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分享| 关注中国| 逆耳忠言| 不平则鸣| 情感天空| 健康生活| 流行时尚| 保险理财| 讽刺幽默| IT与游戏| 信息交流| 华发移民| 华发工作| 摄影美图

社会聚焦| 旅游天地| 娱乐八卦| 音乐视频| 校友互动| 网络社区| 房屋安家| 教育培训| 中医瑰宝| 专栏作者| 科技文化| 华发留学| 华发红娘| 关于本站

华发网China168.info海外中文门户网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374|回复: 0

高职生收入超名校生 985、211存废之争引爆网络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11-17 02:14: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源:新华社 


这场网络大讨论始于媒体援引中南大学校长张尧学在一次会议上的讲话称“国家把‘985工程’‘211工程’取消了”,一时坊间议论纷纷。随后,教育部辟谣了,称不会废除“211工程”“985工程”。然而,这并没有消弭对两项工程的网上争议声。

  梳理网上各类评论,“正反双方”争论的焦点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

  一是造成就业歧视。“985”“211”成为一些单位就业招聘设置的“门槛”,很多非“985”“211”高校学生认为这是就业歧视。网民“一人一步一路一生”认为:“现在工作真的很难找,用人单位动不动就要求必须是‘985’‘211’院校毕业生,让我们这些非此类学校的毕业生情何以堪啊!”然而,反对者则认为:“全世界的大学都分三六九等。这没有什么好争议的,否则就没有名校这一说了。”

  二是导致科研资金分配不均。有网民认为,这种重点工程的实施,使教育资源和资金向这些重点高校重点倾斜,一些高校占用“211”“985”的教育资源,却并没有做出什么大成绩,很多大学不比它们差,却无法享受应有的资源和机会。持相反观点者则认为,“985”“211”的学生也是通过自身努力才进入相关学校的,理应享受更好的教育资源。

  三是标签化认定“名校”易形成误导。有评论认为,虽然很多人说不清“985”和“211”是什么含义,但都知道这是官方圈定的优秀高校的代表。一些网民反映,普通本科面临生源质量下降和筹资能力有限等问题,很多教学活动的开展因此受限,继而造成高中教育不平衡发展,家庭教育成本增大。”不过,这一观点遭到许多“211”“985”名校学生的反对:我们高考付出了大量艰辛和努力,就是为了考名校,这种标签是一种合理的存在,激发了我们学习向上的激情。

  争论反映社会焦虑心理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郑风田认为,这一话题之所以备受争议,主要是因为现在社会越来越关注公平,而争论双方各有一定道理。

  赞成取消两项工程的人更注重教育的公平性,认为应该“扶弱不扶强”,弱势高校更应该得到帮助扶持,而不赞成取消者则主要是从教育效率的角度来考虑问题。东北大学青年教师齐鑫认为,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高校的发展也走到了十字路口,民众很想知道我国高等教育下一步怎么走、往哪走,围绕这两项工程的争论,正反映出公众的这种焦虑和期待心理。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认为,中国的教育生态仍有待改善。他表示,这些工程、计划,是行政部门按传统的行政计划思路管理高等教育,而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和国家教育规划纲要都明确要求,要深入推进教育管办评分离改革,落实和扩大学校的办学自主权。他认为,国家有关部门应该认真思考“985、211工程”的存废问题,并进一步清理其他教育工程、计划。

  高职生收入超名校生 高校改革何去何从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发布的《2014年教育蓝皮书》显示,我国高职高专院校初次就业率为78.1%,高于“211”和“985”院校的平均水平;工资方面,高职学生月薪平均起薪3291元,“211”高校毕业生平均起薪3157元,高职学生略高于重点大学本科毕业生。

  对此,郑风田认为,怎么吸引一些优秀人才去学技术,是亟需解决的一个问题。“现在有人建议把一半高校转为高职院校,这不失为一个很好的选择。过去,我国都搞一些学术性大学是不正常的,德国制造业之所以没有衰落,就是因为其很注重制造业人才的培养。”郑风田建议,中国要有一批大学侧重职业教育,也要有另外一个体系评价,不能和学术型大学混在一起。“现在中国是成绩较差的学生在进修职业教育,这是一个很奇怪的现象。”

  齐鑫则认为,社会需要学术人才也需要技术人才,更需要能将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人才。大学是一个教育、培养人的地方,单纯以就业率来衡量一个大学毕业生的质量并不科学。“大学毕业生能否学以致用、能否通过大学教育实现人生价值和目标、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能否统一,是衡量高校毕业生质量的一个维度。”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党委书记孔晓明表示,精英教育和大众教育不可偏废,“在精英教育方面,中国不缺大学,但缺少一流大学。“985、211工程”培养了一批出色的高校,这个品牌很重要,但需要引入竞争机制。现在要看看这些大学办得怎样、财政的投入产出比如何。或许,可以在‘985’‘211’学校中以10%的比例,实行末位淘汰制。”(记者汪伟 孙仁斌 吴燕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用户须知|小黑屋|法律申明|隐私通告|华发网海外版china168.info

GMT-6, 2024-11-28 20:41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