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分享| 关注中国| 逆耳忠言| 不平则鸣| 情感天空| 健康生活| 流行时尚| 保险理财| 讽刺幽默| IT与游戏| 信息交流| 华发移民| 华发工作| 摄影美图

社会聚焦| 旅游天地| 娱乐八卦| 音乐视频| 校友互动| 网络社区| 房屋安家| 教育培训| 中医瑰宝| 专栏作者| 科技文化| 华发留学| 华发红娘| 关于本站

华发网China168.info海外中文门户网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591|回复: 0

香港人与事:远道来港做佣工的「姐姐」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3-22 02:41: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8HK人與事.jpg

  图:远道来港做佣工的「姐姐」旨在改善其家庭生活水平

  香港姐姐和香港小姐,一字之别,差之千里。後者是颜值、身材和智慧大比拼,一旦脱颖而出,有机会攀上枝头变凤凰,进入演艺界发展,或嫁入豪门,从此身份华丽大转换;而前者却是这十几年来香港人创造出来的新词,那是一个大族群:把来港做家庭佣工的印尼女佣、菲律宾女佣都亲切地称呼为「姐姐」。这样的称呼大概只有港人才想得出来:一来这两个国家来的家庭帮佣,年纪多数非常年轻,二十至三十岁之间,一般是比主人家夫妇年龄为小,称呼阿姨未免显得太老,二来称呼姐姐的好处是,既然把她们当家人、亲人,成为家庭的一分子,就与家中的小朋友少些隔阂,感觉上会比较亲切,便於小儿女和照顾他们的家庭帮佣建立较为亲昵的关系。

  在内地,女佣通称为保姆、阿姨,在香港,除了「姐姐」的称呼外,还有一些文雅的叫法,如家政、家庭助理等;在印尼,则称呼女佣、家庭助理、护理(偏重小孩或长者的照顾)等。称呼是一个很微妙的问题,体现一个地方的经济环境和文化背景,像香港这样重视男女平等的城市,「姐姐」这样亲切的、犹如将其当家人的称呼,不知由谁发明,迅速传开,早就获得大家认同了。

  香港的外劳大部分来自印尼和菲律宾。成为香港人家庭的一员,可说由香港经济起飞时期就开始,她们渐渐地涌入香港,一旦发觉时,已成为一支庞然大军。她们早就在假日布满港九新界适合她们群聚的地方,如公园、码头、海滨、草坪,无远弗届,像铜锣湾的天桥底下、红磡海滨大道的草坪、港九好几个码头的空地,一到周末,就由菲律宾、印尼的姐姐围起一圈一圈地聚会。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到六十年代,香港还未曾出现这样的外来族群,随着香港大家庭结构的纷纷瓦解,小家庭如雨後春笋般冒出,香港社会整体平均知识水平的提高,白领收入普遍优渥,生儿育女的照顾问题也提上议事日程;香港的医疗福利制度优势走在亚洲前列,人口老化,长者人数多了起来,三十几年而已,俨然就成为一个颇为庞大的数目,於是,照顾长者问题,也显得很是迫切。二○一六年的统计,来港的印尼女佣有十五万,菲律宾女佣有十八万。她们从原先的居住国来到香港,介入香港的家庭事务,成了香港经济起飞的一大景观。

  这是香港方面的需求;印尼和菲律宾也有本身的内因。大量输出劳工,自然与其国家人口多、劳力过剩、就业率低很有关系。尤其是印尼,人口逾两亿六千万,目前高居世界第四人口大国,单是雅加达那样一个大城市,举目所见,到处都是活动和固定的摊档小贩,农村女性文化水平低,生活贫困,入城谋生活唯一途径就是进入华人家庭和经济较好的友族家庭当佣人;而菲律宾虽然规定英语也是他们国家语言,女性学历大都不低,但国家经济落後,就业机会很微小,於是,这两国在输出劳工方面成为大国,遇到亚洲的金融中心、现代化进程很快的香港,一拍而合。

  比较起在自己国家当家政、即是到华人家庭做帮佣的收入,在香港做同类工作的女佣,收入优厚,目前月薪约在四千多港币,相当於在印尼的好几倍,有的已经比那里的小经理的收入还高了,而印尼华人家庭的女佣,多年前最低收入,还不到香港印尼女佣月薪的一半,到近期,略有提高,但和在香港获得的,可谓是天渊之别啊。因此,在印尼,富有的大家庭,雇请三四位家庭助手毫不出奇;而在香港,不少女佣仅仅做了两年,不断汇款回印尼的农村家乡,拆旧居,建起新的大屋,是很经常的事。印尼生活水平低,普通居民在路边摊档坐下,一盒饭港币五元到十元就有交易。在香港赚钱,汇到印尼花和用,非常上算。这种两地的差异,造就了一个经济弱势的民族「创汇」的奇迹。看一看她们在休息日,集中在一些特定的地方,将一大箱一大箱的衣物寄到印尼、菲律宾的家中,那种出外打工、终有成绩和收获的喜悦,满溢脸上。星期天,也成了她们群聚休息、聚餐甚至狂欢的盛大节日。

  有一次,偶然漫步和探访中环,我竟然看到十几位菲律宾女佣在皇后像广场附近的步行道围起圈圈,一边播放音乐,一边大跳舞。菲律宾女佣比印尼女子性格开放,穿着也比较火辣大胆,圈子中,下着紧包臀牛仔裤、上穿低领短衣、露出肚脐的三位菲女在围观人的眼皮下,随着强劲的音乐节奏,扭动屁股,情绪火热。从这里也可以看出,印、菲这两个国家的现代女子不简单,如果说,昔日的中国农民出洋落番闯荡南洋,都是男子汉扎根异域开枝散叶,终於立足还为当地的开发贡献力量的话,那麽,今天为不少印尼、菲律宾两个国家的家庭带来比较宽裕生活的英雄,就非这些女性莫属了。

  所有民族都思乡,在不属於自己的地方久了就会生起乡愁,於是,除了跳舞宣泄情绪外,吃本民族的餐食,也变成了一种寄托。在不少比较低档的小商场,卖印尼糕点、盒饭的蔚然成风,就在路旁或商店一角,她们吃印尼的梭多(鸡汤)、沙嗲、加多加多(类似沙律)、牛肉丸汤面等等,又成为香港的城市奇景。

  香港的文明,表现在对家庭外国帮佣的家人般亲切的称呼,这称呼同时也寄托了香港父母对小儿女成长的期望,希望他们不要对照顾他们的人有陌生感,希望子女能够有一位「姐姐」陪伴成长。日前,家人的一位姐姐将辞工回印尼,我们一家人都产生了不舍之情,最後一天拍照留念,孙女的脸颊紧紧黏贴着姐姐的脸颊,真令人观之动容。

  【来源:大公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用户须知|小黑屋|法律申明|隐私通告|华发网海外版china168.info

GMT-6, 2025-1-10 03:57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