六战区[抽调]第七三、第七四、第七九、第一百各军,第四战区抽调第四六军,第七战区抽调第六二军,与原在湘北、长衡及滨湖地区之第二十、第卅七、第四四、第九九、第四、第十各军,合力参加渌水、沅水以北地区之决战……”
长衡会战形势图
这个渌水、沅水以北的作战计划,实际上仍以长沙、浏阳为中心。该作战计划当时也得到了蒋介石的批准。但薛岳和蒋介石等人都没有料到,日军会在东西120公里宽的范围内实施正面突击,还配署了第二线兵团。这样一来,薛岳制定的“侧翼迂回”攻势实际上根本无法奏效。尽管第9战区当时拥有第30、第27和第1三个集团军共10个军30个师,但军委会还是同意了薛岳的请求,从第6战区将王耀武第24集团军(下辖彭位仁第73军、李天霞第100军、王甲本第79军、施中诚第74军共10个师)调往益阳、宁乡一线;从第4战区和第7战区分别抽调黎行恕第46军、黄涛第62军赶赴衡阳,加上驻守衡阳的方先觉第10军,组成李玉堂兵团;从第3战区抽调丁治磐第26军赴株洲,同罗奇第37军、沈发藻暂编第2军组成欧震兵团。这样的话,长沙、衡阳一线的中国军队达到17个军47个师,达50万人。
来源:搜狐新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