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高大的马头墙融于烟雨蒙蒙的山水之中,守护着徽州土地上的居民。一户人家着火后,遇到高耸的山墙阻隔,火势就不能跨过高墙而蔓延至邻里。
马头墙又称风火墙、防火墙、封火墙,是汉族传统民居建筑流派中赣派建筑、徽派建筑(徽州建筑)的重要特色。特指高于两山墙屋面的墙垣,也就是山墙的墙顶部分,因形状酷似马头,故称"马头墙"。
马头墙墙头都高出于屋顶,轮廓作阶梯状,脊檐长短随着房屋的进深而变化,多檐变化的马头墙在江南民居中广泛地被采用,有一阶、二阶、三阶、四阶之分,也可称为一叠式、两叠式、三叠式、四叠式,通常三阶、四阶更常见,较大的民居,因有前后厅,马头墙的叠数可多至五叠,俗称“五岳朝天”。砖墙墙面以白灰粉刷,墙头覆以青瓦两坡墙檐,白墙青瓦,明朗而雅素。
马头墙的构造为,随屋面坡度层层迭落,以斜坡长度定为若干档,墙顶挑三线排檐砖,上覆以小青瓦,并在每只垛头顶端安装搏风板(金花板)。其上安各种苏样“座头”(“马头”),有“鹊尾式”、“印斗式”、“坐吻式”等数种。“鹊尾式”即雕凿一似喜鹊尾巴的砖做为座头;“印斗式”即由窑烧制有“田”字纹的形似方斗之砖,但在印斗托的处理上又有“坐斗”与“挑斗”两种做法;“坐吻式”是由窑烧“吻兽”构件安在座头上,常见有哺鸡、鳌鱼、天狗等兽类。也有“金印式”或“朝笏式”,显示出主人对“读书作官”这一理想的追求。
粉墙黛瓦马头墙,这是徽派民居最经典的一幕。黑白映画 青砖青瓦彷如宣纸上的一点墨色,水墨之意油然而生。
在中国,走过的每一条街,看过的每一面墙,都带着一种浓厚的乡愁。
青砖小瓦马头墙,回廊挂落花格窗,这是属于徽州人的独特记忆。
前世不修,生在徽州,十三四岁,往外一丢。在古代,徽州男子十三四岁便背井离乡踏上商路,,马头墙是家人们望远盼人归的物化象征。
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如果说徽州是让人恍若隔世的桃源,那么错落有致的马头墙则是装点于四季轮回里的徽派物语。
心思灵巧的徽州人不满足于一个简单朴实的封火墙,从三叠、四叠到五岳朝天的气派。从印斗、朝笏到鹊尾、坐吻,各式“马头”藏着各异的心思。小小一堵墙成为通往徽州之美的绝佳窗口。
长短,高低,曲直,分隔,穿透,延伸,千姿百态的马头墙像一幅素雅的山水画在徽州的大地上徐徐展开,使人得到一种明朗素雅和层次分明的韵律美的享受。
根据新华社、人民网、中国网、中新网、经济日报等採编【版权所有,文章观点不代表华发网官方立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