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分享| 关注中国| 逆耳忠言| 不平则鸣| 情感天空| 健康生活| 流行时尚| 保险理财| 讽刺幽默| IT与游戏| 信息交流| 华发移民| 华发工作| 摄影美图

社会聚焦| 旅游天地| 娱乐八卦| 音乐视频| 校友互动| 网络社区| 房屋安家| 教育培训| 中医瑰宝| 专栏作者| 科技文化| 华发留学| 华发红娘| 关于本站

华发网China168.info海外中文门户网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419|回复: 0

开创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新局面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4-25 22:11:3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t0143c86568385da27a.png

  在信息时代的今天,社会舆情已由传统的大众思想观念和日常的街头巷尾议论逐步转变为互联网空间的舆论映射,社会大众可以更加便捷地通过互联网以信息化的方式对各种问题发表各自的看法,网络已逐渐成为反映社会舆情的主要载体之一。积极引导大学生利用网络空间获取正能量信息,充分发挥网络舆情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帮助大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十分重要且日益紧迫。

  开放与包容是现代高校的特征,高校文化和价值观的多元性也日益凸显。大学生不同的专业背景和知识结构,使得网络舆情的内容涉及到诸如哲学、经济、管理、法学、社会学等多个领域。他们对沟通和反馈信息的形式多样化,对新媒体学习和使用的熟练化,使得对舆情的传播和扩散也更为迅速。当代大学生未来在我们国家的建设中将起到中流砥柱的作用,正确的、先进的文化对于引领大学生积极向上、健康发展的意识取向非常重要。

  不再只是“你讲我听满堂灌”,马克思主义学院的课也可以这么上。高校思政领域,上海率先提出和践行“课程思政”理念,目前形成以“4+1”门思政课必修课为核心、50余门“中国系列”思政课选修课为骨干、400余门综合素养课为支撑、近1000门专业课为辐射的“课程思政”同心圆,使思政课也成为大学生喜闻乐见的“网红课”。同心圆还在持续扩大,从第一课堂到第二、第三课堂,从课上课下到校内校外,上海高校思政与申城高架路一般,构建“内环、中环、外环”三圈,推进全员、全过程、全方位“三全”育人,“思政课本体建设”“课程思政”“文教结合”等机制领跑和辐射各地,形成示范效应。

  高等学府是育人之所,任何课都有育人功能。在华东理工大学课堂上,“新工科”也有思政的温度。“设计有机材料的合成实验,原料是用价格低廉但有毒的环氧氯丙烷,还是无毒无害甚至可以食用的柠檬酸?”华理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院长修光利告诉学生们,化工产品不能仅仅着眼于产品性能,还需考虑环境和生态安全。

  在“新工科”建设背景下,如何将知识教学同价值观教育结合起来?这所工科特色高校的工程伦理教育,已纳入多个工科专业的最新培养方案中,不断探索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触点”,在工科生心中潜移默化印上“绿色”理念,培养创新能力与家国情怀并重的工程师。“工程伦理应该成为工程教育‘第一课’。”修光利说。

  除了传统意义上的思政核心课程,各类课程与之同向同行、协同一体,形成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课程体系。今年教育部在沪进行全国高校思政课教学质量年调研,正是推广推进“大思政”教学改革的“上海经验”。专家认为,“思政理论课—综合素养课—专业课”同心圆,一起构成了第一环:内圈聚焦第一课堂立德树人的主渠道作用,同时使每一位教师都承担起相应的育人职责。

  作为思政队伍来源渠道之一,上海“马学科”专项计划重点支持建好复旦、华东师大这两所全国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以及上海交大、同济等市级示范马院,培养一批马克思主义学科领军人才,产出一批重要成果,提升影响力和话语权。

  积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思想政治工作活起来,不断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近年来,华中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结合学科专业特点,积极抢占网络新阵地,按照“多向互动、虚实结合、知行合一”的工作理念,努力探索出一条“网络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路径。

  华中师大新闻传播学院党委顺应“多网融合”新趋势,在网络新媒体中全面深入推进思政工作,明确建立由党委书记牵头,副书记分管,辅导员、班主任具体落实,全院教职工积极参与的网络思政工作格局,牢牢把握网络育人的主导权,实行本科生副班主任制度,结合党团支书等学生骨干力量,使之成为专职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的有益补充。此外,学院党委还整合外部力量,开办“新闻之子·校友论坛”,发动校友力量为思想政治教育添砖加瓦;打造“父言母语”互动版块,利用好家庭资源,让家长直接参与到对学生的引导教育当中。

  在平台建设上,华中师大新闻传播学院党委专门建设专题思政网(新闻传播学院思政网),发布学院思想政治工作动态,展示学生心得体会;引导培育优秀教师和学生骨干办好微博、微信公众号等自媒体,积极组织辅导员和学生班团、学生社团组建QQ群、微信群,形成覆盖全院的“新媒网”。各平台定位明确、各有侧重、相互配合,针对日常生活中“碎片化”时间和网络实时传播、无缝衔接的特点,全面实施网络思想政治工作。

