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多达30次。
这是8月20日,在纪念邓小平诞辰110周年座谈会的讲话中,习近平提及“改革”的次数。
我们现在纪念的邓公,当年曾一针见血地指出,“如果现在再不实行改革,我们的现代化事业和社会主义事业就会葬送”。这句话,今天依然有效。
改革,是中国的宿命,是“全面深化改革元年”2014年乃至未来多年的最大关键词。改革,也是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念兹在兹的课题。
习近平担任组长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今年已开了4次会。现在,跟不上小组的思路,就OUT(英文,落伍之意)了。
小组的思路中,有改革的逻辑。首先是不打无准备之仗,循序渐进。4次会上,改革的人事准备、行事规则、工作要点、方案意见,有的确定,有的审议通过,有的已经审议,剩下就看落实。其次是责任明确。如第二次会议上,通过了《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2014年工作要点》,明确了今年改革的任务和重点。习近平强调,要把工作要点确定的任务逐项明确责任单位、责任人、时间进度。
小组的思路中,有改革的重点。无论财税体制改革、户籍制度改革、司法体系改革,还是中央管理企业主要负责人薪酬制度改革、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等,无一不是改革的重点,改革就要拿硬骨头开刀练手。时代演进,舆论格局发生变化,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就顺理成章地成为新的改革重点。
小组的思路中,有改革的规则。“治国者,圆不失规,方不失矩,本不失末,为政不失其道,万事可成,其功可保。”小组第二次会上,习近平强调,凡属重大改革都要于法有据。对重大改革尤其是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改革决策,要建立社会稳定评估机制。具体到某项改革,如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习近平强调,要遵循新闻传播规律和新兴媒体发展规律,强化互联网思维。
小组的思路中,有改革的紧迫感。8个月4次开会,每次会议都有多个重大议题,这种频度的背后,是改革的紧迫感。
会议一开,方案一出,往往会生出各种讨论,这时还需要改革的定力。正如习近平所说,社会上很多意见和建议值得我们深思,但也有些意见和建议偏于极端。我们要洞若观火,保持政治坚定性,明确政治方向。
中国各地,各种领域的全面深化改革如火如荼。纷繁复杂之中,读懂中国的全面深化改革,一个比较理想的切入口是观察小组的会议。
当然,一分部署,九分落实。小组开了会,制定了好文件,只是万里长征第一步。小组的思路,只有转化为改革现实世界的强大力量,才更有意义。正 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