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在汶川县映秀镇举行“五 · 一二”汶川特大地震抗震救灾十周年纪念仪式(中新社)
致信汶川地震国际研讨会
据新华社十二日消息:五月十二日,是汶川大地震十周年的日子,也是中国第十个防灾减灾日。汶川地震十周年国际研讨会暨第四届大陆地震国际研讨会今日在成都召开,国务委员王勇出席会议,宣读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的致信并致辞。四川省在汶川县映秀镇举行“五 · 一二”汶川特大地震抗震救灾十周年纪念仪式。
成就举世瞩目
习近平指出,今年是汶川地震十周年。在中国共产党坚强领导下,汶川地震灾区恢复重建工作取得举世瞩目成就,为国际社会开展灾后恢复重建提供有益经验和启示。
习近平强调,人类对自然规律的认知没有止境,防灾减灾、抗灾救灾是人类生存发展的永恒课题。科学认识致灾规律,有效减轻灾害风险,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需要国际社会共同努力。中国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坚持以防为主、防灾抗灾救灾相结合,全面提升综合防灾能力,为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提供坚实保障。
与各国建预网
王勇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中国防震减灾工作取得显着成效,最大限度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面对防震减灾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灾减灾救灾的重要思想和本次致信要求,坚持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加快实现“三个转变”,着力构建适应地震安全需求的体制机制,大力推进防震减灾科学技术、业务体系、服务能力和社会治理现代化,全面提升自然灾害综合防范能力。
王勇强调,应对地震等自然灾害是国际社会的共同责任。中国愿与各国加强交流合作,推动建立“一带一路”地震和海啸监测预警台网等高效协同机制,开展防震减灾重大科学研究,创新社会多元联动模式,携手减轻地震灾害风险,更好造福世界各国人民。
创造更好未来
此外,四川省在汶川县映秀镇举行“五 · 一二”汶川特大地震抗震救灾十周年纪念仪式。纪念仪式在映秀镇漩口中学地震遗址举行。当日十四时廿八分,各界干部群众数百人向在地震中罹难的同胞和在抗震救灾中捐躯的英雄们默哀,随后敬献鲜花。当天的映秀镇,也迎来不少外地游客。
四川省委省政府主要负责人在仪式上说,纪念过去是为了更好开创未来。四川人民永远忘不了危难时一双双援助之手,英雄的灾区人民也自力更生,产业发展再现新跨越。
震后“罗汉娃”传递感恩
下课铃响起,即将迎来十岁生日的傅梓航和同学们一起跑出教室。最近他长高了,圆圆的脸蛋上泛着健康的红润。
十年成长点燃希望
傅梓航是四川省德阳市北京师范大学什邡附属外国语小学的学生,他还有一个“特殊”的身份——“罗汉娃”。除了傅梓航以外,和他同校的杨城柯、龙思羽、罗明贞溪也是“罗汉娃”。这样的“罗汉娃”,一共有一百○八个。
二○○八年五月十二日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什邡妇幼保健院楼房成为危房。
为帮助院内待产的孕妇顺利生产,受损较轻的罗汉寺为她们敞开大门。
从当年的五月十三日到八月七日,在罗汉寺空地上临时搭建的“帐篷保健院”内,先后有一百○八名婴儿呱呱堕地,人们亲切地称他们为“罗汉娃”。
十年过去,“罗汉娃”们的成长也象徵着灾难过后新生命带来的希望,并见证四川地震灾区的重建。这些“罗汉娃”和他们的家庭,则始终没有忘记帮助过自己的人。
每年春节期间,罗明贞溪都会和妈妈一起到罗汉寺看望寺庙里的各位师傅。“我觉得自己特别幸运,能够在一场很大的灾难后顺利出生。”这个眼神清澈的小女孩告诉记者,自己未来想成为一名主持人,让更多人知道乐于助人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
寺诞一百○八罗汉
“妈妈给我讲过我出生时的故事,很感谢当年帮助过我们的所有人。”个头不大的龙思羽很喜欢运动,体育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她说,自己的梦想是成为战斗机的飞行员,保家卫国,通过帮助他人来传达自己的感恩之情。
谈及当年的事,罗汉寺的能运记忆犹新。当年地震发生后,罗汉寺在方丈素全法师的带动下帮助医院搭建帐篷、用禅櫈拼成小床、将厨房让给孕妇家属做饭……“看到孩子们平安出生,我们都很高兴,收获‘欢喜心’。”
“小时候看《西游记》,里面就有一百○八个罗汉,而我们是一百○八个‘罗汉娃’,感觉很神奇。”傅梓航为自己“罗汉娃”的身份感到自豪,一直希望能与其他的“罗汉娃”们见面。
不久前,配合讲述这些“罗汉娃”故事的电影《一百零八》的拍摄,这些在手电筒光照下出生于禅凳上的孩子们首次重聚。十年前,罗汉寺的慈悲为他们遮挡住了风雨;十年后,他们手拉手站在古朴的寺庙内,充满朝气。
灾民坚强站起来
据新华社、中新社、环球网五月十二日消息:二○○八年五月十二日是一个让十三亿中国人心碎的日子。当日十四时廿八分,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汶川县发生八级特大地震。汶川特大地震造成逾六万九千二百二十七人死亡,三十七万四千六百四十三人受伤,一万七千九百二十三人失踪伤亡。
废墟男孩如愿当兵
弹指一挥间,十年过去了。四川人民坚韧地从废墟上站起来,穿越灾难,开启生活新篇章。
“我们北川人,都积极,很乐观。”当年被埋于废墟廿二小时、获救后双腿高位截肢的郑海洋,在家人及志愿者的鼓励下,坐着轮椅一步步开启新生活。他近年创建的“假先生”项目致力于残疾人康复,帮助残疾人更好找到康复医院、理疗师。
二○○八年汶川特大地震发生时,程强仅仅十二岁,他亲眼目睹地震救援。送别救灾部队时,他将“长大我当空降兵”的横幅举过头顶。十年过去,这个曾吸引全国目光的汶川男孩,真的如愿。廿二岁的程强成为一名空降兵,并担任模范空降兵连“黄继光班”第三十八任班长。
灾民跳舞欢歌笑语
严重受损的青川县,在震后重建时特地规划二十多个供民众跳广场舞的场地。每当夜幕降临,欢快的音符在这座两万余人的县城到处跳跃。从青川到北川,从映秀到汉旺,从都江堰到彭州,各个城镇的广场都会看见老百姓欢快的舞姿,听见他们的欢歌笑语。
整洁的街道,宽敞明亮的楼房,如织的游客……汶川县映秀镇村民杨云刚见证这些年灾区和镇上的变化,“二○一二年时,这条街上只有四家餐馆,如今已经发展到十四家,我家一年能挣十多万元。”杨云刚对未来充满信心。
旅游产业催旺汶川
汶川县旅游发展局的数据印证了杨云刚的自信。去年,汶川县旅游收入达到廿七亿元,游客六百万人次,而二○○九年这两个数据仅是两亿元和八十五万人次。
据四川官方数据,二○一七年,四川卅九个国定重灾县(市、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超过六千八百亿元,是震前的三点二倍;灾区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超过三万元和一点四万元,分别是震前的二点八倍和三点七倍。
【华发网根据新华社、中新社、环球网采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