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分享| 关注中国| 逆耳忠言| 不平则鸣| 情感天空| 健康生活| 流行时尚| 保险理财| 讽刺幽默| IT与游戏| 信息交流| 华发移民| 华发工作| 摄影美图

社会聚焦| 旅游天地| 娱乐八卦| 音乐视频| 校友互动| 网络社区| 房屋安家| 教育培训| 中医瑰宝| 专栏作者| 科技文化| 华发留学| 华发红娘| 关于本站

华发网China168.info海外中文门户网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347|回复: 0

新京报:“燕京学堂”之争里的“民主”与“科学”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7-11 00:56:5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及时语


  北大“燕京学堂”计划引争议,就在于“发展诉求”跟文化记忆遗失之忧的碰撞。对北大而言,这次争议未必就是坏事,关键在听计于师生,并科学决策。
  这两天,北大再次引起高度关注。7月9日,针对燕京学堂选址等相关问题,北大召开专题咨询沟通会,校长、副校长、基建部负责人等均到场,与师生面对面
交流。

  事实上,去年年初,北大就传出将建住宿式学院“燕京学堂”,打造“中国学”硕士项目。但真正引争议的导火索,是今年5月北大启动该计划,选址确定在静园六院。随后网上流出修缮效果图,被指像高级会所,引发热议。

  应看到,作为全国最顶尖的学府,北大总能聚拢公众眼球:从北大南墙的拆掉与重建,到北大三角地的消失……但即便如此,也无法解释,为什么“燕京学堂”计划会在校内外引发这么大的争议?在某些北大的师生、校友及主政者看来是“聚精会神谋发展”的做法,怎成了“认认真真搞破坏”?简单说,争议点有两个,套用当年发轫于北大五四运动倡导的两个词,就是“民主”和“科学”。

  所谓“民主”,主要是程序透明公正。按理说,大学的重要校务工作在决策时,应多问计于师生针对质疑及时回应、良性互动。从这个角度看,北大此次不管是从重视程度上,还是沟通形式上,都可圈可点,还公布了专门的沟通电话,这些被称为“近年来并不常见”。据北大校方称,之前曾与学生、教职工代表举行了不下10场座谈会,随后学堂建设才进入论证程序。但从目前一些质疑来看,某些异议还是未能进入座谈会的交流框架内。

  实质上,大量质疑声其实更集中在“科学”层面——担心会动“祖屋”、占绿地,让旧建筑原貌不再。对此北大校方回应:建筑的外观和基本支撑不会做出改动,并指出此前的效果图和现在实体不同,“让大家误会了”。此外,一年制的“中国学”,如何以职业化教育模式打造中国文化研究的高地,也成疑点。

  在这方面,决策也理应顾虑到师生情绪。应看到,静园草坪承载着很多学生的隽永记忆,而“六院”均为品字形布局,建筑均为老式砖木结构,部分建于1926年,素有北大“祖屋”之誉。北大温儒敏教授曾著有《书香五院:北大中文系叙录》,书中所涉故事,大多发生在静园。也难怪,不少北大师生视静园为“北大精神所在”,希望校方保留静园原貌。

  说到底,建有建的理由,反对有反对的缘由,但对北大而言,这次争议未必就是坏事,关键看采取什么态度和方法,来打量燕京学堂计划,如果利用好,就是一次绝好的机会,一方面,充分听取师生与校友们的意见,尤其是那些异议,另一方面,尽可能听取这些意见中的合理成分,修改或优化原先方案,磨刀不误砍柴工,把争议解决在方案付诸实施之前。如此,不仅可以更好地推动燕京学堂计划,也是北大精神的一次彰显。

  □新京报评论员 高明勇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用户须知|小黑屋|法律申明|隐私通告|华发网海外版china168.info

GMT-6, 2025-1-18 03:00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