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内科专科医生张世华指,临床上见过不少年轻大肠癌个案(受访者提供)
大肠癌是香港的第二号杀手,患者更有年轻化趋势,中年患者人数在十年间升近七成,占整体三分一大肠癌个案。事实上,所有年龄层皆有可能发生大肠癌,随着年龄的增加,罹患率会逐渐增高,尤其以五十至六十岁的人最易罹患,但近年来,罹癌年龄层有年轻化的趋向。
「吃得健康,就要多菜少肉,以免减慢肠脏蠕动,增加毒素接触肠脏的机会。」内科专科医生张世华说:「研究显示,猪、牛和羊等红肉经长时间及高温烹煮,会增加致癌物含量,应尽量少吃。预防大肠癌要少吃红肉及加工肉品,以及油炸、烧烤食物,并注意维持正常生活作息;万一罹患大肠癌,不要拖延,及早治疗存活率仍高。」
50岁应接受检查
张医生提醒,会否罹患大肠癌,受多个因素影响,包括家族病史、饮食习惯、中央肥胖或糖尿病等,即使习惯每三至四日才排便一次,亦不等如罹患大肠癌的风险会较一般人高。
他说:「临床上的确见过不少年轻大肠癌个案,例如有个案因家族遗传,二十九岁经已病发;亦有男士有中央肥胖及糖尿病等,三十三岁已被诊断出早期大肠癌。另有人有隐性遗传,加上不健康的饮食习惯,自小暴饮暴食,结果四十多岁就已有大肠癌,甚至确诊时已扩散到其他部位。」
预防方面,张医生指一般人五十岁开始就应接受相关检查,包括大便隐血测试或大肠内窥镜检查;前者每一至两年要进行一次,後者一般可每十年一次。须提醒的是,每次照肠镜也有穿肠的风险,以及使用安眠药或止痛药也可能而引致血压过低,接受检查前须听从医生建议,切勿随便进行。
「近年大肠癌发生率居高不下,并且逐渐年轻化,推估原因可能与饮食西化,摄取过多腌制、烧烤、油炸、红肉等类型的食物,以及食安问题不断引爆、破坏肠道健康有关。」张医生说:「除了饮食因素外,家族病史、高龄化也是罹患大肠癌的高危险因素;此外,工时长、压力大,导致免疫力下降,一样会让大肠癌有机可乘,市民要多加注意。」
他建议可多观察排便状况,若出现血便、频便、腹部绞痛,或是排便习惯异常改变,应该立即就医检查。
早发现早治疗
张医生指出,按临床数据,大肠癌第一期五年存活率可高达85%,第三期仍有约60%,而第四期存活率尽管降至剩下约20%,但随着医学进步,多款标靶与化学治疗药物陆续问世,病人有越来越多选择,只要遵从医嘱接受正规疗程,病情还是有机会达到良好控制。他呼吁病友要定期追踪,不要拖延治疗,以免错失治疗关键期。
【来源:大公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