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分享| 关注中国| 逆耳忠言| 不平则鸣| 情感天空| 健康生活| 流行时尚| 保险理财| 讽刺幽默| IT与游戏| 信息交流| 华发移民| 华发工作| 摄影美图

社会聚焦| 旅游天地| 娱乐八卦| 音乐视频| 校友互动| 网络社区| 房屋安家| 教育培训| 中医瑰宝| 专栏作者| 科技文化| 华发留学| 华发红娘| 关于本站

华发网China168.info海外中文门户网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101|回复: 0

基于区块链任何人都可以轻松地设置和执行合同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5-22 21:16:5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t01d89b9a806d79b6a6.jpg

  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放在首位的是“柴”。从烧柴到烧煤,再到烧油烧气,老百姓的能源也在不断升级。“打开阀门就能生火,干净方便还安全,谁还愿意重新支起煤炉。”北京市顺义区居民张南说。能源升级的背后,除了我国能源企业立足自身加快发展外,也离不开能源国际合作和对外开放。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年来,我国能源领域对外开放不断扩大:

  ——能源领域政策沟通深化。5年来,我国已与有关国家建立56个双边能源合作机制,参与29个多边能源合作机制,签署了100多份合作协议。

  ——能源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加强。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A/B/C线、中哈原油管道、中俄原油管道和复线等一批有影响力的项目顺利落地。

  ——能源贸易畅通水平提升。2017年,我国从俄罗斯、沙特、安哥拉、伊拉克、伊朗等国进口原油4.2亿吨,同比增长10.1%;从土库曼斯坦、澳大利亚、卡塔尔、马来西亚、印尼等国进口天然气940亿立方米,同比增长26.1%;从印尼、澳大利亚、蒙古国、俄罗斯等国净进口煤炭2.5亿吨,同比增长3.2%。

  即便有如此大体量的能源国际合作,我国的油气供应依然较为紧张。比如去年底的气荒,一些地区的百姓起居受到影响。受气荒影响的还有企业。“煤改气后,同样的产能,2017年比2014年成本降了600余万元。但用气波动、季节性紧张问题,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生产稳定性。”浙江一家豆制品企业生产负责人说。

  改革开放40年来,虽然能源产量大幅提升,但由于经济总量的飞速跃升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我国对能源需求的增长远远超过了能源生产的增长,已经很难完全靠自身解决能源供给。而且在今天,开放合作是全球经济不可逆转的大趋势,要解决我国目前的能源供给,在立足自身发展的同时,深化能源全球合作是必然选择。

  这一选择也是我国的能源禀赋所决定的。中国煤炭加工利用协会理事长张绍强说:“在我国化石能源已探明储量中,煤炭占94%以上,石油和天然气仅占6%左右。”煤炭为主的能源禀赋最大的弊端就是环境压力。“天然气是绿色清洁的低碳能源,推进‘煤改气’是大方向。”中国能源研究会常务副理事长周大地认为。因此,在全球油气比重日益提高的今天,应当加强能源领域的对外合作,逐步调整和优化我国能源结构。

  如何深化能源领域的对外合作?国家能源局国际合作司有关负责人说:“我们有必要根据自身发展需要,不断拓宽能源资源进口渠道。”从全球角度看,各国能源资源禀赋和产能、技术、装备发展等方面具有互补性,我国加强与世界各国的能源合作,使各国能够优势互补,实现互利共赢,我国能源行业对外开放也带动了全球经济和能源发展。

  如何确保开放条件下的能源安全?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副所长王仲颖认为,一方面要在立足国内的前提条件下加强国际合作,首先还是要挖掘国内增储、稳产乃至上产的空间;另一方面,要实现能源进口多元化。“去年我国天然气进口量与国内产量之比由2012年的0.4∶1扩大到0.6∶1。2017年我国已超过韩国成为世界第二大液化天然气(LNG)进口国,仅次于日本。随着LNG接收站的加快建设,我国液化天然气从最早单一依靠澳大利亚进口,如今来源国已达10多个国家,未来还会有较大增长,其中包括美国的页岩气。”

  王仲颖介绍,美国能源信息署发布的《2018年度能源展望》预计,美国天然气产量将在2020年达到9200亿立方米,2030年达到10700亿立方米,2040年达到11400亿立方米。美国天然气产量大幅提升,正驱动美国从天然气净进口国向天然气净出口国转变。“深化中美能源贸易,扩大从美国进口能源力度,既有利于改善中美贸易关系,又有助于增进我国能源安全。”

  “当然,尽管我国有巨大的天然气进口需求,美国也有可观的出口潜力,但中美两国相隔较远,能否大幅提升天然气合作规模,也要看后续LNG项目的经济性水平。”王仲颖说。

  国家能源局国际合作司有关负责人表示,中国在能源领域开放的大门不会关上,将进一步扩大开放,在更大范围、更高水平、更深层次开展国际能源合作,推动能源贸易和投资便利化,不断改善营商环境,建设更加开放、稳定、可持续的全球能源市场,推进能源国际产能合作。

