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分享| 关注中国| 逆耳忠言| 不平则鸣| 情感天空| 健康生活| 流行时尚| 保险理财| 讽刺幽默| IT与游戏| 信息交流| 华发移民| 华发工作| 摄影美图

社会聚焦| 旅游天地| 娱乐八卦| 音乐视频| 校友互动| 网络社区| 房屋安家| 教育培训| 中医瑰宝| 专栏作者| 科技文化| 华发留学| 华发红娘| 关于本站

华发网China168.info海外中文门户网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895|回复: 0

警惕互联网时代的数字浮夸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1-8 21:01: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300元能涨1万粉,3元能买100个赞……据报道,当下数据造假已成困扰影视文娱行业发展的毒瘤,不仅微博粉丝可以买,跟帖评论可以刷,热搜排行榜也可以买。很多流量明星会有一组甚至多组“数据组”“网宣组”,进行“刷流量”操作。

  流量数据造假,并不算什么新料猛料。诸如“某电视剧33天播放点击量达309亿次”“某明星一条微博一年点击量超1亿次”这样的“尴吹”,其实几乎已经成为某种日常。而除了影视文娱行业如此,其他领域“吹泡泡”“放卫星”的也不少。以新闻客户端为例,动不动号称自己下载量几千万、过亿,也不想想全国网民总数才8亿,倘若果真家家过亿,岂不是人人手机里都得装好几个?又如,动不动号称某内容点击量几亿乃至二三十亿,也不想想果真二三十亿的话,岂不意味同一内容每个网民都要点开好几次?

  纯靠数字堆砌出的,只能是看上去很美的虚假繁荣,泡沫一戳就破。问题在于,当浮夸风造假风悄然发酵,更多人被流量数据裹挟。似乎一篇文章不是“10万+”,就算不上好文;一条新闻冲不到“热搜榜前10”,就不用谈什么传播力影响力;一段视频没个几千万的播放量,就不能称之为“热播”。流量数据多寡,俨然成了互联网时代评判内容好坏、平台优劣、价值高低的唯一指标,成了衡量工作成绩的指挥棒。

  “21世纪的竞争是数据的竞争,谁掌握数据,谁就掌握未来。”互联网时代,数据的基础性作用不言而喻,直接与市场运行、资源分配、社会发展息息相关。正因为如此,流量浮夸风必须警惕。试想,当流量是刷出来的,粉丝是买过来的,互动评论是批量化生产的,还怎能承载起反映真实市场动态、舆情冷暖的功能?当“媒体大号”“知名大V”“一线明星”的命脉,逐渐掌握在几个名不见经传的刷量公司手里,那将是多大的讽刺。说白了,这就是一种数字游戏,是互联网上的形式主义。

  “形式主义是一种幼稚的、低级的、庸俗的、不用脑子的东西”,在机关如是,在网络亦如是,唯一目标不过是获得上级注意、市场认可,从中谋取名利。那些建立在虚假流量之上的“爆款”“热搜”,就是一个个花架子。倘若过于倚重“注水”指标,很可能让投机取巧者轻松上位,伤害精耕细作者的热情,最终导致市场和社会逆淘汰。

  英剧《黑镜》,有一集生动演绎了重度依赖网络数据的场景:一个人是否靠谱,是否有资格租房、坐飞机,要看其社交网络评分,而这些评分可能是加油站的一次偶遇,甚至人群中远远地望一眼,这让许多人无可奈何、疲于应对。互联网时代轰轰烈烈,但倘若浮夸盛行,单纯以流量大小定成败论英雄,甚至偏离基本常识常理,必然会导致走偏。

来源: 北京日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用户须知|小黑屋|法律申明|隐私通告|华发网海外版china168.info

GMT-6, 2024-12-22 07:43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