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新网8月7日电 国家卫生计生委7日召开例行新闻发布会,介绍卫生计生科教工作进展情况和全国新农合大病保险相关情况。中国疾控中心院士徐建国表示,中国关于细菌性传染病的实验室监测网络技术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中国正在考虑建立更大的细菌性传染病监测网络。
徐建国指出,提升传染病应对能力的关键是提升检测能力、监测能力和科技支撑能力。从检测能力来说,就是病人来了之后可以很快的检测出来,这有两个指标:一是传染病专项可以实现三天内初筛300种常见病原体,包括一部分罕见的病原体,这就可以解决大部分问题;二是如果遇到更加难对付的问题,在我国国家级技术支撑单位,比如说中国医学科学院病原生物学研究所,可以筛选3000种以上病原体,实现对未知的、难以检测的病原体的检测,这两种情况是过去所没有的。他表示:“我国关于细菌性传染病的实验室监测网络技术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我们正在考虑建立更大的细菌性传染病监测网络。传染病专项监测网络实验室可以对症状进行监测,并对我国病原体的变化进行了很好的了解,这是我国以前所没有的。 ”
徐建国指出,科技支撑能力,包括应急研究能力、诊断试剂的研发能力、疫苗研发能力等,在传染病专项的支持下,有非常快的发展,对包括H1N1、H7N9等近年重大疫情的疫苗、诊断试剂等提供了强有力支撑,使传染病疫情防控能力得到很大提升。最重要能力的提高就是在我国出现应急的传染病事件的时候,我们的应对能力。以H7N9流感为代表,包括发现新的病原和应急研究提出的有效策略,使得2014年我们能够很好地控制H7N9的疫情。说明传染病专项建立这样的队伍在关键的时候国家还是可以信赖的。同时,我们在国际一流的专业期刊发表了几十篇高水平研究论文,所以在科技水平上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这和SARS之前相比是天壤之别。
此外,卫计委科教司副司长王辰表示,“十三五”期间,传染病专项将继续按既定方针推动实施。另外,医学界的专家也很关注除了传染病之外的一个问题,就是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防治问题。传染病是一个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同时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四大慢病,包括心脑血管疾病、肿瘤、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和以糖尿病为代表的代谢性疾病,这都是很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所以我们现在通过中期的评估,很多专家提出跟有关部门建议,在“十三五”期间可以设立关于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专项,这还在动议中。
来源:中国新闻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