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由中国对外承包工程商会和澳门贸易投资促进局共同主办的第九届国际基础设施投资与建设高峰论坛(以下简称第九届高峰论坛)将于6月7-8日在澳门举办。
4月27日,论坛主办方在北京召开新闻发布会,向媒体通报本届论坛的有关情况。据记者在发布会现场了解到,第九届高峰论坛以“培育发展新动能,促进基础设施建设与互联互通”为主题,将邀请国内外政、商、学界精英与会,研讨在全球新旧发展动能转换的背景下,如何通过创新驱动、技术变革、模式转变等培育基础设施发展与国际合作的新动能,以促进“一带一路”基础设施建设与互联互通。由中国商务部主办的第四届中拉基础设施合作论坛也将与本届论坛同期举办。
发布会上,承包商会房秋晨会长指出,第九届高峰论坛的议程和活动设计,以搭建平台、突出实效、推动合作为出发点,关注行业热点和发展趋势,具有以下五个特点:一是突出科技革命与创新对基础设施发展的影响,除举办以“创新驱动的力量”为主题的主题论坛外,还举办“数字化转型推动基础设施行业升级”和“中英基建科技引领未来城市发展”两场平行论坛;二是务实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举办“‘一带一路’设施联通与国际航空基础设施合作”平行论坛,并继续发布被喻为“一带一路”国家基础设施“晴雨表”的《“一带一路”国家基础设施发展指数(2018)》和《“一带一路”国家基础设施发展指数分析报告(2018)》;三是关注社会资本投资基础设施,首次举办“国际金融高管对话会”,邀请世界银行、亚投行、亚开行、非洲进出口银行、泛美开发银行等多边金融机构的高管与会,专题研讨吸引社会资本投资基础设施等议题;四是打造利益共同体,推动第三方市场合作,举办中英、中非、中韩、中国与葡语系国家合作研讨会或圆桌会;五是服务区域经济和澳门发展,举办“港珠澳大桥与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平行论坛,展示中国桥梁技术,推广澳门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的重要支点作用。
据记者了解,第九届高峰论坛的举办受到了国际业界的高度关注和积极回应。截至4月25日,已有来自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60余位部长级以上政府官员,其中包括拉美地区11个国家的20余位基建部长;30余家多边开发机构和国际金融机构的高管、100多家国际承包商和众多装备制造商、咨询服务机构和产业链企业的嘉宾报名参会,论坛的规模将超过1700人。可以预见,本届论坛必将再一次成为国际业界交流思想、获取信息、发现机遇、寻求合作的行业盛会。
作为论坛主办方之一,澳门贸易投资促进局李藻森执行委员表示,澳门特区政府非常欢迎并大力支持高峰论坛在澳门举办。当前,澳门特区正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和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高峰论坛的举办不但丰富了澳门展会活动内容,提升了澳门会展的国际影响力;也对发挥澳门独特优势,打造服务“一带一路”开放合作纽带和搭建中葡商贸合作服务平台作用具有重要推动作用。
发布会上,商务部美大司邵英军副司长介绍了中国与拉美及加勒比国家的经贸合作的情况,通报了第四届中拉基础设施合作论坛的筹备进展;商务部合作司韩勇商务参赞介绍了当前我国对外投资合作发展的新机遇,以及我国在促进国际基础设施合作方面的举措和进展。商务部台港澳司康文副司长介绍了内地与澳门经贸合作发展情况及内地支持澳门会展业发展的成果和举措等内容。
不久前,国际信用评级机构穆迪首次对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亚投行)“打分”,给予这家新兴多边开发银行与世界银行同级的Aaa最高信用评级。开业一年半以来,亚投行得到了国际社会的认可,成员从最初的57个增至80个,这也表明中国全球治理能力得到了肯定。与此同时,“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中国的基础设施国际合作也成为关注热点。
