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北京女子图鉴》每集结尾会加一个番外小剧场补充角色行为/网络图片
虽然与黄磊版《深夜食堂》一样,源自日剧IP制作,但这次的《北京女子图鉴》和《上海女子图鉴》在制作过程中,并非一味照搬日剧的情境设定,而是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作剧情的设计和调整,虽在角色设定及情节铺排方面不尽如人意,却依然有创新之处,值得展开讨论。
《北京女子图鉴》按照年份讲述陈可北京十年打拚史,场景设计都十分贴合年代特徵,处理手法中规中矩;《上海女子图鉴》则另辟蹊径,以一场毕业十年後的同学聚会开始讲述,通过他们口中对罗海燕的描述勾勒出这一角色的轮廓,镜头转而又转向毕业时的同学聚会。以两个空间、同一班同学的聚会对比,展现主人公在上海的十年变化。
比之如今动辄七十余集的内地电视剧,这两版女子图鉴系列以二十集篇幅,每一集三十余分钟,就要讲好女主人公十年的人事变迁,性格特徵、职场情感遭遇,着实不容易。
高浓缩交代剧情的同时,主创人员亦能注意年代细节的打磨,比如陈可在北京的十年时间是二○○八年至二○一八年间,剧中不仅出现奥运年时的北京公交车、更新换代的手机和电脑,还有二○○八年盛极一时、去年已经关停的自助餐「金钱豹」,这类搭配年代的店舖及电子器材,既是呼应剧情,亦是致敬旧时光。再说《上海女子图鉴》则选取代表上海的建筑地标进行拍摄,更有上海的霓虹灯夜景、弄堂、操着上海话的成衣店女店主,都让观众很有代入感,亦是体现剧组并非生硬地将日本的女子励志故事搬到上海,而是注重与城市特色之间的衔接。
日剧《东京女子图鉴》每每在段落中间,剧中人都会「打破」荧屏限制,直接与观众「对话」。而在优酷网出品的《北京女子图鉴》和《上海女子图鉴》中,亦有让人眼前一亮的创新手法,如在每一集结束时加入的填补角色行为的番外小剧场,以及展示主人公不同选择层面的AB镜头─罗海燕男友陈晓伟买好两个人的火车票,要她跟自己一起回老家,拍到罗海燕的抉择时,会先拍一个她拿起火车票与其一起赶火车的镜头,随之再拍她真正的抉择─留在上海。
从上世纪九十年代的《色慾都市》到东京版、北京版、上海版「女子图鉴」,再到近期播出的美剧《苦甜曼哈顿》,编剧们总是乐此不疲地讲述小女子在繁华大都市打拚的人生故事,虽未能触及真正的苦涩,却令生活在喧嚣城市的你我观照自身,奋斗的全部意义并不是赢,而是享受体验的过程。
【来源:大公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