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首尔——在一场快速相亲活动中,当满怀希望的单身男女从一张桌子换到另一张桌子介绍自己时,32岁的消防员朴昌源(Park Chang-won,音译)却越来越郁闷。
他浓黑的眉毛令他看起来闷闷不乐,轮到最后一张桌子时,他只是介绍了自己的姓名和年龄,之后便陷入了沉默。
- 检视大图
Jean Chung for The New York Times
今年5月,在首尔举办的一次相亲活动。
- 检视大图
Woohae Cho for The New York Times
首尔相亲活动上的年轻人。政府对日益下降的出生率和人们期望变化深感担忧。
朴昌源后来说,「我从一开始就觉得别扭。」他解释说,他一辈子都主要和男性打交道,上男校,之后去部队,现在又是一名消防员,这一切都让接触女人变得难上加难。
在其他任何地方,朴昌源的约会难题可能都与他人无关。但在韩国,这个因出生率急剧下滑而头疼,但同时却又仍受制于婚配观念的国家,解决单身问题已成为这个国家的头等大事。政府在全国范围内组织了几十次相亲活动,朴昌源参加的速配活动只是其中之一,是由政府这个最不像媒人的媒人赞助的。这些活动或许就是这种担忧最明显的一个表现。
在这个恋爱包办正在成为过去时的国家,保健福祉部(Ministry of Health and Welfare)于2010年开始提倡相亲会这种做法。在时任长官全在姬(Cheon Jae-hee)的热情带领下,该部在那一年共举办了四次相亲会,让部里的员工与当地公司职员联谊,在媒体上引起轰动。全在姬还主持了在相亲会上相识并结合的第一新人的婚礼。在婚礼前刊出的一篇杂志特写文章中,那名31岁的准新郎再三感谢政府,并称不知道生两个孩子能不能满足大家的期望。
从那时起,这种相亲会的赞助责任便基本转由部级下属机构和地方政府承担,这些地方可以通过组织促进结婚、生育的活动来赢得经济上的回报。组织朴昌源所参加相亲会的市政府已经被首尔市立为模范。政府资助的组织韩国人口计划联合会(Planned Population Federation of Korea)则取得了另一种胜利:该组织通过组织相亲会来消除以往成就的影响,因为害怕韩国的繁荣会被人口增长拖后腿,该机构曾鼓励男性做输精管切除术。
政府官员并不是唯一试图取代许多年轻人心中日益过时的传统媒人的机构。害怕在老龄化社会中面临劳动力短缺的企业,也开始取消禁止办公室恋情不成文的规定,有一些公司还向婚介服务机构付钱为员工介绍对象。大学生则迫不及待地上网组织大规模相亲活动,比如去年冬天在首尔市中心举办的那次快闪盲约活动,这次活动吸引了大量的媒体报道。而企业家也开始开办酒吧,服务生则充当介绍人。
此外,还有那些网上约会服务,但是很多韩国年轻人依然不习惯自己去寻找伴侣。大多数人更喜欢依靠公司,让公司拿他们的信息去配对。
但是,到目前为止,这些努力的结果喜忧参半。韩国社会是以熟人群体为中心构架起来的,比如同乡关系以及在学校和公司结下的友谊,这样一来,在没有正式介绍以获得家庭认可的情况下,接触潜在的结婚对象依然很难,甚至是对那些热衷这一观念的人来说也是如此。
29岁的梁崇模(Yang Sung-mo,音译)来参加为单身人士举办的酒吧活动,上衣口袋里放着精致的紫色手帕,他说,「我一般和朋友介绍的女孩约会,不过今晚我来这里看能不能自然地遇到什么人。不过,我怀疑这会成功,除非有人介绍。」
一些社会学研究者表示,上世纪80年代以前,年轻人一直依赖媒人和家庭关系来寻找伴侣。许多人都生活在世代居住的村庄,父母很容易能给子女找个门当户对的伴侣。当时考虑的因素包括:家庭地位,以及算命先生根据生辰八字测算的匹配度。
