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华社朱巴7月15日电通讯:不辱使命维和 不负重托报国——记苏丹和南苏丹的中国维和警察
新华社记者蔺妍 李志晖
本月9日南苏丹举行独立庆典的当天,在南苏丹首都朱巴加朗墓广场执勤的警察中有不少是中国维和警察杨键的学生。一路走来,不断听到“杨老师好”的喊声,杨键笑着说,这像阅兵一样。看到学生们持枪的样子很专业,他感到欣慰。
通过了联合国英语、驾驶、射击考试,来自中国天津市公安局消防、刑侦、特警、交管、网监等战线的22名战友组成了中国第九批赴苏丹维和警队。石油重镇阿卜耶伊、冲突焦点南科尔多凡、长期热点达尔富尔……在苏丹和南苏丹6个战区都能看到浅蓝色的中国警服。
心系家人
中国天津晚霞灿烂时分,远在阿卜耶伊的中国维和警察杜牧却忍受着非洲正午骄阳的炙烤。“女儿出生时,正是夕阳西下,就取名杜夕瑶,”杜牧说。
去年12月7日,距妻子的预产期还差20多天,杜牧突然接到父亲发来的短信:“恭喜,你当爸爸了!”杜牧这才知道妻子因羊水不足早已住院,剖宫产后在重症监护室里躺了两天。“也想陪她,但维和任务容不得拖延,”身高1米92的杜牧说起家人鼻子一红。
队长李翔鸣今年38岁,此前两次赴东帝汶担任维和警察,回国后不到一年又临危受命来到苏丹。警队的弟兄们大都已为人夫为人父,每次执行危险任务,“不怕自己难受,就怕家人揪心”。
住铁皮房、手摇发电、压井取水,艰苦的生活条件队员们不在乎,最令他们感到不便的是通讯不畅,难与家人联系。任同喜要给孩子打电话,需要驱车两小时到达手机信号覆盖的州首府卡杜格利,“丫头一接电话就哭”。
枪比手机普遍
南苏丹旱季土路颠簸,雨季道路泥泞。道路两旁,往往是不知深浅的雷区。常年的战乱造成了大量枪支弹药散落在民间。“这里的人都是背着AK-47放牛的,”杨键说,“在南苏丹,枪比手机还普遍。”
除在当地警局、交管部门进行日常巡查指导外,队员们要参与直升机高空巡查。低空盘旋时的巨大轰鸣与倾斜的旋转角度,让大家眩晕不止,“一边吐,一边写记录”。武器集结、人员转移甚至动物迁徙都需详细汇报,“每一个细节都可能蕴藏着冲突信号”。
队员们在工作中以东方人特有的温和、包容以及设身处地的沟通方式,在苏丹和南苏丹都赢得了信任。
最奢侈的款待
中国维和警察勤勉敬业、温和亲切,在所在地都受到欢迎。任同喜说:“当地人一看到我们袖标上的中国国旗,就特别友好。”在南苏丹,常有部落首领送上当地最昂贵的“猴面包树”果茶。队员们知道,对于仍靠饮用收集的雨水生活的部落人来说,这是最奢侈的款待。
中国维和警察的工作也得到联合国官员的认可,有些队员不仅给当地警察培训,还为联合国各个战区的警察授课,任同喜受命参与培训教材的编写。经过7个月的适应期,杜牧成为第六战区代理司令,魏强和任同喜代理分局长,在各自工作岗位上作出令人满意的成绩。
为巩固南苏丹的和平与安全,联合国于本月9日设立南苏丹特派团。联合国驻苏丹特派团受命将于8月31日前撤离苏丹,目前撤至南苏丹首都朱巴的维和警察仍在等待下一步的派遣。
“不辱使命维和,不负重托报国,”一名老警员曾在中国维和警察的网站上这样写道。这是中国维和警察的信仰,也是对庄严警徽的承诺。(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