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华社内罗毕7月16日电专访:教育合作已成中非人文交流的重要组成部分——访中国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秘书长刘京辉
新华社记者王雅楠 宋晨
“近年来,促进教育合作已成为加强中非人文交流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人文交流实际上也正在成为中国政府密切中非合作交流的重点。只有重视人才培养,中非各领域交流与合作才能够得以顺利进行,”率团到肯尼亚举办第三届中国教育展的中国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秘书长刘京辉在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说。
刘京辉介绍说,中国政府“留学中国计划”的目标是2020年在华留学生人数达到50万人。 2010年,在华外国留学生超过26万人,其中非洲在华留学生为1.6万人。“促进与非洲国家的教育交流,吸引更多非洲留学生来到中国已经成为我们工作的重点之一”。
49所中国知名高校参加本届中国教育展,吸引了大批有意前往中国留学的肯尼亚学生前来咨询。刘京辉说,非洲的年轻人对于到中国学习有着浓厚的兴趣,他们在华留学期间都有着十分努力和刻苦的表现,“很多展台的推介代表就是曾在中国学习的肯尼亚留学生,他们怀着对中国和留学高校的深厚感情,用自己的亲身体会向肯尼亚年轻人介绍中国的高等教育”。
刘京辉说,来非举办教育展一方面帮助双方的高等教育管理层增进彼此的交流和沟通,促进双方的高等教育合作;另一方面为学生提供了面对面和中国大学对话的平台,给予他们选择到中国学习的更多机会。在教育展的基础上,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还鼓励国内外大学之间举办大学校长论坛、校际交流会等,通过多种模式和渠道建立深层的校际交流关系。
刘京辉说,近年来,中非各领域合作关系不断密切,在非中国企业不断增多,培养既懂得非洲文化及国家发展特点、又了解中国语言和文化的技术型非洲人才不仅对其就业有所帮助,也必将促进中非友好合作关系的可持续发展,“这也将更好地帮助中国企业走出去,帮助非洲国家把经验和技术引进来”。刘京辉特别鼓励中国“走出去”的企业设立奖学金项目,有的放矢地培养本土化人才。
展望未来中非教育合作,刘京辉表示,中非教育领域的交流有很多潜力和发展空间,这其中包括双方学生、学者的国际交流。她举例说,北京外国语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这几年都相继推出支持学习非洲国家语言的学生到非洲研修的项目。
刘京辉强调,为了顺应时代的发展,中国高校应在自身发展的同时更多把注意力放在与非洲国家高校的深层交流上,同时应根据非洲各国发展特点的不同,研究与不同国家高校合作的针对性模式,不仅在学生间进行交流,也应进一步推进校际科研合作。(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