当地时间2017年3月7日,尼日利亚拉各斯,由中国铁建中土尼日利亚公司承建的拉各斯至卡诺标轨铁路拉各斯至伊巴丹段(拉伊铁路)正式开工
在2017年6月初召开的第八届国际基础设施投资与建设高峰论坛中,来自63个国家和地区的1700多名政府代表、金融机构、中外方企业及咨询机构就基础设施建设与工业化发展、金融创新与产业投资合作、可持续基础设施发展等话题,共同探索国际基础设施未来合作发展之路。
“一带一路”的核心内容之一是促进基础设施建设和互联互通,对接各国政策和发展战略,深化务实合作,促进协调联动发展,实现共同繁荣。“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期间,国家主席习近平宣布,中国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将分别提供2500亿元和1300亿元等值人民币专项贷款,用于支持“一带一路”基础设施建设、产能、金融合作。
“承包商会的会员企业在海外也承揽了大量的基础设施项目,业务遍及180多个国家,2016年,在全球完成的营业额达1600亿美元,新签合同额达2440亿美元。”中国对外承包工程商会会长房秋晨指出,中国承包商已成为全球基础设施市场的重要参与者,特别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中国企业参与各国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的势头更加强劲。
世界银行主管业务政策和国别服务的副行长哈特维希·谢弗指出,未来基础设施建设需要兼具创新和创造两个角色,创新指的是基础设施融资方面;创造指的是降低成本,绿色建筑和智慧城市的发展,以及将公共的和私营的资金融汇一通。
当地时间2017年3月7日,尼日利亚拉各斯,由中国铁建中土尼日利亚公司承建的拉各斯至卡诺标轨铁路拉各斯至伊巴丹段(拉伊铁路)正式开工
当前世界各国对基础设施建设的需求旺盛,但也面临诸多问题和挑战。商务部副部长兼国际贸易谈判副代表俞建华认为,首先,世界范围内基础设施的融资瓶颈始终存在,一方面是每年高达上万亿美元的资金缺口,另一方面是巨额的社会资本缺乏进入基础设施领域的政策环境和渠道。其次,基础设施区域间发展不平衡,一些国家制度建设相对滞后,彼此间交通建设规划、政策、标准衔接不畅,互联互通水平较低,基础设施不足与运营效率不高同时并存。此外,各国经济社会发展对基础设施的可持续性提出了新的要求,但许多地区基础设施项目在经济、社会、环境等方面还有较大差距。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与产业发展的协同联动,已成为越来越多的国家在发展本国基础设施时予以重点考虑的因素。赞比亚能源部部长戴维·马布姆巴认为:“基础设施的发展应该是一揽子的和集成性的工作。作为一个国家,我们必须要考虑基础设施投资的关联性,如果忽视这样的协同效应,就等于是基础设施的投资无法产生应有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对于很多国家来说,基础设施的发展是一个着力点,使其能够真正进入到产业化或工业化的过程当中。这就要求中国企业在参与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积极参与相关配套产业的投资、建设与运营。
“采用投资、建设、运营一体化运作项目的商业模式,是当前中国铁建海外业务转型升级的主要方向。”中国铁建股份有限公司总经济师赵晋华说,目前以投资为导向的商业运作模式愈发普遍,中国铁建已经实现了业务转型。中国铁建在参与亚吉铁路建设的同时,还参与了亚吉铁路及沿线工业园的投资、运营。亚吉铁路的运营,将带动沿线商贸物流、农产品出口、城市建设等相关产业的发展,为埃塞俄比亚打通了一条通向亚丁湾的出海口。
在尼日利亚,中国铁建还主导开发了中非莱基自贸区,目前已发展成为西非地区最大的自贸区,涉及领域包括石油天然气仓储、服装生产、贸易物流、汽车装配、钢结构加工等。
“要围绕东道国的产业规划去配置企业的海外资源”。中国机械进出口集团有限公司总裁王旭升认为,传统承包商的思维,是为了单个项目配备资源,这就造成项目和项目之间是割裂,企业在当地的融入也是浅层次的,“围绕不同国家的产业发展路径,用全球化的视野配备企业的资本、人力和服务,获得的收益将是全球化的,与东道国产业发展的联动也是非常有效的。”
