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港珠澳大桥蔚为壮观,对香港意义重大(资料图片)
上周港珠澳大桥通车,笔者应邀到中央电视台做直播嘉宾评论员,到了北京才知道不是直播上午由国家主席习近平亲自主持的通车仪式,而是当天下午的港珠澳大桥通车专题报道。长达两个半小时的节目,大多数时间是主播与在大桥不同地点的多名央视记者做联线报道,中间加插有关大桥的设计、建造过程的介绍,我和另一名评论员杨禹开腔点评的时间并不多,但坐在直播台上专注观看现场报道和背景介绍,令我对大桥有了比较全面的了解认识,我和这座大桥也算多了一层缘分。
初次与这大桥「结缘」是在二十四年前,当年我在某报当记者,听闻珠海市当局对建造伶汀洋大桥(当年不叫港珠澳大桥)非常积极进取,有所动作,於是前往珠海了解,刚好香港贸发局代表团到珠海访问,我便跟随贸发局一行到市政府,一位市政府官员介绍说,珠海方面已经开始动工兴建伶汀洋大桥,我颇感意外,举手追问动工地点,这位市府官员对有记者在场显得有些意外,但还是告诉我,在淇澳岛。会後我立即前往位於香洲东北面的淇澳岛,果然见到一个大型建设地盘,好几辆运泥车在工作,回到香港我将所见所闻写成一篇报道。当时并不知道,这个涉及粤港澳三地的跨海大桥方案,根本八字未有一撇。
前几天无綫电视台播出「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专题」访问着名企业家胡应湘先生,胡先生早在八十年代提出建伶汀洋跨海大桥,不过港英政府并不支持,而对胡先生建桥提议反应最积极的是当年的珠海市委书记梁广大,最初的建桥方案中,珠海的起点就在淇澳岛。不过当年港澳尚未回归,香港与内地的经济实力差距很大,仅凭胡应湘的热心和梁广大的配合,伶汀洋大桥一直停留於纸上谈兵。三十多年过去,伶汀洋上一桥飞架南北,港珠澳变通途,胡应湘先生的大桥梦终於梦想成真,欣慰之情溢於言表。而我有幸坐在央视直播室见证这一历史时刻,感觉冥冥之中与这座大桥真是有缘。二十多年前在淇澳岛见到的建设工程,原先是作为跨海大桥的引桥,二○○一年完工後变成一座珠海市内陆大桥。
通车仪式翌日我回到香港,飞机降落前从空中俯瞰港珠澳大桥,如蛟龙出海,只见龙头,不见龙尾,极为壮观!这一刻令我对於特首林郑月娥在通车仪式上致辞说「香港能参与这项壮举感到无比自豪」,非常理解和认同。不过本港不少媒体报道通车仪式,却特别聚焦特首林郑月娥一袭粉红套装及其与国家主席习近平并排进场,网上网下更充斥各种对现场细节「微言大义」的分析和猜测,这种港式报道风格,可读性自然是有,但信不信由你。
其实与广大市民最有切身利益、媒体最应该深入解读的是,港珠澳大桥建成通车,对於三地有何意义?我在央视节目中提到,港珠澳大桥通车对香港其中一个重要意义,是除了深圳以外,有了第二个陆上交通相连的城市珠海。当时因为时间关系未能就此展开解释,其实,港珠澳大桥令香港的陆上对外交通得到结构性的突破改善,特别是将珠海、中山、江门等西部多个比较富裕城市逾千万人口纳入香港一小时生活圈,对港人的出行、对香港经济乃至粤港澳大湾区经济所带来的正面影响,将是重大而深远。一九八八年日本斥资五千多亿日圆在神户与淡路岛之间建设明石海峡大桥,历时十年建成通车,连同另一条大鸣门桥,将本州和四国连接起来,大大改善了两地交通条件,这项工程对整个关西地区经济发展起到重要作用,当中大桥带动的游客收益就为GDP增长贡献百分之○点二,对於经济低迷多年的日本,实在非常难得。香港的GDP增长百分之○点二是多少?是五千三百多亿港元。
【华发网根据大公报采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