  一汽集团、东风汽车、兵装集团这三大国有汽车近日再度迎来人事调整。

  5月11日上午,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下称“东风汽车”)宣布:尤峥任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常委、副总经理;刘卫东不再担任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常委、副总经理职务,调离东风公司,另有任用;东风汽车有限公司执行副总裁、党委书记雷平调离东风公司,另有任用。

  过了三天,中国第一汽车集团有限公司(下称“一汽集团”)发布领导班子成员调整的通知:孙志洋任一汽集团党委常委、副总经理;雷平任一汽集团党委常委、副总经理。

  5月15日,中国兵器装备集团有限公司(下称“兵装集团”)官网也更新信息,刘卫东任兵装集团副总经理、党组成员。

  上述人事调整涉及的四位高层人员,除了孙志洋属于同集团内部升迁之外,其余三位———尤峥、雷平、刘卫东都属于调任,尤峥和雷平于一汽集团和东风汽车之间互相换防,刘卫东则由东风汽车调往兵装集团。有业内人士分析,此次三大央企人事调整,进一步推进大型汽车央企的改革,让三大央企的改制进程加快,迎来深度试水。但也有专家认为,不论是人事换防还是技术融合,都不能证明三大央企有合并倾向,而且这也是一件不现实的事情。

  一汽、东风、长安这三大国企每一次高层换防,都引发无数猜想,这一次换防有何玄机?

  汽车央企的人事换防,追根溯源,始于2015年。这一年,国资委确定了下一步的国企改革重点,希望通过大规模兼并重组,将央企数量缩减至40家,大型合并项目纷纷落地。在所有央企中,涉及汽车整车制造的企业有三家,那就是一汽集团、东风汽车以及长安汽车所属的兵装集团。同一年,曾任一汽集团董事长、时任吉林省委副书记的竺延风,被派往东风汽车任东风汽车董事长;原东风汽车董事长徐平则赴一汽集团履行,出任董事长一职。这次人事调整,正式拉开了三大央企人事换防的帷幕。

  第二次一把手换防则是在2017年8月,兵装集团总经理、党组副书记徐留平北上长春执掌一汽集团,任职才三年的徐平则离开一汽,被派往兵装集团担任集团董事长。“双徐”的对调再一次引起业界轰动。

  不仅一把手换防,在过去两年,三大车企的高管也在频繁调动,有业内人士将之解读为汽车央企合并重组的铺垫工作。这并非空穴来风。2016年7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动中央企业结构调整与重组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汽车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点产业,列入鼓励进行重组整合的领域之中。”一汽集团、东风汽车以及长安汽车正好都隶属国资委管理,重组合并符合国资委近年整合兼并央企的思路。

  对于近年来频繁的高层人事调动,则是水到渠成的事情。汽车行业资深分析师贾新光对南都记者说:“一把手换防后,都会各自挑选带走一些得力助手,将来坐镇重要部门,这次的人事变动应该就属于这种情况。”

  对于这些人事变动,贾新光认为有利于打破企业固定模式,促进企业之间的人才交流。“三大央企中,目前最弱的是一汽集团,因为历史原因元气大伤,加上几次重大决策失误,一旦外资股比放开,未来要整体上市的难度将更大。徐留平从状态正常、管理规范的兵器装备集团去到一汽这个烂摊子,要将一汽集团拉回正轨是很难的,但这项人事调动很英明。”

  对于三大央企的合并,光是想象就能让许多人血脉贲张,因为一旦合并成功,将直接诞生规模能够比肩丰田、大众等全球汽车巨头的“巨无霸”。臆想是一回事,现实又是一回事。即使三大车企在人事调动上你来我往动作频频,甚至三方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在四大领域展开全方位合作,但也仅限于人事换防和技术融合,并未真正踏出合并重组的步伐。

  “目前并没有证据能证明三大央企会合并。”贾新光说,“多少年历史证明,央企合并的效果并不理想,三大企业本身都非常复杂,一旦合并,复杂程度将超乎想象。最好的做法是由国资委协调三大央企的规划、人才交流,促进合作。”

  对此,国资委人士在接受经济观察报采访时曾分析说:“长安发展不错,而且有军工品质,不太可能重组 ,倒 是 一汽、东风两者重组,技术上不存在问题。”由此可以看出,有着军工性质的兵装集团,才是三大央企合并重组最大的障碍。

