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华社开罗3月16日电通讯:“和谐互动,才能互利共赢”——记中埃苏伊士经贸合作区
新华社记者王雅晨 田栋栋
三月的中埃苏伊士经贸合作区,草木葳蕤,红花锦簇,掩映着埃及泰达投资公司的七层大楼——这里的春天显得洁净而恬淡。
虽然埃及刚刚经历过新一轮骚乱和冲突,但这并没有阻碍大批中国企业赴埃投资的计划。据了解,天津格兰德番茄酱项目、浙江台州玻璃器皿项目、石家庄塑化门窗项目和山东百花源地毯项目等准备来到这个中埃合作的工业园区内扎根。
埃及泰达投资公司负责苏伊士经贸合作区的开发和运营。这个于2008年9月启动开发建设的经贸合作区,四年多来,在埃及当地为“走出来”的中国企业搭建了一个良好的投资发展平台。
据埃及泰达投资公司下属公司“中非泰达投资股份有限公司”执行总经理魏建青介绍:“截至目前,合作区内已进驻企业和机构45家,共吸引投资额近6亿美元,为当地提供了一千多个就业岗位。”
在园区“安家落户”的巨石埃及玻璃纤维股份有限公司仅第一期工程便可在当地提供一千个工作岗位。公司总经理周刚说,玻纤产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后续工程还将继续提供2600个工作岗位。不仅如此,每增加一个玻纤产业岗位,将带动上下游企业至少增加三四十个岗位。“目前已经开始对上游原材料企业产生拉动效应,矿产、制造业等领域的埃及当地企业每年至少能从巨石集团的采购投资中获益一亿埃镑(约合1480万美元)。”
越来越多的制造类中国企业奔赴埃及植根与发展,填补了当地的产业空白,带动了当地的工业化发展,也为当地提供了更为良好的就业机遇。
穆罕默德·艾布是埃及泰达投资公司的总经理助理,他向别人介绍自己时总是习惯先说中文名字“大诚”。能说一口流利中文的艾布在公司上班时西装革履,戴着精致的手表和眼镜。他介绍说,自己毕业于艾因夏姆斯大学,在中国浙江留学读研究生,通过招聘来到泰达公司,现在的月薪能拿到将近5000埃镑,比起埃及动辄要兼职两三份工作才能养家糊口的普通民众,无疑要高出一截。
除了薪酬,令艾布感到特别满意的还有公司的企业文化。他说:“泰达公司在管理方面很不错,不管是中国员工还是埃及员工都能融洽相处,不会有隔阂。”
埃及泰达投资公司董事长刘爱民说,应当用先进的管理理念和良好的企业文化来帮助当地埃及员工融入中国企业。“在这个问题上我们先前也遇到过不少困难和阻碍,现在有了经验之后,已经能更好地让当地埃及员工和中国员工一起合作。”
对于中国企业带给埃及当地的积极影响,刘爱民这样解释:“中国企业的高标准和严格要求,促使了当地合作企业的理念转变。从前,这些企业很难有一个严格标准,现在按照中国企业的标准做,他们能发现不仅符合要求,甚至成本还降低了,从而开始转变自己的发展理念。”
除了提供就业岗位和促进发展理念的转变,苏伊士经贸合作区还为园内企业建设了优良的硬件配套设施,以更好地服务埃中员工。
截至目前,苏伊士经贸合作区内的1.34平方公里厂区已全部建成,并建设了近8万平方米的12栋标准厂房、1.5万平方米的苗圃公园、近4万平方米的综合配套服务区,景观和服务功能较之从前有较大提升。园内还为企业员工配备了蓝领公寓、足球场、篮球场等公共设施。
刘爱民说:“应当把企业看作一个有机体,先炼好内功,再与外界形成良好和谐的互动,秉承这样的观念才能更好地让中国企业和埃及进行合作,达到互利共赢。”(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