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分享| 关注中国| 逆耳忠言| 不平则鸣| 情感天空| 健康生活| 流行时尚| 保险理财| 讽刺幽默| IT与游戏| 信息交流| 华发移民| 华发工作| 摄影美图

社会聚焦| 旅游天地| 娱乐八卦| 音乐视频| 校友互动| 网络社区| 房屋安家| 教育培训| 中医瑰宝| 专栏作者| 科技文化| 华发留学| 华发红娘| 关于本站

华发网China168.info海外中文门户网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753|回复: 0

透视中国民生“新短缺”:养老院床位排到数年后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7-13 18:49: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地铁太挤,想买辆私家车,但一些城市摇号了;为让孩子上个好学校,一些家长不得不购买天价学区房;想给父母找家放心的养老院,怎料公办养老机构的床位要排到数年后……随着社会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民生需求发生了巨大变化,我国一些地方和领域出现了民生“新短缺”。


  与二三十年前生活必需品的短缺不同,“新短缺”是社会发展进步后,老百姓对民生服务、民生产品多层次、多样化需求的集中反映。这种“新短缺”也体现了民生建设从保障到改善的阶段性特征。

  面对民生“新短缺”的挑战,我们应该如何应对,不断满足人民提升生活水平的新要求?带着这一问题,半月谈记者深入安徽、天津、北京、陕西、江苏等省市,进行了深入调研。

  透视民生“新短缺”

  近年来政府不断加大在民生领域的投入,一些地方和领域在保障了基本民生需求之后,老百姓产生了更高层次的民生新需求。当下,部分民生新需求也正遭遇“新短缺”。这种民生“新短缺”有着什么样的表现和特征?记者进行了采访调查。

  出现民生“新短缺”

  女儿刚1岁多,家住天津的张彤就已经为孩子上幼儿园的事发起了愁。“小区里倒是有一个幼儿园,但是属于民办,规模小。我去看过,无论设施还是老师都不行。”

  在张彤看来,教育公平说了很多年,但从幼儿园到小学、中学,民办与公办、公办普通校与优质校之间差距仍然不小。“虽说现在教育水平普遍在提高,但谁不想自己的孩子上更好的学校?上好的幼儿园、小学、中学,才更容易上好大学,以后找到好工作的几率也才会更大。”

  张彤道出了很多人的心声。随着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和高等院校录取率的提升,不少地方上学难已经被上好学校难所取代。由于历史和现实的种种原因,优质教育资源大都集中在大中城市、好学校大都集中在老城区,择校已经成为不少孩子家长的“心病”。

  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方案要求,到2015年19个大中城市将实行100%的小学划片就近入学,90%以上的初中实现划片入学政策。由于优质教育资源过于集中,因此在很多家长看来,“就近入学”更像是“买房入学”。在北京,位于西城区新文化街的实验二小附近的学区房价格已经超过每平方米10万元,远高于周边非学区房的价格。

  在不少家长为孩子上学焦头烂额之时,安徽小伙子陈晨正在为有一套房子结婚而发愁。

  28岁的陈晨在南京已经打拼5年,月入3000多元,工作稳定,有一个相恋3年多的女友。最近一两年,只要一想到买房,他就不免愁上心头。陈晨告诉记者,自己与女友已习惯了南京的生活,很想在这儿安家落户,可房子价格这么高,工作这几年,他们手上的积蓄连首付都不够,父母在农村,也帮不上什么忙,真不知怎么办才好。小伙子对记者感叹,对于他们这些想融入城市的外来务工者来说,房子是最大的短缺。

  南京的陈晨想买房,北京有房的屈女士想买车,但光有钱也买不到车。

  家住北京西二环的屈女士,在北六环附近上班,因为交通不便,她每天不到六点就要起床,地铁加公交再加小三轮,折腾两个半小时才能到达单位。实在受不了每天耗费5个小时在路上,她决定买车。

  从2012年3月开始,屈女士就坚持不懈地参与摇号,但至今没摇到。“我随手一扒拉,朋友圈儿里就有三五个摇号两年以上的‘摇’族。攒的车钱,也从够买捷达,增加到够买迈腾了。”不仅北京,如今天津、杭州等城市也开始实行机动车购车摇号。

  购车指标,屈女士还可以继续等下去,但对于另一部分人来说,有的事是等不起的。家住北京朝阳区的赵女士已过古稀之年,几年前唯一的女儿去世了。她与老伴想找一家养老院养老,可一打听,等待入住区里公办养老机构的时间少则两三年,多则七八年……

