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寻淮洲,1912年8月出生于湖南省浏阳县一个农民家庭。13岁在高小读书时就积极参加儿童团、学生联合会和农民协会等组织,参加反帝反封建活动,成为当地学生领袖。1927年初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9月,参加了毛泽东领导的湘赣边秋收起义,并随起义部队上了井冈山。由于他作战勇敢,屡建奇功,于1928年加入共产党,从副班长、排长、连长升至红12军34师100团团长。
在第一次反围剿战斗中,寻淮洲领导的红100团担任左翼主攻,由于他身先士卒,指挥有功,升为红12军第35师师长。接着,他又率领部参加了中央苏区第二、第三次反“围剿”作战,屡建战功。1933年10月,红12军军部和红36师、红22军合编为红22军,他任红22军31师师长。不久,升任红21军军长。此时,他才21岁(林彪当军长是23岁)。
1933年底,中央军委正式命令成立红军第7军团。寻淮洲又赴任红7军团军团长。1934年7月初,红7军团在瑞金改编为抗日先遣队,从江西瑞金出发,经闽东、浙南等地,于10月间转入赣东北重溪与刘畴西领导的红10军会合,按中央指示,合编为10军团,继续北上抗日。
1934年农历十月十日,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在方志敏、寻淮洲的率领下,激战于皖南黄山东麓的太平县(今安徽黄山市黄山区)谭家桥。寻淮洲在亲率部队抢占制高点的战斗中,不幸被敌人枪弹射中,身负重伤。次日,抗日先遣队撤出战斗,转移至安徽泾县的茂林镇时,担架上的寻淮洲终因伤势过重而牺牲,年仅二十二岁。
1938年5月,陈毅率部东进抗日,居止茂林,为寻淮洲烈士重建坟墓,立起新墓碑,并亲自撰写碑文,概述寻淮洲烈士战斗的一生。碑文如下:
寻淮州同志略历
寻淮州同志,湖南浏阳人,农家子,参加民十五年到民十七年中国大革命。由农民自卫军追随毛泽东同志转入红军第四军,任战斗员、排、连、营长之职,屡功晋升至红七军军团长。民二十三年冬,随方志敏同志率抗日先遣队转战皖南,谭家桥之役负伤,至茂林镇伤重不救身死。寻同志为红军青年将校,以游击战斗著称,毕生为革命利益、民族利益牺牲到底,在足为抗日战士之楷模。民二十七年夏,新四军出发东线杀敌道经茂林,为修治墓道立碑以示不忘,且为完成其遗志而奋斗。抗日斗争已成全国人民之神圣事业,国共两党由过去之对立变为亲密合作,一致对外。前线战局日益开展,全部胜利可期,中华民族独立解放之基础已奠,谨以此告慰寻同志。新四军全体指战员更进一步以东线胜利驱逐日寇回答先烈,庶几无愧。
来源:搜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