随着韩国的工业化引发人群向城市迁徙,这种做法日渐式微。远离传统关系网的家庭转而求助于日益增多的婚介机构来进行背景调查。年轻人则求助于朋友,朋友在其间扮演的角色极其重要,成功的话会在婚礼上收到答谢礼。(标准的答谢礼包括定制的套装和礼金。)
不过近年来,受到西方影响的城市年轻人开始抱怨,就算是朋友介绍的不太正式的相亲见面也会有压力。
在首尔的蓝番茄酱酒吧(Blue Ketchup Bar)里,29岁的李守成(Lee Su-seong,音译)和一群朋友一起紧张地等待着,他说,「我希望能遇到有感觉的人。 」在这里,侍者会传递爱慕者送出的「丘比特卡」来打破僵局。
梨花女子大学(Ewha Womans University)的社会学教授韩仁熙(Hahm In-hee,音译)说,这种非传统方式的困难之处在于,社会还没有准备好迎接这样激烈的变化。
「对韩国人而言,搭讪或交往完全不认识的人是种很陌生的感觉,」她说,「不知道对方的父母和家乡等信息,就与之接触,这是非常别扭的。」
在所有正在尝试的新方法中,快闪失败得最彻底。尽管天寒地冻,还是有3000名年轻人出现在了硕大的汝矣岛广场。下午3点24分,他们的手机响了,标志着可以开始寻找约会对象了,但人群中出现了集体紧张。(由于家长担心有性侵犯行为,警察被派到活动现场进行保护,更是扫了兴。)
活动10分钟后就草草收场,不过组织者宣称,约有100对年轻人成功地安排了首次约会。
地方官员等人认为,问题的核心是韩国人太急于求成了。随着韩国迅速现代化,许多城市年轻人不仅对包办恋爱不满,也对朋友介绍的约会不满。朴昌源没有参加家人安排的相亲,不过他表示,在朋友安排的无数次相亲见面时,他都是有一搭没一搭、结结巴巴地说着话,不是对方看不上他,就是他对别人没兴趣。
尽管如此,他这样的多数韩国年轻人还是不适应通过随意约会寻找伴侣的西式概念,而且与陌生人搭讪从而开启一段有意义关系的想法也让许多人感到害羞。
但社会习俗正在缓慢地转变。社会学研究者表示,年轻人对婚前性行为的态度大多比上一代人更开放。而且,由于多数人婚前与父母一起住,他们会想法设法逃脱家长的监视,包括躲进情人旅店。不过,这些变化没能撼动通过恰当的介绍来形成严肃关系的需求。
遇见未来伴侣的难度已经让韩国人越来越显著的晚婚趋势进一步加强。分析人士称,随着年轻女性获得更好的工作,许多人不愿放弃工作来陪伴子女在一个竞争超级激烈的教育体系中奋斗,同时还要照顾年长的公婆。
2011年,韩国女性和男性的平均初婚年龄分别达到了29.14岁和31.8岁,而1990年的这两项数据分别是24.8岁和27.9岁。生育率也已降至每名女性生育1.15人,在全球最发达国家中最低。
年轻人和研究人员表示,随着生来富裕的这一代韩国变得更加崇尚物质和地位,情况已进一步恶化。
组织快闪活动的柳泰赫(Yu Tae-hyeong,音译)说,「韩国女性太挑剔,要求太多,包括男方上什么样的大学,是不是有车等等。」他还称,男性更关心的是女性的长相。
几名年轻人表示,截至目前,政府组织的相亲会证明是新旧结合的最佳案例。地方官员进行相亲式的彻底背景调查,等到每个人都通过之后,官员就会鼓励他们自由接触。
这并没有给速配派对上不走运的朴昌源带来多少慰籍。
最后,组织者问有没有人愿意当众表态最想与谁约会,他抛弃了所有的矜持,指向了一名笑容颇有感染力的女性,因为她没有试图隐藏自己的牙套,让他有了好感。然后,他跪下来给她献上了组织者提供的花束。
她用双手遮住了脸,拒绝透露自己的电话号码。后来,她和朋友一起同一群男青年离开了。朴昌源没有受到邀请。
「我想,我还会继续通过朋友介绍,」他后来说,「不过我认为,祈祷才是唯一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