俞建华认为,要解决资金基础设施建设的缺口,必须要加强融资模式创新。可以以制度建设为先导,大力推动BOT/PPP模式发展,以政府投资作为种子资金,给予必要的配套政策支持,吸引和带动商业性股权投资基金和社会资本进入。
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设施管理与行政服务局局长杨丹介绍说,作为多边开发银行,动员私人资本投入基础设施建设是亚投行的战略重点之一,这意味着亚投行会与公共部门和私营部门的伙伴联手合作,来增加对基础设施领域的投资。
2016年6月28日,在斯里兰卡科伦坡,中国港湾斯里兰卡区域公司总经理张晓强(中)在香格里拉二期、三期项目现场和同事交流
对于中国企业来讲,则面临着角色的转变。“中国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中交建)五六年前开始转型,从一个纯粹的承包商转型为一个开发商、运营商和投资者。”中交建海外事业部副总经理常云波说,在转型中面临的问题就是如何有效地进行融资创新。常云波还介绍,在巴西的一项港口建设中,中交建采用了金融租赁的方式,减少了资本的支出,也相对降低了出资额,同时中交建也把自己的设备引入这个项目,从而实现了双赢。“这是一个非常简单的直接的债务结构转变,但是我们觉得这个模式可以复制到不同的交通基建项目中去。”
“作为中国的企业,灵活的金融能力非常重要”。中国港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林懿翀认为,“我们不但要和国内的金融机构保持紧密的联系,同时也应该对国外的金融机构有进一步的认识和了解,并要根据所在国项目的特点,选择我们的融资伙伴。”林懿翀举例,在哥伦比亚一项高速公路的PPP项目中,需要在项目中标以后的300天内完成整个项目的融资,中国港湾按照这样的工作方式,在业主要求的极限时间内完成了融资方案。
在创新融资模式的过程当中,中国电力建设集团海外事业部财务总监杨天福认为,在传统的EPC模式中积累的经验和能力可以保证项目建设和降低运维期的风险。“通过降低运维期风险、降低运营成本、提升运营效率,给予社会投资人更多的投资信心,这也将有利于维持现有投资,同时吸引更多的投资人入股。”
在斯里兰卡,中国港湾持续参与了汉班托塔港、临港工业园区以及南部高速公路等项目群的开发建设,于2014年投资兴建科伦坡港口城。该项目是中国“一带一路”倡议与斯里兰卡“西部大都市”战略交汇对接的旗舰项目。斯里兰卡政府已经将科伦坡港口城定义为国际金融中心,未来发展为连接迪拜和新加坡两大金融城市的桥梁。
据林懿翀介绍,在参与开发过程中中方重视项目本身与当地经济、社会、环境的和谐发展,通过填海造地将形成269公顷滨海土地,将永久延展科伦坡的地平线,有效提升并保护斯里兰卡的自然生态环境。项目建成后,将为斯里兰卡民众提供一处集商业、工作、休闲、居住等功能为一体的生活空间,并创造超过10万个就业机会。
“面对可持续基础设施的理念,我们要从建筑的承包商转型成营运商、投资商、开发商,由于这个转变,我们考虑的问题可不是短期的,是考虑整个项目或业务的整个生命周期。”林懿翀说。
在中国企业广泛参与世界基础设施建设的背景下,投资和建设可持续的基础设施已经成为各个国家、各个利益相关方不能回避的话题。中国的承包商也要主动适应国际基础设施发展的趋势,在境外实现可持续发展,那就必须使开展的基础设施项目具有可持续性。
在第八届国际基础设施投资与建设高峰论坛举办期间,中国对外承包工程商会发布了《中国企业境外可持续基础设施项目指引》,引导推动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这份《指引》考虑到中长期外部环境的变化,从经济、社会、环境和可持续治理等4个维度,制定了68个指标,为中国企业参与境外基础设施项目提供了管理规范和行为准则。
房秋晨会长指出,中国承包商在境外参与基础设施项目时,要充分考虑政府、供应商、投资者、社团组织和社区居民等利益相关方的利益和诉求,也要把可持续发展理念贯穿基础设施项目的全过程。同时,还要对中长期外部环境的变化,如社会需求的增长、潜在自然灾害等具有一定适应性,为全面实现基础设施项目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根据新华社、人民日报、人民政协网、中青报等採编【版权所有,文章观点不代表华发网官方立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