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源:新华网
日前,中央党校原副校长李君如在北京日报发表《历史性大反思和时代性大变动的深刻总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从哪里来的》一文,文章认为,进入新世纪之后,随着政策的放开、改革的深化、经济的发展,我国社会分层加剧,社会成员之间、城乡之间、地区之间以及经济与社会之间发展的不平衡问题突出了,社会矛盾增多了。针对这种情况,在我国总体上进入小康社会以后,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任务,并且把“社会更加和谐”作为其中一个重要目标提了出来。十六届四中全会后,党中央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由经济、政治、文化“三位一体”的布局,拓展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四位一体”的布局。也就是说,我们党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同时,把社会建设也纳入到工作全局中来考虑和部署了。在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决定后,十七大把“和谐”这两个字写进了党的基本路线。这样,我们的奋斗目标就由“富强、民主、文明”三个元素构成的现代化,拓展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四个元素构成的现代化。
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这四个元素是什么呢?实际上,就是我们国家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中追求的四大价值目标。通过这样一个历史的回顾就可以明白,党的十八大后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为什么会明确指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了。
来源:网络转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