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来源:解放日报
12月8日,国际奥委会特别会议将在摩纳哥召开,表决主席巴赫此前公布的40条改革建议。改革建议包括降低承办成本、允许联合举办、创办奥林匹克电视台、利用新媒体推广奥运会等。
不用怀疑,奥运会仍是世界首屈一指的体育盛会,正处在诞生100多年来的黄金时期。自身发展并无障碍,奥运会为何谋求改革主动“变脸”?
居安思危 主动求变
2016年里约热内卢奥运会即将到来,尽管场馆建设略显迟缓,但人们并不怀疑,巴西可以举办一届成功的奥运会。对奥林匹克运动来说,自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尤伯罗斯商业模式主导之后,如今的奥运会既不差钱也不差人气,可谓一片繁荣。
不过,在盐湖城冬奥会受贿丑闻之后,国际奥委会就展露银币的另一面。作为一个非经济的、业余性质的组织,运作当今已经高度市场化的奥运会,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很多问题,比如规模问题、腐败问题。如今,冬奥会申办已经遭遇冷落,青奥会也不知该何去何从,这都需要国际奥委会重新审视。
新任主席德国人巴赫,显然有更为长远的眼光,他的办法就是逐步主动改革。巴赫强调,国际奥委会必须掌握改革的主动权,而不是被动地进行改变,“改变的原因是因为我们现在非常成功,如果不在成功的时候改革,改革将会十分被动”。
改革措施 利好中国
巴赫推行的改革方案,命名为“2020年奥运规划”,内容包括约40项提议,涉及广泛。提案包括建立一个全年数字电视频道、取消比赛项目数量限制以及东道主可以提议比赛项目等多个改革建议。
降低申办门槛,吸引青少年关注,这符合当今时代的发展潮流。巴赫推行的“改革40条”,看起来并非翻天覆地,但看得出一种全新运作的思路。改革计划一旦得以通过,奥林匹克运动不仅将打上巴赫深深的个人烙印,也对未来体育大赛的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
中国的北京、张家口正在申办2022年冬奥会,目前只剩下哈萨克斯坦的阿拉木图唯一一个竞争对手。国际奥委会的改革措施中,如降低承办成本、取消比赛项目数量限制、东道主可以提议比赛项目等,对一旦成功申办的中国,都是利好消息。
国内体育 需要求变
在大鳄国际奥委会主动谋求华丽转身时,以奥运会为终极导向的中国体育,不能依旧沉浸在自己唯金牌论的世界里,而是需要紧跟时代发展的潮流,进行积极有效的改革。
“全运会是小考,亚运会是中考,奥运会是大考”。这句话从某个层面,说明了中国的竞技体育更多是金牌体育。然而当今社会老百姓对体育的实际需要,其实是全民体育和职业体育。在这种巨大的差异面前,体育主管部门如何像国际奥委会那样主动求变,是未来中国体育改革的一个看点。
从另一个角度看,以奥运为模板的全运会,近年来出现了诸多乱象,也引发了强烈的变革呼声。如果我们国内最大的综合性体育赛事不接地气,自然难以聚拢人气,未来之路也只会越走越窄。
“如果你在驾驶者的位置上,改革就必须发生。如果你遭遇麻烦,很可能就再也坐不到驾驶者的位置上。因此,现在就是变革的时刻。”巴赫的感慨,也完全适用于中国体育的改革。
本报记者 陈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