  在文化产品开发上,华中师大新闻传播学院党委还成立专门编辑部,整合学校历史故事、文化艺术活动、优秀师生案例等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转换开发为H5、卡通动漫等网络文化产品;组织师生开发诸如廉政文化主题连环画、微视频、微电影等网络文化资源与文化产品,及时传递党中央声音,打造学生喜闻乐见的网上精神家园。

  瞄准“吸引力和有效性”的目标,华中师大新闻传播学院党委还将主题教育、政策宣讲融入到日常新媒体推送中,有效地利用碎片化时间渗透理论知识,鼓励学生主动参与、积极表达,实行将学生党团活动优秀案例、时政评论精彩观点上网的做法,实时更新,形成活跃的交流氛围;始终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以“师长寄语”“知心导语”等多种方式关照学生内心成长,把线上与线下、学校与家庭有效地串联起来,有效激发学生参与热情,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于日常沟通服务之中,传播主流价值观与社会正能量,全方位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西南交通大学团委从2011年开始就非常重视新媒体工作,2012年创立“交大有思”新媒体组织,以“思考、分享、行动”为运营理念,现已形成以手机报、沙龙、移动应用为新媒体业务核心,微博、微信、QQ为自媒体主战场,有思公益平台、实验室、创意工厂为衍生产品的特色新媒体格局。交大有思坚持用做产品的理念来运营校园新媒体,始终以贴近青年学生的品牌形象呈现,青年观察、微观校园、有思公益、思思夜聊、美人志等为代表的系列品牌栏目深受青年学生喜爱。推出了第二课堂移动端、校车查询、快递寄运等极具实用性的功能,打造了集内容、学习、生活为一体的一站式便捷服务功能,为交大师生提供了更适应新媒体时代用户需求的便利服务。

  为适应新形势下青年学生需求和共青团工作的要求,西南交通大学共青团不断强化互联网思维和阵地意识,集中力量打造“青年传媒”学生全媒体中心,积极探索校园全媒体的融合转型,推动《交大青年报》、有思新媒体、青年之声以及学生会、研究生会、学生社团等开办的各类新媒体平台融合联动,健全校院两级团学组织网络新媒体工作矩阵,发挥集群效应,打造全方位、多层次、多声部的学校共青团工作新媒体矩阵。

  近年来,西南交通大学围绕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建立健全党委领导下的“大思政”格局,积极探索党委宣传部统筹下的团学组织网络舆论引导工作机制,以校园新媒体联盟为运行平台,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内核,以“老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精心打造网络思想政治工作“朋友圈”。一是要加强顶层设计和平台建设为网络思政“朋友圈”提供硬环境;二是要积极优化传播内容和形式为网络思政“朋友圈”创造软氛围;三是要坚持以学生为新媒体运营主体为网络思政“朋友圈”提供持续动力。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如何运用互联网等新媒体、新技术加强和创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使之富有时代活力、更好立德树人,这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新课题。而善用新媒体新技术,完全能够将思政教育放进学生的“口袋”里,让思政工作“活”起来。

  第一,设计“服务、管理、引导、树人”多线功能。以服务学生为底线,通过搭建移动网络思政教育新平台,如移动办公平台、移动宣传平台、移动交互平台等为学生们提供最切合自身需求的“教育服务”。同时通过开展线上活动,服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等;以加强移动网络平台管理为引线,确保网络环境“绿色化”。如建立移动网络思政教育平台的后台监管平台,重视学生群体的舆情分析,研究青年学生移动互联网生存规律,主动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应变能力;建设移动网络上的学生“文化家园”,使大学生思想引导工作更加生动有效。以育人功能为主线,“口袋里的思政教育”归根结底也是为了给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注入全新的理论、实践力量,落脚于育人,帮助学生“树人、立德、明志、践行”,为高校开展大学生思想引导工作提供新的思路。

  第二,构建“学科支持、后台支持、服务支持”系统。按照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科分类、课程设置、研究方向等,依托学科系统本身,包括学科带头人、学术骨干、普通教师及参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人员,为“互联网+思政教育”提供理论指引;以网络为载体,强大的后台支持系统是其顺利运行的前提。这个后台涵盖平台的指导者(党团管理者)、具体操作者(辅导员或主要学生干部)、系统维护者(专业技术人员)以及各种信息搜集的源头平台;服务育人是改变教育者与被教育者之间关系的重要手段,丰富服务的形式和内容是关键。因此实施网络思政必须要建立各服务中心,包括信息发布服务中心、信息共享服务中心、信息查询服务中心、用户互动服务中心、个性化服务中心和校园及社会生活服务中心。

  第三,提供“队伍、技术、环境”保障。开展“口袋里的思政教育”,首先必须具备一个能够熟练操作网络平台,精通网络技巧,且能够将思想政治教育与网络平台充分结合开展教育工作的团队,可以通过专题培训、模拟操作等让教育者充分掌握网络思政的运行模式。其次,保证运行必须有支撑网络平台的技术载体,具体包括数据库、平台运行代码、后台程序等,若想实现“互联网+思政教育”新模式的成熟化、专业化,独立的网络思政平台将成为未来的研究重点,因此技术保障必须引以重视。最后,强有力的法律、法规将为“口袋里的思政教育”的实施,有效监督网络平台的从业者和使用者,塑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对此,除了国家出台的相关法律政策外,高校也可以建立适当的规范制度。

