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康居王木简史册别具气质
古代中国,在纸张还未问世前,碑刻和木简是书籍文献的重要工具。木简多用於书信记事和公文报告。古代丝绸之路上,两排康居王使者册,早前现身於香港历史博物馆,几枚古旧的木条,连系其间的编绳至今犹在,让人感动不已。这两排气质非凡的汉简,於甘肃敦煌悬泉置遗址出土,为甘肃简牍博物馆藏。
悬泉置遗址,名字很特别,一九八七年被意外发现,其时所出土的汉简中,上面有书「悬泉置」,遗址因而得名。悬泉置是个距今二千多年的汉代驿置机构,位於酒泉瓜州与敦煌之间的戈壁荒漠中,它见证了古代丝绸之路中国与西域长距离交通和交流历史。悬泉置,汉武帝时名为「悬泉邮」,汉昭帝时改称「悬泉置」,东汉後期又改称「悬泉驿」,後来一度荒废,唐代再名「悬泉驿」。「悬泉」,源於遗址南侧山中有悬泉水。一九八八年夏天,考古学家在悬泉置遗址捡到了几枚汉简,其中一枚是汉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一一一年)的纪年简。那一年是汉武帝抗击匈奴、经营西域、列四郡、据两关的辉煌年代。一九八九年十月,遗址被发现有曾被盗挖的痕迹,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马上向国家文物局请求对遗址作抢救性发掘。一九九○年五月,获得国家文物局批示同意。从一九九○年到一九九二年,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发掘出土的汉代简牍三万五千多枚中,有字的简牍共二万三千多枚。二○一四年六月二十二日,在卡塔尔首都多哈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三十八届世界遗产大会上,悬泉置遗址和玉门关遗址等几个古蹟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由於地理位置特殊,悬泉置并不是一个普通的驿站,皇帝诏书的下达,朝廷公文的传递等,当中牵涉到政治、经济、军事、科技、文化等多方面的综合功能。黄沙万里,漫漫长路,无论中原朝廷各级官员巡行出使也好,外国使节向中原朝贡奉献亦然,一路上的车马食宿,都靠驿站解决。驿站的发达与否,是国家综合国力的体现。据史书记载,古丝绸之路沿线共有八十多个驿站,但至今考古发掘证实只有悬泉置一个。
上述的曾在香港历史博物馆展览的两排汉简,由七枚木简组成,出土以来,上面的字迹仍然清晰可辨,记述的内容完整。内容说汉元帝永光五年,即公元前三十九年,康居王派使者到汉室贡献骆驼。康居王使者册,七枚木简,长度约二十三厘米,前四枚宽约一厘米,後三枚中间给削成脊形,两种不同形状的木简,编为一册。
康居国是古代生活在中亚地区的半游牧民族,活动范围主要在今哈萨克斯坦东部一带,汉代时,康居位在大月氏之北。两汉时期,西域共有大大小小三十六个国家,到西汉末年分为五十五个。
康居早在公元前三世纪便作为一个国家名称出现在中亚地区,康居人跟哈萨克族人有着很深厚的历史渊源。今天,由中国倡议的「一带一路」,中国与中亚的关系密切,由中国通往中亚、西亚,及至波斯湾、地中海,是一条重要路线,中西亚均是重要的能源生产国家,这些国家正有意开拓多元经济发展领域,适逢「一带一路」倡议,他们与中国的能源和经贸合作关系发展空间巨大。随着「一带一路」之间的设施日渐联通,多边贸易正在与日俱增,新的合作关系和新的友谊由此形成。
【来源:大公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