  事实上,即使是一汽与东风合并,也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文凤社创始人张志勇告诉南都记者,汽车国企的盘子太大,有太多品牌组织架构需要整理,管理层面也需要改变,目前在解决内部整合和协调诸多难题的东风要并入一个更加庞大的体系,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一汽、东风、长安三方2017年12月1日于武汉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同样引起了业界的广泛关注,这也曾被部分业界人士解读为三大央企合并重组的前兆。不过,不管业界如何猜想揣测,这三大国有企业保持自己的节奏继续推进合作事项。今年3月,钢铝混合车身制造技术及工艺研究、轿车发动机热喷涂技术研究、新能源乘用车工厂规划设计和建设规范等6个项目在武汉启动,这标志着三大国有企业在技术、产能规划等领 域 开始相互融合,走出了抱团共赢的踏实的一步。目前,三大车企各自已发布未来战略,一汽将精力押注在自主品牌身上,希望将旗下的红旗、奔腾、骏派等品牌拉回市场主流,东风的新能源汽车“583”实施计划和长安汽车的“香格里拉计划”均主攻新能源领域,总体来看,都朝着“新四化”的方向在迈进,这也让三家企业的合作目标非常明确。“目前三大央企各自都有自己的规划,接下来将进入具体合作环节,最可能合作的领域是新能源。”贾新光分析说。

  很多人对区块链的了解来自比特币。事实上,作为分布式记账的一个分支,区块链同样运用了比特币的身份验证记账技术,以开放的、分布式的数据库形式,将信任信息同步到每一笔交易。参与者的身份需得到认证,但可进行匿名交易。交易和数据管控的主体是参与交易的主体,也不存在所谓的监管方。

  不过,匿名交易且无监管方,区块链是否安全?个人信息是否会被泄露?身份验证靠不靠谱?这项技术的安全性,从一开始就受到多方拷问。

  而在实际操作中,每个参与者的数据一经提交便不能修改,也不能直接删除,只能加入新的数据变更,因此每一项数据都将被保留、可追踪。也就是说,在需要身份认证的地方,区块链可以发挥作用。使用区块链将数据同步复制到所有参与者,每提交一个数据,所有参与者都将知晓,而没有获得身份验证的人则无法获取这些经过加密的信息。即使系统受到攻击,其他参与者会很快发现并加以应对。

  还是觉得有点抽象?Greentech媒体首席执行官Scott Clavenna说:“这就像互联网的早期阶段一样,当互联网首次引入时,你很难想象它将对世界产生巨大的影响。”

  由于区块链技术能避开繁杂的系统,在付款方和收款方之间创造更直接的付款流程,有着低价、迅速的特点,而且无需中间人,没有手续费,因此近年来这项技术更受金融和银行业的青睐。在能源领域,除上述提到的电动汽车快充,区块链技术在电力交易领域亦有所应用。

  2016年11月,美国纽约州的LO3公司与西门子数字电网(Siemens Digital Grid)以及区域链开发商ConsenSys合资成立的TransActive Grid公司正通过运营着的微网项目实现社区间居民的电力交易。居民用户接入智能仪表,即使家里没有发电设备,也可以与其他分布式家庭互联,买入电力。

  目前国际已经使用区块链技术进行分布式发电电力交易的区域,分别有美国、德国、荷兰、南非、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均为小规模试点项目。其中,欧盟无疑是全球最活跃的地区,他们更关注核心网络的开发。在德国,一半以上的能源管理人员正在操作和规划区块链试点。

  这些初创公司使用最基础的比特币技术,多数在以太坊(Ethereum),即智能合约(SmartContract)功能的公共区块链平台上应用。用智能手机打比方,如果说以太坊好比智能手机的操作系统,那么智能合约就是上面的应用即app。有了以太坊,用户可以直接开发自己的区块链应用,而无须担心底层的区块链系统。

  纽约州Transactive Grid的应用正基于这个操作系统。这家公司首先通过安装在用户家里的智能仪表采集电力数据(包括发电、用电以及电力交易)与其他分布式家庭互联,电力数据同步上传到公共区域链平台,当你需要买电时,它能够确保微网使用者无法伪造或篡改合同,还利用密码安全列表实时自动更新交易和电力使用信息,最终通过这一平台以虚拟货币结算,自动完成交易。Transactive Grid联合创始人Lawrence Orsini曾表示,基于区块链,任何人都可以轻松地设置和执行合同,交易自动进行。

  根据美国能源咨询公司Indigo Advisory的分类统计,全球约有40家初创公司在全球范围内运作能源领域的区块链技术。他们的应用范围包括:比特币支付、电动车充电和共享,可再生能源加密货币、绿证核发与追踪、批发能源交易和结算,以及区块链实验室。