  民生“新短缺”的背后

  在陕西省社科院副院长石英看来,不同于物质上普遍的、绝对的短缺,目前一些地方和领域的“新短缺”,带有明显的相对性、结构性特征。“同时社会阶层的分化,使得民生‘新短缺’的概念内涵更加复杂。”石英说。

  民生“新短缺”是优质资源短缺的集中体现。这其中尤以教育为代表。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钟秉林表示,优质教育资源严重短缺已经成为当前我国教育领域的主要矛盾。社会广为诟病的学生课业负担过重、办班热、择校热、高考移民等现象之所以屡禁不止,其背后深层次的原因,就是学生和家长对优质教育资源的激烈追求。

  专家表示,优质资源的短缺,具有明显的结构性特征。以医疗为例,据统计,2011年我国县级医院占全国医院总数的近50%,覆盖人口超过9亿,且绝大多数是农村人口。与很多大城市三甲医院就医人群“汹涌”、周边交通拥堵不堪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许多县级医院因为缺少人才、设备而门可罗雀。这种由于资源布局不合理导致的结构性短缺问题,在房地产领域也表现得较为明显。

  专家表示,在一些房价高企的城市,实际情况是,一部分人手里有不止一套房,一部分人争先恐后要买第二套房,还有一部分人买不起房。我们在增加保障房供给的同时,要让房屋真正流动起来,在持有环节增加税负才是解决结构性问题的关键。

  同时我们要看到,一些原本不稀缺的资源由于我们忽视了发展的科学性,也会出现短缺。比如,粗放型发展造成的生态环境问题,就会使得原本优质、充足的自然产品也面临不断减少的窘境,进而产生民生“新短缺”。北京师范大学政府管理学院院长唐任伍认为,环境污染是我国一些地区只顾发展经济、忽视生态建设的必然结果。干净的空气、放心的饮用水等正成为日益稀缺的资源,这是粗放式发展的代价。

  民生“新短缺”的新特质

  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认为,在初步解决温饱、实现小康以后,人们的需求进一步发生变化,由主要是解决温饱转变为着重就业、公共卫生、基本医疗、义务教育、社会保障、食品安全、环境安全等等。新阶段的突出矛盾表明,当前我国已处在从初步小康向全面小康社会过渡、从生存型社会向发展型社会转变的关键时期。这个判断也揭示了公共产品短缺的新特质。

  唐任伍分析说,民生需求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可以划分为民生保障、民生改善和民生发展三个阶段。我国现在基本上处于保障阶段,并正逐步向民生改善过渡,很多问题也是在这一过渡期显现出来的,是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民生需求不断提升的体现。

  以安徽省为例,从其近年来民生工程内容的变化,我们就可以看出民生需求变化的图景。2007年安徽实施的民生工程仅包括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新农合、城乡义务教育经费保障、计划生育家庭扶助等12项内容,到2014年,民生工程实施项目扩容至33项,不仅涵盖教育、医疗、养老保障等方面,还新增了农村清洁工程、公共文化场馆开放、生活无着人员社会救助、乡镇公办幼儿园建设、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农村公共文化专项建设等。

  安徽省财政厅民生办负责人介绍,从民生工程项目的变化可以看出,政府民生投入的覆盖面在不断扩大,这反映了老百姓民生需求的不断提高。

  专家表示,民生“新短缺”的出现,也带有城镇化建设的阶段性特点。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数据显示,我国农民工总量约2.6亿,20%的农民工子女无法入读全日制公办中小学校,参加除工伤保险之外的其他城镇职工社会保险的比率均未超过30%。大部分地区未将农民工纳入住房保障对象。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李义平认为,我国城镇化在加快,但部分城市在教育、住房和社会保障等方面明显准备不足,这也表明,城镇化需要有更加科学合理的设计,社会公共服务要与城镇化进程协调发展。但我们也要看到,解决这些问题是需要一定时间,需要一个过程的。

  受访的专家认为,面对结构性和阶段性的民生“新短缺”,需要政府进行合理规划,统筹发展,在加大投入的同时,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同时政府应促进公共资源更加科学合理地分配和布局,逐渐补齐短板。

来源:中国新闻网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用户须知|小黑屋|法律申明|隐私通告|华发网海外版china168.info

GMT-6, 2025-1-18 04:06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