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态保护需要的是“走心”,而非“违心”。
据新京报报道,2018年11月,生态环境部一份“安庆市江豚自然保护区不断瘦身,‘水中大熊猫’生境堪忧”的通报中,直指安庆江豚自然保护区2015年11月至2017年6月一年半之内三度瘦身缩水违规调整,为安庆本地经济发展“让路”,保护区内存有大量违规项目,江豚栖息地被不断蚕食。
之后当地疾风骤雨式的整改拆违拉开大幕,通报中提到的码头、加油站、排污口被拆除、封停。安庆市环保局局长表示,此事的根源在于2007年安庆市江豚自然保护区设立时“无规划,无审批,无认证”,称“现在也不能怪谁,是当初的工作没做好,没有考虑好以后的发展问题”。
有“水中大熊猫”之称的江豚,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列入濒危物种红色名录,具有难以估量的物种和生态价值。但由于栖息地的丧失、水污染的加剧,近几十年来,其数量呈快速减少之势。根据2017年的考察统计,我国江豚数量约为1012头。
说起江豚,有些人会想起另一个物种——白鳍豚。上世纪五十年代,白鳍豚还在长江流域到处出没,“存量”数以万计,但2007年,白鳍豚正式宣告绝种。
为了避免江豚重蹈白鳍豚式的厄运,我国此后加大了对江豚的保护。2007年,安庆市江豚自然保护区成立,整个保护区覆盖安庆市域长江干流,全长243公里,总面积806平方公里。这么广袤的水域,当然有利于江豚这种大型动物的活动和繁育,但也让当地经济发展受到限制,特别是安庆长江段沿岸的开发。
可为了地方经济发展,当地打起了保护区的主意,不断压缩其范围。讽刺的是,这样的压缩,居然打的是“加强江豚救护与执法管理”的旗号,这无异于现实版的掩耳盗铃。
对地方而言,有经济发展压力可以理解,“靠水吃水”也正常,但在濒危动物保护面前,对保护区的开发在“生态与经济权衡”中的优先级至少应下调,若非得等到这些珍稀动物灭绝了再谈保护,恐怕为时已晚。可当地仍摁下了“沿海开发优先”的按钮,导致那些江豚失去了觅食活动场所,境遇更加危险。
安庆当地官员称“是当初的工作没做好”,将江豚保护区此前框定范围的合理性问题抛了出来。这有待研究,但退一步说,倘若保护区的划定存在不科学,需要调整,那也要秉持谨慎的态度重新论证,小心翼翼才是。草率地把铜铁板洲核心区在内的91公里江段整体调出保护区,导致约50头江豚失去“庇护”,明显不妥。而无论是当初保护区设置不合理,还是后来违规调整有问题,理应有人为此担责。
或许在有些人看来,江豚数量仍有一千多头,没有必要过于担心,但不要忘了白鳍豚的命运。说到底,物种的衰亡速度,远超过我们的想象,造就一个物种需要几百万年,毁掉一个物种却可能只要几十年甚至几年。
而今,生态环境部的通报,就是一记警钟:生态保护需要的是“走心”而非“违心”。对那些濒危物种的保护,不能再一味给GDP考量让路了。
来源: 新京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