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华社太原10月2日电(记者刘怀丕)沟沟梁梁上满眼青绿,累累硕果压弯了枝头,半山坡上那一排窑洞高挂着大红灯笼……在苍茫的黄土高坡深处,走进山西省晋中市的小五台生态庄园,给人“柳暗花明又一村”之感。
“之前这里雨水少,种了庄稼难长成,周围全是光秃秃的黄土山。”小五台生态庄园女庄主左青燕说,“我承包了之后,打井修灌溉设施,忙乎这么多年才收拾出了个样来。”
随着中国城镇化加速推进,移民搬迁步伐加快,造成大量“空壳村”出现和荒山、荒地等资源被闲置。为盘活农村闲置资源,中国各地探索发展生态庄园经济,逐步走出了一条新路。
山西省左权县营圪道自然村就是一个典型,该村位于太行山深处,原有居民15户56口人,耕地300亩,荒山、荒沟、荒丘、荒滩等“四荒”总面积3000亩。由于山大沟深,老百姓生产、生活不便,营圪道村在2004年实施了整体搬迁。
移民后,村庄原有的大量资源被闲置,老支书陈拉成看在眼里疼在心里,就动员子女们集资创办了日月星生态庄园。经过几年治理,复垦耕地300亩,开发宜林荒山2500亩,栽植树木70多万株。
“整个庄园先从植树造林做起,有了绿色接着发展了养殖,养殖产生的粪又回归土地滋养绿色,这就形成了一条生态循环链。”日月星生态庄园一位负责人介绍,庄园在2012年的林果、养殖、住宿餐饮会议接待总收入已达215万元,在庄园开发过程中还为周边100多户农民提供了就业机会。
左权县是晋中市发展生态庄园经济的源头,这种发展模式现已在该市全面延伸开来。目前,晋中有600多位民营企业家,累计投资38亿元建起了630多处生态庄园,开发经营面积达到70多万亩。事实上,生态庄园的发展模式在全国也已遍地开花,浙江、福建、辽宁等省都在探索中取得了良好效果。
晋中市生态庄园经济的主要推动者、晋中市统战部部长孙光堂说,生态庄园经济引导社会能人和工商资本,依托移民搬迁遗留下来的耕地、“四荒”等资源,以多元化方式筹集社会资本,以租赁、购买土地使用权等形式集中流转土地,以建设生态文明为目标,探索出了农业产业开发与农村经济发展的新模式。
“生态庄园这种模式,社会有需求,农民有利益,投资者有意愿,发展前景非常广阔。”国家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副主任乔润令说,“不过,各地还应做好整体规划,避免产业发展趋同,同时防止利用农村土地搞房地产开发,平衡好外部资本大开发与本地农民小开发之间的关系。”(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