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国学大师饶宗颐於2月辞世,他被视作学术和艺术界的瑰宝
2018年的香港文化艺术事业在「逝」与「立」间前行。从饶宗颐到金庸,多位大师级人物在这一年中陨落,引来全社会哀思。斯人已逝,在先贤们的奠基下,香港文艺事业继续开拓创新。至乐楼向香港艺术馆捐赠已故收藏家、慈善家何耀光生前收藏的约38亿元的355件中国书画藏品;苏轼的《木石图》以破纪录的4.6亿港元成交,重回大中华区;数码敦煌重现壮阔石窟,大英博物馆内古中东瑰宝首次来港,各式展览层出不穷;从「大馆」开幕,到「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动土,再到M+大楼平顶、西九戏曲中心年底开台,古蹟与优质文物不断被丰富,艺术体验不断提高。不仅如此,年中公布的国家艺术基金向港人开放申请的消息,令本港艺术工作者欢欣鼓舞,香港文化艺术发展迎来蓬勃生机。
饶公离世
史册流芳
享誉国际的一代国学大师饶宗颐於2月6日安然辞世,享年101岁。香港社会各界同声哀悼。行政长官林郑月娥形容饶公是学术和艺术界的瑰宝,永远怀念他。
饶宗颐与内地已故学者季羡林并称「南饶北季」,其治学理念是「求是、求真、求正」,代表作包括《敦煌书法丛刊》《殷代贞卜人物通考》《词集考》等。2013年被授予「世界中国学贡献奖」,2014年9月获得首届「全球华人国学奖终身成就奖」。他在甲骨学、敦煌学、古文字学、简帛学、宗教学、艺术学等十多个领域,俱有筚路蓝缕之开创成就。在艺术上,开创西北宗山水画法及荷花新技法;其书法则自甲骨,以至篆、隶、楷、草等各体,俱写出自己面目,世称「饶体」。
为再现饶公学艺成就,中央电视台大型人物传记系列纪录片《百年巨匠——饶宗颐》10月在香港大学举行开机仪式,将於明年拍摄完成,并在央视和各省级卫视及多家网络平台播出。
巨匠陨落 经典不朽
2018年,对於文艺界来说,是难忘的一年。除了饶宗颐、金庸,天堂里还多了刘以鬯、陈复礼、吴君丽等等香港文化界举足轻重的人物。
「香港文学泰斗」刘以鬯六月八日逝世,享年九十九岁。其作品开香港文学意识流之先河,代表作《对倒》和《酒徒》更启发导演王家卫拍成电影《花样年华》和《2046》。他创办《香港文学》以繁荣香港文学创作,培养了包括西西、也斯在内的香港文坛的中坚力量。他的逝世引来社会各界知名人士的哀悼,香港书展更增设「追念刘以鬯先生——『文坛宗师』的花样百年」论坛,邀请多位文学界人士一同追思。
香港一代摄影大师、香港中国旅游出版社社长陈复礼9月11日在香港病逝,终年103岁。作为中国式「画意摄影」的代表者,陈复礼与吴印咸、郎静山齐名,被摄影界并称「华夏三老」。9月26日,84岁的粤剧名伶吴君丽病逝。有「玉喉艳旦」之誉的吴丽君伶影双栖,代表作包括《双仙拜月亭》《白兔会》等。
金庸西去江湖不再
笔名「金庸」的一代武侠小说大师、资深报人查良镛,10月30日於亲友陪伴下含笑离世,结束侠骨柔情、剑气纵横的传奇人生,享年94岁。
金庸与古龙、梁羽生合称为「中国武侠小说三剑客」,纵观其一生,左手写武侠,雕刻人生百态,右手写社评,道尽世间冷暖。「有华人的地方,就有金庸的武侠。」他的逝世震撼整个华人社会,网民纷纷致哀留言称:「世间再无大侠,射鵰终成绝响」,「一代大侠谢幕,从此再无江湖」。
金庸与《大公报》的渊源深厚,从1947年起,金庸在《大公报》(包括《新晚报》)前後度过了十年。从上海到香港,从外电翻译到副刊编辑,对他来说,1948年来港工作,1955年开始写作新派武侠小说,这两次人生的重大契机,都发生在《大公报》。在这样一个舞台上,他奠定了一生事业的根基。11月26日,香港大公文汇传媒集团在香港文化博物馆举行「金庸与大公——大公报同人缅怀旧同事查良镛先生」活动,思其人,念其事,缅其怀。
【华发网根据大公报采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