  2014年,荷兰能源公司BAS成为世界上第一家接受比特币支付的能源公司,随后德国汉诺威市的Enercity也接受客户直接用比特币支付电费、燃气费、暖气费及饮用水费。而在南非,因为大多数人都没有银行账户,一家名为Bankymoon的公司发起了一个创新项目,通过智能电表收集用户的电力,水和天然气使用数据,再以比特币作为结算。

  2014年麻省理工大学启动SolarCoin项目替代数字货币,用于激励太阳能发电,参与者每生产1兆瓦时的太阳能电力,就能获得1个SolarCoin。生产出的Solarcoin用户只需要提供联网太阳能发电设备的所有权证明,就可以使用SolarCoin。目前,已经有光伏板供应商与家庭用户合作,比利时太阳能集成商Smappee公司三分之二的家庭用户拥有太阳能电池板,通过智能电表集成电力数据,他们就能获得SolarCoin。

  随后,SolarCoin项目又衍生了使用的区块链平台的Electricchain项目。该项目通过收集和发布有关太阳能设备的非机密数据,将这些数据用于气候变化、气象以及金融的领域,目前正处于与多家公司合作开发的阶段。

  区块链的另一应用是批发能源的交易和结算,但这还处于概念证明的阶段。2016年11月在阿姆斯特丹举行的EMART能源交易会上,23家能源交易公司结盟开发使用能源区块链,其中Yuso和Priogen Trading公司使用由PONTON开发的Enerchain作为交易工具。Enerchain软件让使用加密技术的交易机构以匿名方式发送订单,另一家交易机构可以查看该订单,整个过程没有第三方运营的中心化市场。

  该联盟旨在探寻区块链技术是否可以支持现有市场主导的交易量和交易速度,用以提升运行效率,降低交易成本。如果成功,Enerchain将是首个运用基于区块链进行批发能源产品的P2P交易系统。通过集中所有交易数据,任何参与方都可以获得统一的信息并使用记录中的价格数据。

  现阶段绿证多数是纸质核发,发出的电量与绿证核算的电量并不一定相等,而是基于估值。再经过发证机构核发给能源商。为简化绿证核算流程,减少电量误差,目前IDEOCoLab、Nazdaq和物联网设备公司Filament三家公司已经开始合作开发自动创建可再生能源证书(REC)的系统。在光伏板和电池上安装传感器,收集生产和存储的电量数据。光伏板可以准确计算出自己所生产的能源量,即时传输数据,系统再把RECs发送给能源厂商。现在他们正在研究如何能够用这些数据来自动创建RECs。

  由于区块链技术在大多数的应用领域进展很慢,所以有不少机构正基于一些试点大力开发它的核心技术。美国落基山研究所(RMI,Rocky Mountain Institute)联合澳大利亚区块链开发公司Grid Singularity合作成立能源网络基金会(EWFEnergy Web Foundation(EWF),他们集合了研究应用能源区块链的初创企业以及如壳牌、挪威国家石油公司等大型能源公司,一方面为项目融资并设立分支机构,另一方面对应用能源区块链的案例进行评估,筛选出具备商业价值的区块链项目以加速区块链技术在能源领域的商业化应用。

  此外,西班牙最大的电力公司Endesa也建立了实验室,公开征集对区块链感兴趣的参与者,开发能源行业中区块链的应用程序。在中国杭州同样启动了万向计划,万向集团计划投资2000亿人民币面向全球招募区块链应用场景,其中包括基于区块链技术的电网分布式调控技术、分布式能源对等交易系统以及基于区块链技术的电池全寿命管理系统等实验项目。

  电动汽车快充和共享充电桩,目前是区块链技术在能源方面应用最广、操作性较强的领域。2016年,瑞士银行、德国电力公司莱茵集团(RWE)与汽车技术公司采埃孚(ZF)合作,为电动汽车创造区块链电子钱包。令车主可以在电力收费,停车收费,甚至高速公路收费在身份验证和支付过程都能自动完成,而不需第三方来人工确认完成。今年这项解决方案已经被到美国加州初创公司Oxygen Initiative引入,致力在该州推广。

  RWE区块链项目负责人Carsten Stocker亦十分看好无人驾驶电动汽车的区块链技术应用,他曾在世界经济论坛网站(World Economic Forum)发表未来的共享无人驾驶电动汽车的愿景。“用户身份信息得到认证,当车主不需用车时,将其租出,通过电子形式就车的使用达成协议,再将协议编码成智能条约,用车完成后,自动向用车人收取费用,向车主支付费用。无人驾驶电动汽车共享服务的车主和用户间的结算、交易信息将同时更新,从租车到付费这将最大程度地降低交易成本,而这一切操作都没有第三方参与。”

  根据南方能源观察、中国政府网、中青报等採编【版权所有,文章观点不代表华发网官方立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用户须知|小黑屋|法律申明|隐私通告|华发网海外版china168.info

GMT-6, 2024-12-30 11:40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