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分享| 关注中国| 逆耳忠言| 不平则鸣| 情感天空| 健康生活| 流行时尚| 保险理财| 讽刺幽默| IT与游戏| 信息交流| 华发移民| 华发工作| 摄影美图

社会聚焦| 旅游天地| 娱乐八卦| 音乐视频| 校友互动| 网络社区| 房屋安家| 教育培训| 中医瑰宝| 专栏作者| 科技文化| 华发留学| 华发红娘| 关于本站

华发网China168.info海外中文门户网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569|回复: 0

特写:棚改改变了“矿嫂”人生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9-23 12:09: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新华社太原9月23日电  特写:棚改改变了“矿嫂”人生

      新华社记者张晶 韩洁 魏飚

    打开K歌软件、戴着耳机、对着麦克风,看着QQ聊天室的朋友们鼓着掌打拍子——纪鞠萍正坐在电脑前深情歌唱,一首《我曾用心爱着你》让她成为“大同丑丑家族俱乐部”音乐爱好者群的焦点。

    41岁的纪鞠萍是山西同煤集团的一名“矿嫂”,丈夫孙贵20多年前就来到矿上工作。2008年,他们告别了在矿上的十几平方米的平房,搬进了80多平方米的新家。爱美、爱唱歌的她,终于摆脱了终日灰头土脸的生活。

    过去,天一亮她就要出去拾柴火生炉子,担水要走两里地,一倒烟囱浑身又黑又脏……这也是像她一样的“矿嫂”们日常生活的状态。她们大多没有工作,又深知丈夫的艰辛,于是默默无闻地在家打点着一切。

    “当时用扁担挑水,夏天两桶水挑回来还能是两桶水,冬天就惨了。路两旁都是家家户户随意倒的脏水,天一冷就结成黑的冰块,人经常被滑倒,水就白挑了。”纪鞠萍说。

    2006年,同煤集团开始启动“棚户区”和“沉陷区”改造工程,将安置8.8万户矿工家庭。今年国庆节前,最后一期住户的新房钥匙将发放,矿工们将陆续搬进宽敞明亮的新楼房。

    自来水、暖气、天然气、网络、家用卫生间等这些城市人看来稀松平常的居家环境,却大大解放了“矿嫂”们的生活。超市、商业圈、广场这些“新鲜”的“社区环境”,也大大提升了她们的幸福指数。

    “以前很早就得回家烧火做饭,现在有了天然气,一点就着!”纪鞠萍说,她现在上午跟姐妹们逛街、逛超市,下午就在家上微信、刷微博、在当地的音乐爱好者聊天群里唱歌。用她的话说,“终于找到组织了”!

    在纪鞠萍生活的恒安新区,记者还见到了56岁的李海鹰。之前一直在矿区街道从事妇联工作的她,在小区里组织成立了秧歌协会、戏曲协会,还编歌曲、教广场舞。退休后的她天天忙得不亦乐乎。

    李海鹰告诉记者,刚住进来时,大部分“矿嫂”还是跟以前一样,闲下来就聊天、打麻将。她就想着,要让姐妹们的生活丰富起来。

    “我带着音响来到小区的广场,要教大家跳舞,没人理还笑话我。”李海鹰说,刚开始只有两三个人愿意跟着学。她就自费买了一些舞服,“我跟她们讲,日子越来越好,咱们就是得漂漂亮亮的。”

    慢慢地,越来越多“矿嫂”加入了广场舞的队伍。扭秧歌、跳交谊舞、练健美操……据了解,目前广场舞的队伍已突破300人,“有时候都站不下。”

    棚改,实现了矿区家庭的安居梦,更是解放了矿区的“半边天”。她们走出狭小的灶台,走上广场,走到超市、商厦、电影院里,走进城市人的生活。

    “以前侄女给我买件蝙蝠衫我都不敢穿,在棚户区穿成那样自己都觉得奇怪。现在,大家都开始打扮上了,老伴说我越过越年轻!”69岁的矿嫂王梅花说。(完)

中国城市棚户区改造破解公共服务难题

    新华社北京9月23日电题:中国城市棚户区改造公共服务配套三解

    新华社记者

    出行难、上学难、就医难、购物难……中国正在不断提速的新一轮棚户区改造中,不仅是住房本身,破解与之相关的一系列公共服务难题也是一大重点,棚户区居民“住得进”后还应“住得稳”。

    中国棚户区改造已启动近10年,从比例较大的城市棚户区改造看,中心区的棚户区都已基本改造完毕,目前主要集中在商业开发价值较小的城市区域,异地安居的也较多,这就需要对公共服务配套提早并集中规划。

    陕西西安棚户区改造办公室主任贺登峰说,旧的棚户区居住环境差,基本没有公共服务配套,现在的住房改造中,例如西安市东窑坊社区,在初期计划时就考虑水、电、气、采暖以及交通、幼儿园、商业、广场等配套,这也最大限度地实现省钱、省力。

    “棚户区改造是个社会化工程,政府主导的突出作用就体现在统筹规划上,不仅把棚户区的公共服务配套纳入棚户区改造的整体中考虑,也纳入到城市、垦矿林区的总体规划中设计,与城市经济建设、环境治理、整体功能配套统筹协调。”中国房地产研究会副会长胡志刚建议。

    棚户区改造,不仅要改善棚户区居民的住房条件,也要改善其生活环境,让生活更便利。在世界上,一些国家针对贫民住区改造,主要以改善和完善公共服务为主,从整体上不断提高贫民区居民的生活质量。

    早在上个世纪90年代,一些国际学者就发展中国家贫民住区政策的分析中就提出,应该加大对贫民住区的投入,完善住房金融系统。

    财政部财科所副所长白景明认为,棚户区改造中,改善公共服务配套需要发挥政府与市场两只手的作用,政府要增加对棚户区新建社区中交通、学校、医院等资金的投入,将基本公共服务搞好,然后通过不断优化政策措施,让民营资本顺利进入,比如鼓励一些有针对性的银行贷款等。

    目前,中国在公共服务配套资金上分属多部门管理,较为分散,对这些资金进行整合,形成一个“资金池”,可以有效推进棚户区公共服务配套建设,不断进行完善。比如,江西高安市华林山垦殖场将棚改配套、中小河流治理、移民等资金统筹使用,不仅增加了垦区危房改造的配套投入,也撬动了集镇建设。

    中国棚户区往往是基于诸多复杂历史原因自然形成,老人、低收入者偏多。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为棚户区居民新建的小区物业费一般非常少,这不是长久之计,易造成公共服务配套资金短缺问题。

    事实上,棚户区改造不是局限于改造住房,而是以住房改造为抓手,综合解决居民住房、就业、救助、社会保障等问题。从长远看,要着眼于扩展就业,增加低收入家庭收入,加大市场运作力度等。

    一些专家也建议,棚户区改造中要更多地着眼于居民的发展诉求,从内部与外部,短期与长期,硬件与软件着眼,比如构建社区组织、加强就业培训等,完善社区管理机制。

    从实际情况看,加强棚户区公共服务的建设,具有很强的辐射作用,可增加整体社会福利。例如,辽宁2004年启动棚户区改造后,不仅城市公共服务整体功能提升,也拓宽了发展空间,整体上带动了社会就业。(记者何雨欣、石志勇、方栋、王志)(完)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用户须知|小黑屋|法律申明|隐私通告|华发网海外版china168.info

GMT-6, 2025-1-16 10:05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