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四号“鹊桥”中继星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新华社)
【中新社北京五月廿一日电】人类航天器首次着陆月背迈出第一步。北京时间当天五时廿八分,中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将探月工程嫦娥四号任务鹊桥号中继星发射升空。鹊桥号中继星是世界首颗运行于地月拉格朗日L2点的通信卫星,将为年底择机实施的嫦娥四号月球探测任务提供地月间的中继通信。
搭建地月通信之桥
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飞行廿五分钟后,星箭分离,将鹊桥号中继星直接送入近地点高度二百公里,远地点高度四十万公里的预定地月转移轨道,卫星太阳翼和中继通信天线展开正常。后续,鹊桥号中继星将经中途修正、近月制动和月球借力,并完成L2点捕获、轨道修正后,最终进入环绕地月L2点的使命轨道。
探月工程嫦娥四号任务将实现国际首次月球背面软着陆和巡视勘察。鹊桥号中继星承担嫦娥四号着陆器和巡视器与地球间的通信和数传任务。
由于月球绕地球公转的周期与月球自转的周期相同,所以月球总有一面背对着地球,这一面称之为月球背面。着陆在月球背面的探测器由于受到月球自身的遮挡,无法直接实现与地球的测控通信和数据传输。鹊桥号中继星将在地月连线延长线的L2点附近,围绕L2点飞行,实现对地、对月中继通信,保障嫦娥四号任务实施,其到月球的平均距离约为六点五万公里,距地球四十多万公里。
两微卫星月轨观测
此次鹊桥号发射还搭载了由哈尔滨工业大学研制的两颗月球轨道编队超长波天文观测微卫星“龙江一号”“龙江二号”,将开展月球轨道编队飞行、空间超长波天文干涉测量等技术试验。鹊桥号中继星和微卫星还将利用携带的荷兰研制低频射电探测仪、沙特研制的月球小型光学成像探测仪、中山大学研制的激光角反射器等有效载荷,择机开展科学探测试验。
二○一三年十二月,嫦娥三号任务圆满完成中国首次地外天体软着陆和巡视勘察之后,国防科工局组织开展了嫦娥四号任务实施方案调整的论证工作。综合考虑国际前沿、科学价值、经济和技术可行性等因素,最终确定月球背面软着陆和巡视勘察的总体方案。
据了解,拉格朗日点又称为平动点,于一七七二年由法国数学家拉格朗日推算得出,是指一个小物体在两大物体的引力作用下,小物体相对于它们基本保持静止的空间点。该空间点有五个,分别为L1、L2、L3、L4、L5。在拉格朗日点上,探测器消耗很少的燃料即可长期驻留。鹊桥号中继星命名则来源于中国民间流传千古的牛郎织女传说,是中国航天人自主设计建造的地月信息联通的“天桥”。
探月工程重大专项由国防科工局组织实施。此次中继星任务由工程总体及卫星、运载火箭、发射场、测控、地面应用五大系统组成。
此次发射任务是中国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第二百七十五次发射,也是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首次执行任务。
长四丙一箭射三星
【中新社上海五月廿一日电】廿一日五时廿八分,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以“一箭三星”方式成功发射探月工程嫦娥四号任务鹊桥号中继星和“龙江一号”“龙江二号”,中国“探月工程”再次取得重要突破。
运载它们的长征四号丙火箭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八院抓总研制。此次发射是长征四号系列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的首次发射,由此,长征四号系列火箭也成为中国国内唯一一型在酒泉、太原、西昌三个内陆发射场完成发射任务的三级运载火箭。
长征四号系列火箭作为一款常温推进剂的三级运载火箭,承担了中国大部分太阳同步轨道卫星发射任务。作为中国现役主力运载火箭之一,其发展与中国通信和气象卫星紧密联系。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长征四号运载火箭“诞生”,而后承担气象卫星、技术试验卫星、资源卫星等发射任务。长征四号系列火箭先后经历甲、乙、丙三个型号,目前型号乙、丙仍“在岗”。
送近百卫星上天
资料显示,一九八八年九月七日,长征四号甲火箭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首飞成功,将风云一号气象卫星送入预定轨道,开创了中国大型运载火箭首飞一次成功的纪录,并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能够独立发射太阳同步轨道卫星的国家。
一九八九年二月,长征四号甲火箭经过适应性改进后,被命名为长征四号乙火箭。一九九九年五月十日,长征四号乙火箭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首飞成功。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末期,随着卫星平台的不断增大,长征四号乙火箭面临着提高运载能力的迫切需求。一九九九年三月,长征四号乙改进型火箭研制工作启动,以提高火箭运载能力和一箭多星发射能力。二○○七年四月,采用三级两次起动技术状态的长征四号乙火箭,被命名为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
算上本次发射,长征四号系列火箭已经圆满完成了五十六次的发射任务,先后将九十多颗卫星顺利送上太空,适应性强、可靠性高是业界对其评价。
【华发网根据新华社、中新社采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