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分享| 关注中国| 逆耳忠言| 不平则鸣| 情感天空| 健康生活| 流行时尚| 保险理财| 讽刺幽默| IT与游戏| 信息交流| 华发移民| 华发工作| 摄影美图

社会聚焦| 旅游天地| 娱乐八卦| 音乐视频| 校友互动| 网络社区| 房屋安家| 教育培训| 中医瑰宝| 专栏作者| 科技文化| 华发留学| 华发红娘| 关于本站

华发网China168.info海外中文门户网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875|回复: 5

林则徐与中医药学(转帖)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5-21 07:55: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徐茂公 于 2011-5-21 08:56 编辑


作者: 福建省中医药研究院   林恩燕 林炳辉

   
       杰出的爱国主义者,伟大的民族英雄林则徐是我们福州人的骄傲。他那高尚的情操、非凡的才能、英雄的业绩、百折不挠的信念,光照千秋万代,他的名字无可替代地成为全世界反抗外来侵略的象征和旗帜。这位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博才多艺,在他的一生中,给我们留下了宏富的日记、书信、书简、奏简奏稿、公牍、诗作等珍贵的历史资料,其中有关中医药学的记述也有一些,从中可以看出,这位伟人对祖国医学研究有素,并和中医药学结有不解之缘。
   
       林文忠公戒烟方
   
       林则徐在中医药学上的贡献,当首推他和名医何其伟合作研究的“林文忠公戒烟方”。何其伟(1774~1837年),字韦人,号书田,青浦(今上海市)名医。道光十二年(1832年)林则徐任江苏巡抚时,其夫人患腹泻,慕名延何诊治,数剂即治愈。后则徐患脚软病,也由何氏活用古方治愈。何年长于林,林公既钦其医术,又敬重其人,曾书一联相赠:“菊井(河南有菊潭,饮潭水者长寿)活人真寿客,簳山(何晚年号竹簳山人)编集老诗豪。”两人遂由病家和医家的关系进而成莫逆之交。目击到鸦片的严重危害,他们合作发明“戒烟断瘾方”。道光十八年(1838年)林则徐任湖广总督时,即将该方上奏朝廷。该方的主方名“忌酸丸”,由生洋参、白术、当归、黄柏、川连、炙甘草、陈皮、柴胡、沉香、天麻、附子、炙黄芪、木香、烟灰等15味中药组成;辅佐方名“补正丸”,即上方中减附子、炙黄芪、木香、烟灰,剩11味。两方的服法是递减递增法,即每减1粒忌酸丸,换加2粒补正丸,逐减至不服忌酸丸,只服补正丸,就可停药。他先在湖广地区大力推广,结果大获成效,使得“湖广之人,有积瘾30年,月吸1两,而居然断去居,断后则颜面发胖,筋复强,屡试屡验。”此法后来风行各地,收效甚著。林则徐逝后出现的一种戒烟成药,是在原主方15味药中加上杜仲、甘杞子、炒枣仁这3味药,即世称“林十八”。
   
      为《金匮要略浅注》作叙言
   
      陈念祖(1753~1823年),字修园,号慎修,长乐人, 福建历史上四大名医之一。道光十年(1830年),陈修园的儿子陈元犀将其父代表作之一的《金匮要略浅注》整理付梓时,请林则徐作序,他欣然命笔,写下脍炙人口的《金匮要略浅注•叙言》,由于该文迄今未收入林公文集,故至今鲜为人知,现据清汀城崇英堂刻本抄录如下(原文无标点)。
   
      余奉讳里居,每婴痁疾,偶捡方书茫无津矣。因叹前贤如坡公沈存中辈,皆明于医理用少济世利物,其不效者特格物未至耳。吴航陈修园先生精岐黄术,以名孝廉宰畿辅,晚归里中。与先大夫结真率会,余尝撰杖侍坐聆其谈医,洞然有见垣一方之眼。窃谓近世业医者,无能出其右也。今先生摆脱捐馆数年矣,令嗣灵石传其出世,咸推重焉。先生生前所刻医书若干种,已传海内。今复读其《金匮要略浅注》一十卷,明显通达,如胝诸掌,虽王叔和之阐《内经》不是过也。灵石又遵庭训,为《金匮歌括》六卷取韵语之,便于记诵,附以行世,犹先生志也。昔范文正公有言:不为良相,则为良医。先生在官在乡用其术,活人岁以千百计,况著书以阐前人之旨,为业医者之釽(钅规),其功岂浅鲜哉?灵石以序见委,余固不知医,然窃愿为医者讲明其理,庶有以济世利物,而勿误人于生死之交也。是为序。
   
