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临床心理学家彭学海指,进食观念错误是一种病态
女性燕瘦环肥各有不同美态,但瘦就是美这观念,多年来牢牢印在不少女性脑中。她们为了减肥可以去到好尽,即使花费大量金钱,都要瘦。今次讲述两个个案,一个用睡觉减肥,另一个则往返减肥与馋嘴之间。心理学家指出前者疑似厌食,有慢性自毁倾向,情况严重;後者只是受减肥与爱吃的两极化困扰,问题不大。
宁睡不吃易厌食
任职电脑操作员的文文,体重本来是50kg,近年跌至40kg。“你点解这麽瘦。你看我,多胖,真是羡慕你。”这是瘦了後的文文听得最多的说话。可是她心里却担心这是否厌食症的徵兆?文文受访时说,为了提升工作效率,习惯边吃饭边工作,直至有一次打开自家饭盒,看见盒内的梅菜瘦肉已想呕吐,自此便食慾大减。本身已不爱吃的文文,从此越吃越少,甚至没有饥饿的感觉。见人开怀大嚼,文文则没有半点食慾,情绪亦开始变差。她开始觉得进食是为了生存,因此“爱上”吃流质食物,如牛奶、豆浆、白粥,就算食菜也要白烚,犹幸她还有一样想吃的东西:叉烧饭,惜吃半碗便吃不下。有一次她突然有饥饿感,为把握难得的机会而狂吃,结果满足了口腹之慾,却换来呕吐大作。
家庭医生指文文身体虚弱,有可能令器官衰竭;但她总觉得自己的健康还是可以,还有奇想人类将来只须吞服一粒营养丸,便可维持生命。港人工作忙,休息少,文文现在很贪睡,睡得多便不想吃,所以人人问她怎样减肥,文文便说:睡觉。
临床心理学家彭学海博士指出,文文是用多种方法以及艰辛工作,建立减少进食的习惯,接着转变为进食液体食物,之後就是用睡觉逃避饮食,在这个演变过程里,其实文文已是自我剥削,又或是觉得瘦就是美。
他说:“文文将工作与吃饭同步进行,已是明显的自我损害,其後她以流质当主食,但牛奶、豆浆会令肠胃饱饱滞滞,且是easy come,easy go。进食这些食物,令人即时有能量,但同时很快流失,故人容易疲倦及『残』,相反地,定时三餐进食固体食物,需要四小时消化,能量亦可保持同等时间。文文消瘦,因其价值观已跌至典型饮食行为,这样会令胃酸提高,一时间进食太多,她的肠胃便难以消化,还会肚屙。偏食、不爱动是严重的饮食坏习惯,此行为可以自学也可以是学人。文文的情况是一种病态,其思想概念完全错误,以工作、睡觉令自己消瘦,就是慢性厌食的自毁倾向。文文仍觉得自己身体健康,其思路不清晰的徵状迟早发生。”彭学海强调,他只是作出分析,并非对文文的正式诊断。
馋瘾难解吃不停
做文职的阿晴,自小就肥胖,又爱吃,由十多岁开始便用尽不同的方法去减肥,当中试过服食减肥药、节食,做运动,参与纤体疗程等。每次下定决心都能成功减磅,可惜她总是维持不到,很快又再反弹增磅。阿晴说自己吃东西不是为了果腹,大多是为了满足心瘾;有时看到电视节目、杂志有关食肆的介绍,便会立即想去吃。她曾试过半夜突然想起要吃一种食物,便立即走到便利店买,又或是专程乘车到老远的地方,为的可能只是去吃一串烧卖。最严重的时期,阿晴在超市买下大堆自己喜爱的零食以及食物,一晚吃光。阿晴说:“就算吃完晚饭,我仍会拿着自己买的食物看完又看,明明已经很饱了,但却很想吃,又怕肥,所以拿起又放下,最後还是全部吃了才心息,饱到想呕吐。”
阿晴每天也会花很多时间去想应该吃什麽,但因怕肥而感到矛盾。在外午膳,她试过走进快餐店,希望找到脂肪不高的食物,但望完一轮,又因怕肥离开了,在门口徘徊又走进店内望着餐牌思量,如是者在快餐店来回几次,最後还是吃了,吃完後觉得有罪恶感,十分後悔。曾经有一段时间,阿晴戒掉淀粉质一个月减肥,磅数是下跌了,但心情很低落,人都变得没精神、没心机。她说:“我看过营养师,也看过减肥医生,完全明白要改变饮食习惯才可以健康地减肥,但我就是太爱吃。医生曾告诉我减肥也可以食叉烧饭,可以拣瘦叉烧走汁,但明明是肥叉烧多汁才好吃,要这样吃不如不吃好了,这种心态令我感到好困扰。”
彭学海说:“阿晴的情况只是对食的慾望上瘾,追求的是口舌之感,即使吃得很饱仍有心瘾想口里要嚼东西,这不算是病态。她只是两极化,可能她是天生这样,也可能是後天概念导致,只要能克服,很快便可打败困扰她的肥瘦问题。”
【来源:大公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