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重视生态保护、楼市维稳等原因,导致香港土地供给不足,2002至2010年年均仅出让住宅用地5公顷。人口持续增长背景下,土地供给过少,叠加金融环境宽松,造成香港房价持续上涨
房地产是周期之母,事关国计民生。住房制度则是一国之重器。有因必有果,有什麽样的政策和制度,就有什麽样的房地产市场运行结果,住房制度是深植於一国房地产市场的基因密码。
香港模式是内地房地产市场的启蒙。近年来,内地房地产市场迅速发展的同时,有些城市也面临着同样的高房价困境。追本溯源,深入研究香港住房制度,对反思内地住房制度、解决高房价难题有积极意义。
一、香港高房价困境
自开埠後,香港经济快速发展,成功跻身「亚洲四小龙」,2017年人均GDP高达5.77万美元,是全球最富裕的地区之一。经济高度繁荣,住房却面临困境。香港市民居住条件较差,人均住房仅16平米;房价持续多年上涨,市民买房背负巨大压力。1986-2017年,港岛、九龙、新界的私人房屋均价分别上涨20倍、20倍和14倍,年均增长10%、10%和9%,2018年房价收入比接近48倍,位居世界主要城市前列。由於房价过高,住房自有率从2004年的54%下滑到2017年的49%。
尽管香港政府兴建了大量的公营房屋,2016年香港房屋套户比达到1.09,房价居高不下,高房价与住房困境并存。
二、住房制度四大支柱
一是土地制度。土地所有权归国家所有,批租後使用权可自由转让。鸦片战争後,港岛、九龙土地陆续归英国王室所有;1997年回归祖国,香港土地所有权归国家所有,使用权延续土地批租制度,通过拍卖、招标、协议对外出让,允许使用权自由转让;新批土地除特殊用地外,期限为50年。
高度重视生态环保,土地供给长期不足。香港土地供给长期不足,人均住宅用地仅10平米。供给不足原因:(1)重视生态保护,占地37%的郊野公园无法开发;(2)因环保人士抗议,2005年以来填海造地大幅减少;(3)2003-2010年为维护楼市稳定,政府大幅减少土地出让。
二是税收制度。交易环节徵收重税。香港居民购买首套房须缴纳4.5%以下的从价印花税,购买二套以上住房缴纳15%的从价印花税;非香港居民购房除缴纳15%的从价印花税,还须缴纳15%的买家印花税。此外,如果购买的是未满3年内转售的房屋,买家还须与卖家共同缴纳10%-20%的额外印花税。税基均为物业售价或评估价的较高者。
保有环节税负低。保有环节基於租金徵税,包括5%的差饷与3%的土地租金,出租物业另缴15%的物业税。但差饷与土地租金只占物业价值0.2%-0.5%,与欧美物业税1%-2%相比偏低。
三是金融制度。按揭灵活多样,支持多种形式贷款。香港本地居民购买首套房最低首付40%,但购买资助出售房屋或申请按揭保险,首付可低至5%;地产商与财务公司按揭首付低於20%,并支持首付款按揭。香港还有加按(偿还部分贷款後重新按揭)、转按(银行间按揭转移)、楼换楼按揭(旧楼抵押支持新楼按揭)等按揭业务。
房贷利率低,刺激居民加杠杆购房。香港实行联系汇率制,利率追随美国而长期处於低位,目前三大发钞银行按揭利率上限2.35%。按揭业务灵活,叠加利率低,刺激居民加杠杆购房。2017年,香港按揭贷款余额占GDP的45%,居民杠杆水平较高。
四是公营房屋制度。公屋租金低廉,但轮候时间长,条件偏差。公屋租金为私人房屋1/3到1/7,居民满足资产收入限制,便可排队轮候。但平均需要轮候5.3年,且人均面积中位数仅13平米。2007-2017年,人均面积中位数仅提高1平米。
资助出售单位折价出售,但价格偏高且供应少。资助出售单位以居屋为主,售价约为私人房屋的60%-70%。由於与市场价挂鈎,价格水涨船高,房源供应少。2002-2017年,房委会年均仅竣工580个单位。
从市场结构看,香港住房供给呈现「双轨制」。(1)政府主导建设的公营房屋居住人口占比近半。公营房屋包括公屋与资助出售单位两类。2016年,公屋居住人口占香港人口29%,资助出售单位居住人口占16%,合计占比45%。(2)公屋数量众多,叠加房价过高,近一半家庭选择租房。2016年,香港租房家庭占比49%。
三、香港住房制度反思
房地产业在经济中占比较高。香港房地产与经济高度相关,房地产相关行业占GDP比重一度超过30%,2006年以来保持20%至25%。2016年,土地出让金占财政收入22%,持有环节税收约占5%,交易环节印花税占3%,合计贡献32%。
土地供应不足,为高房价埋下伏笔。因重视生态保护、楼市维稳等原因,香港土地供给不足,2002至2010年年均仅出让住宅用地5公顷。人口持续增长背景下,土地供给过少,叠加金融环境宽松,造成香港房价持续上涨。
中产置业缺乏支持,住房阶层逐渐固化。理想情况下,香港可形成「公屋─居屋─私人住宅」的阶梯化供应体系。但由於居屋供给大幅减少,叠加房价持续上涨,中低收入阶层购房困难,住房条件难以改善。近期,新特首房屋政策提出,加大土地供给的同时,将公营房屋供应比例从六成提高至七成,重点资助中低收入群体购房置业。
【华发网根据大公报采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