      道光十年岁次庚寅,仲春望后,愚侄林则徐撰。
   
      以上不难看出他对修园的学识和医术都是十分敬佩,认为修园比苏东坡、沈存中辈有过之无不及;对这部医著推崇备至,称为“明显通达,如胝诸掌,虽王叔和之阐《内经》不是过也”,同时,也记录了林则徐、陈修园这两位福州清代名人间的珍贵友谊,更重要的是反映了林则徐关心人民健康、利民济世的思想。
   
      与其他中医的密切交往
   
      林昌彝不仅是近代福州著名的爱国文人,而且颇精医术,博学多才,于诸子百家之学无所不窥。他认为苏东坡之死,是由于受瘴毒而误服黄芪粥所致,他对伤寒证研究颇深,曾精确指出:“吾闽医士皆误以太阴为三阳,粤中医士又误以风湿为伤寒。”并拟定《六经伤寒辨证补方》医著四卷,阐明其“以脉辨证,以证检方”的辨证论治观点。林则徐与其交往十分密切,曾延请昌彝在家中教读,则徐的女儿普睛和沈葆桢都是他的学生。林则徐在广州抗英时,曾利用昌彝的计策破敌,昌彝对林则徐遣戍新疆的不平遭遇不断鸣冤叫屈,林则徐对他的《射鹰驱狼图》评价甚高,曾说:“……命意甚高,所谓古之伤心人,别有怀抱者也。”后则徐回福州两次与他同游西湖,并拟组织湖上诗社。则徐逝世,昌彝痛失知己,并作诗哭悼。
   
      对曹仁伯医士不幸逝世,林则徐呈献挽联:“几人妙术传俞跗,有子英才比郑虔。”(《挽医士曹仁伯》)逢刘润翁医士七十寿辰,他奉上祝辞:“松桧冬荣其寿者柏,菌兰古色著活人书。”(《祝刘润翁医士七十》)不仅如此,他在《送文一飞河帅入关归养》诗中,对善医而并不以医为业的文冲也倍加恭仰:“频岁宣房屡负薪,可知前事不由人。……悟到折肱功更进,炼成绕指用初神。天涯同是伤心侣,目送归鸿泪满巾。”
   
      林则徐的摄生之道
   
      林则徐对中医学研究有素,深通中医的摄生之道。他在《又次病起原韵》诗中说:“三彭二竖谬色赢,推枕依然却杖行。……安心胜觅壶公药,归老长追洛社英……。”又如《室人赋述怀纪事七古二章》诗云:“白头岂复望还童,却病仍资摄卫功。……农圃偶耕他日愿,不妨庑下赁梁鸿。”这些都符合《素问》:“恬惔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的养生之道。他又说:“得其方则生,不得则速之死。既为之官,即为之医矣,其得谓生死与我无与乎?”(《筹济编•序》)以为医之理巧论为官之道,阐明为医为官道理相同,事关人命,责任重大,真是妙趣横生。以医喻政(官),可见其对中医药研究的素养确已到了一定的境界。

发表于 2011-5-21 16:09:5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徐茂公 的帖子

大凡有文化的中国古人,都会一些中医,是不是?现在应该把中医作为所有大学生的必修课之一,就不愁中医不深入人心了!
 楼主| 发表于 2011-5-21 18:48:0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还是那片枫叶 的帖子

所以儒医不分家嘛。
发表于 2011-5-21 19:08:34 | 显示全部楼层
徐茂公 发表于 2011-5-21 20:48
回复 还是那片枫叶 的帖子

所以儒医不分家嘛。

大学里面的中国文化课,枫叶读书的时候只是介绍纯文化的部分,比较合理的是,应该包括中医养生的部分,以及中医的简单介绍,这样,中医就会深入知识分子人心,把中华文化的传承与中医结合起来进行,这样有没有操作性?
 楼主| 发表于 2011-5-21 19:51:0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还是那片枫叶 的帖子

要在国内非医学类,人文学科加入中医文化内容,有一定难度,除非教育部硬性规定。老夫倒是想说,如果现在国外的孔子学院普遍设立中医文化的科目,一定是可行的。
发表于 2011-5-21 20:14:09 | 显示全部楼层
徐茂公 发表于 2011-5-21 21:51
回复 还是那片枫叶 的帖子

要在国内非医学类,人文学科加入中医文化内容,有一定难度,除非教育部硬性规定 ...

孔子学院是教外国人的,中国人自己应该崇尚中医才好。当然应该是教育部的硬性规定才可以,有机会的话,应该写文章呼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用户须知|小黑屋|法律申明|隐私通告|华发网海外版china168.info

GMT-6, 2024-5-3 02:10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