  “口袋里的思政教育”的新型“互联网+思政教育”模式,将互联网与思想政治教育通过各种便携式智能设备联系在一起,可以让思想政治教育变得更“接地气”。

  第一,从“网”出发,实现有形管理与无形管理相统一。基于“口袋里的思政教育”的新型“互联网+思政教育”模式实现有形管理与无形管理的统一。有形管理指对网络信息和行为的刚性管理和显性教育,无形管理是在教育双方平等基础上通过互动等方式,教育者向受教育者进行的柔性管理和隐形教育。“顺势而为”,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能够更加深入人心。

  第二,以“人”为本,实现工具理性和人文价值相统一。新型“互联网+思政教育”模式更尊重大学生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话语权,维护他们的创造性、主体性,把网络思政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定位于大学生,在以实现社会价值为主导的前提下充分尊重大学生的个人价值。从而在瞬息万变的网络时代,实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工具理性与人文价值相统一。

  第三,对“场”定位,实现形式优先和内容为主相统一。思想政治教育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很大程度上在于其信息传递的形式是否活泼,是否更容易引起共鸣。但是“徒有外表”显然是不够的,更关键的依然是被传播信息的内容。“口袋里的思政教育”新模式则很好地实现了内容与形式上的融合,这取决于互联网呈现形式上的典型特征渗透到媒体技术中,使教育者通过网络传播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时,在形式优先与内容为主中寻找到平衡点,充分掌握学生心理、行为特征,及时制作有针对性的教育内容,解决大学生思想中倾向性和苗头性问题,从而使思想政治教育更加人性化、科学化。

  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论述,站在新起点总结新经验,着眼新征程谋划新篇章,聚焦新要求落实新任务,全面加强党对高校的领导,努力开创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新局面。

  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要准确把握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深刻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历史意义、政治意义、世界意义,把握好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时代方向,努力增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政治性、科学性、系统性、创造性。要深刻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神实质和丰富内涵,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师生牢记党的宗旨,自觉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

  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使高校成为坚持党的领导的坚强阵地。要保证高校正确办学方向,掌握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主导权,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各部门各方面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保证高校始终成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坚强阵地。与此同时,要抓住教室、教材、教师三个关键,严格课堂教学管理,完善教学考核、教材使用、督导管理等制度,积极探索“互联网+”思想政治工作模式。坚持用优秀传统文化滋养人,用红色革命文化感染人,用先进文化引领人,把政治信念、科学精神、人文精神的培育融为一体,在潜移默化中让青年学生珍爱“中国故事”、坚持“中国道路”、笃实“中国价值”。

  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遵循教书育人规律,遵循学生成长规律。要把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基础工程,为学生健康成长奠定科学的思想基础,讲好“理论中的中国”“哲学社会科学中的中国”,不断提高思想政治工作能力和水平,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与发展的需求和期待。要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广大师生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开展好学雷锋和道德模范、先进模范校园巡讲等活动,发挥大学生年度人物等身边榜样的示范带动作用,鼓励学生创作微电影、动漫等作品,形成向上、向善的强大力量。要加强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工作,帮助大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建立健全校领导、院(系)领导联系师生、谈心谈话制度。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将学生培养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

  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要关注网络发展的新动向新趋势,运用新媒体软硬件设施,建设和掌握可信、可管、可控的网络阵地,形成学校、学院及学生组织等相互联动的新媒体宣传教育格局。要建立思想政治工作优秀网络作品成果评选机制,将其纳入高校科研成果统计、职务(职称)评聘和评奖评优范围。要讲好身边的故事,善于把深刻道理通过创新的语言表达和新媒体方式讲清楚、讲透彻,不断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感和吸引力。同时,要强化问题导向,弘扬改革创新精神,聚焦当前青年学生关心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优化内容供给、改进工作方法、创新工作载体,在破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短板上取得实质性进展,激活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内生动力。

  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坚持协同联动,强化责任落实,建立党委统一领导、部门分工负责、全员协同参与的责任体系。高校党委对学校工作实行全面领导,承担管党治党、办学治校主体责任,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保落实。要加强高校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创新体制机制,改进工作方式,提高高校党的基层组织做思想政治工作的能力。要做好在高校教师和学生中发展党员工作,加强党员队伍教育管理,使每个师生党员都做到在党爱党、在党言党、在党为党。要加强教师队伍和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设,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努力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更好担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坚持教书和育人相统一,坚持言传和身教相统一,坚持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相统一,坚持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相统一,引导广大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

  新时代赋予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新使命。我们要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师生头脑,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扎实做好高校意识形态工作,全面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推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不断取得新成效新业绩。

  根据中国青年报、光明日报、陕西日报、解放日报等採编【版权所有,文章观点不代表华发网官方立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用户须知|小黑屋|法律申明|隐私通告|华发网海外版china168.info

GMT-6, 2024-4-24 18:53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