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来没有任何一种雨,有冬雨来得简净,雨淅淅沥沥地落在地上,也落在枯叶上,最好是银杏叶,雨洗上去,有一股枯叶的香被湿润的气息升腾起来。
冬雨,应该是邻家女孩的名字,不是有个演员叫「周冬雨」吗,名字好听,也喜素颜,恰恰映衬了冬雨的秉性,人与名往往是天赐的,融合得恰到好处,浑然天成。
清晨,雨洗石阶,在古城深处的一家小馆子里叫上一份羊肉汤,辣子多放一些,一碗汤,一份烙馍,吃出融融的暖意。吃毕,并不急着走,听汤馆里的汤客们扯闲篇儿,家长里短,大政方针,国际时局,一通海聊。也许,一开始你还是听的,听着听着就望着檐下的雨滴发了呆。这样初冬的雨,又是多适合发呆。馆子越闹,心越静,全因了眼前的这场雨。
在这样的冬雨里,让人想起宋人赵蕃的诗句:「霖雨秋冬接,商飙早晚经。」一场雨,承接了两个季节,秋风呀,一早一晚来回撩拨人的神经,让一场雨更增加了几许仪式感。这样的雨天里,我喜欢寻一处墙根儿,看一场旧了的蛛网,网上的那只蜘蛛,蜷缩着身子,如一位老者守护老屋。这样的家园能守候多久,我不知道,蜘蛛恐怕也不知道。网破了又有什麽关系呢,次日,蜘蛛又会重新结一张,在雨霁里,闪耀着新颖的光彩。
这样的雨天,更适合煮一壶老白茶,以一壶茶的方式来迎送时光,暖身,养心。和三五好友促膝而谈,打一会儿纸牌亦不算浪费时光,冬雨在一定程度上就是专门为人制造闲暇的,雨飘落下来,时光静谧,最宜畅聊,聊着聊着就饿了,红泥小火炉,能饮一杯无,不亦快哉。
初冬一到,去乡村,最能感知雨声里土壤的气息,也最能感知炊烟袅袅的意境。这时候的乡村是一幅水墨画,一派休养生息的祥和之气。依稀记得小时候,母亲常常会在这时候杀一只鸡,炖一锅好汤,一家人吃上两三天,肉食毕,用汤下面也,也不失为另一种美味。这样的美味,可以抵御初来的冬凉。
是的,冬雨潇潇,这时候,人撑着伞,并不是怕雨打湿衣服,而是怕凉意袭来,透骨的凉呀。不找一些暖意怎麽行呢?钻进长街,可以一天都不要出来,一家馆子,一家书店,一条美食街,一条街区景观长廊,走进去,撑一把伞,即欣赏了雨中即景,又把初冬的寒巧妙婉拒在三尺之外。如此来对待一场冬雨,和它保持适当的距离,也算是「相看两不厌」了吧。
【华发网根据大公报采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