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分享| 关注中国| 逆耳忠言| 不平则鸣| 情感天空| 健康生活| 流行时尚| 保险理财| 讽刺幽默| IT与游戏| 信息交流| 华发移民| 华发工作| 摄影美图

社会聚焦| 旅游天地| 娱乐八卦| 音乐视频| 校友互动| 网络社区| 房屋安家| 教育培训| 中医瑰宝| 专栏作者| 科技文化| 华发留学| 华发红娘| 关于本站

华发网China168.info海外中文门户网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630|回复: 0

为什么我们也需要负能量动画?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9-28 20:23: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环球时报》主编胡锡进,最近和《江湖儿女》的导演贾樟柯,起了一场笔头论战。

事件起于胡锡进对《江湖儿女》“充满负能量”的评论,随后贾樟柯的一篇长文回应,用“说真话才是最大的正能量”明晃晃的怼了回去。

1.jpeg


这篇回应随即刷爆了小趴的朋友圈,同样看了这部电影的小趴,倒是被双方的争论启发,忍不住想来探讨一下虽然动画中的正负能量。

长期以来,动画被视作亚文化的一种,而亚文化则被视作反叛主流文化。但事实上,相比真人电影,电视剧,小说等,动画这一艺术形式,恐怕是最符合主旋律,最倾向于弘扬正能量的载体了。

毫无疑问大多数商业上最卖座的动漫作品,都是正能量的,也就是所谓讲Jump系作品成功的三元素: 友情,努力,胜利。

按照这个标准,我们也就能理解为什么运动番,超级英雄漫画一类的作品,占据了动漫届正能量的半壁江山。

篮球、足球、棒球、兵乓球、羽毛球、花滑,日本动漫几乎了囊括了所有能想到的运动类型。而这些作品也基本上都遵循了“主角团必胜”的套路。不过也不是没有翻车的运动番。譬如最近刚刚完结的《轻羽飞扬》,就在“打羽毛球让人自闭”和“打羽毛球让人真开心”的两极评价之间摇摆。

另一方面,也有别出心裁,并不走向胜利却同样正能量爆棚的作品,最典型的自然是《灌篮高手》。但湘北输掉全国大赛之所以能让人感到正能量,则是在受众的认知中,努力比胜利更重要。

但动画和漫画作品,并不是只能以努力和胜利为主题。

和真人电影不同,无论世人说多少遍动画不光是给小孩子看的,拿商业现实来说,除了一些动画电影,大量的TV动画,哪怕是深夜档,主流受众依然是在校学生。不可否认的是,大部分人在走入社会之后,会渐渐地走上脱宅的道路,即便还看的人,显然也是把动画当成了消愁避世之地。

不同年龄的群体,是存在认知能力的差别的,这也就是所谓的“小孩子才分对错,成年人只看利弊”。按照心理学,区分现实和想象的能力,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这也是为什么儿童在幼年期相信圣诞老人是真实存在的。此外,理解现实的能力,还应当包括理解复杂现实的能力,换句话说,即便《战争与和平》被改编成动画,它也无法成为儿童向的作品。

不同的动漫作品,有不同的阅读门槛。但决定一部作品优秀程度的,并不是门槛的高低,而是上限的高低。下限越低,上限越高,不同年龄的人才能各取所需,这也为什么有些有些作品能成为国民动漫的原因,

在《日本动画类型分析》一书中,作者表示,对于成年观众来说,辨清好坏善恶并不是他们观看作品的主要因素,从角色的生活态度中分享一种认同的心理体验才是关键。他们也想像蜡笔小新那样无所顾忌地发泄原始的好恶情绪,也想像小丸子那样看似没头没脑地糊涂生活,正是这种认同,拉近了儿童角色与成人思考内容的距离,也让成人创作者与成人观众借助剧中儿童角色达到心中愿望的高度一致。

再让我们回过头来看胡主编批判的贾樟柯作品负能量的几个点,“好人不得好报,让人添堵。” 批判现实主义可以,但现实主义必须要有一个光明的尾巴, 这样才是正常的善恶观,否则就是拿着一块臭豆腐往大众鼻子底下杵。

按照这个标准,许多大师的作品难逃“负能量”之咎。譬如《萤火虫之墓》和《起风了》描述战争伤痕,《未麻的部屋》讲述了一个女性被社会迫害的故事。《攻壳机动队》和《EVA》充满了“末世情绪”和精神孤独。

11.jpeg


此外,一些动画从业人员显然是以传递负能量闻名的,譬如虚渊玄。另一位脚本家奈须蘑菇称,虚渊玄在05年后,就患上了“写不出Happy End的病”。如果在网络上搜索负能量动画的列表,其作为脚本家的《魔法少女小圆》和《psychopass》等多部作品,都是光荣在列的。

但正如奈须蘑菇所说,写不出Happy End,这是只要真挚地面对故事,谁都会面临的病。有跨过它写出希望的作家,有跟它正面对峙写出理想的作家,哪边的坚强都是正确的,只是种类不同而已。

如果我们按照“正义必胜”,“光明战胜邪恶”的套路,把这些所谓"负能量”动画的改造过来。如果动画史上,少了那些传递负能量的经典作品,动画这种艺术,今天又会是什么样的地位呢?

“绝对的光明正如绝对的黑暗”,回顾我们包括动画在内的整个娱乐产业,恰恰是跟绝望对峙的作品太少了。

说到底,对艺术创作来说,关键不是传递正能量或负能量,而是多样化的经验表达。

联想一下前阵子对文艺作品要求“三观正”的风气,只有一种标准的艺术作品,其实是在拒绝现实的复杂性,是在拒绝个体的经验表达。

事实上,国产动画也好,国产电影也好,在创作上向来就缺少“负能量”。

“‘悲情’是我们深埋心底,红色文化从来不允许命名的情绪。”

贾樟柯曾在自己的文章《候导,孝贤》如是说。在上电影学院前,现实已经让贾樟柯有千言万语要说,但上学后,他表示,强大的电影文化迅速将他同化了,虽然还不至于滑向主旋律写作,可生编乱造的传奇故事还是大量的出现在了自己的剧本里。直到看到了侯孝贤的电影《风柜里来的人》,才意识到不是只有超乎常态的生活才有价值变为电影,自己亲身经历的饱满的现实,也可以是电影表达的主题。

或许我们可以问,现如今的动画,比起上个世纪,是不是越来是不是越来越单调了,除了萌系,宅系,腐,热血,燃,还有没有提供更异质的经验?

什么时候,哪一天,我们又能在国产动画中,看到异质的,甚至“负能量”的经验表达呢?

来源:搜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用户须知|小黑屋|法律申明|隐私通告|华发网海外版china168.info

GMT-6, 2025-1-22 22:02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