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为青岛开辟了一条更为广阔的开放之路,在争当“一带一路”建设的先行军中,青岛在合作之路、发展之路、共赢之路上取得显著成果。记者从市发改委了解到,今年以来,青岛市加快融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截至6月底,已有11个项目入选国家“一带一路”重点项目库,列全省首位;吸引沿线国家到账实际外资额5.9亿美元,占全市的20.2%。
今年上半年,青岛市滚动完善“一带一路”重大项目储备库,筛选入库项目126个。同时,协调推进20个“走出去”项目加快建设,其中11个入选国家“一带一路”重点项目库,入选数量名列全省首位。
今年以来,青岛市加速推进“一带一路”人才国际化工程,组织70余名企事业单位代表参加第十四届国际人才交流大会,展示了青岛市“一带一路”引智成果,对接项目和人才需求166项,达成合作意向20个,现场签订合作框架协议3项。
青岛市围绕沿线重点国家、重点领域,建立了“一带一路”经贸合作重点项目库,共涉及72个项目,总投资达200多亿美元;目前,已有35个项目开工建设,14个项目签约,23个项目在谈。重点推动16个境外经贸合作园区项目建设,投资总规模约60多亿美元。全市已有6个境外园区纳入了商务部境外园区重点项目库。1至5月份,青岛市对沿线国家投资额7.6亿美元,同比增长3.7%;吸引沿线国家到账实际外资额5.9亿美元,占全市的20.2%。
加强对“一带一路”提供金融服务。上半年,国开行向海尔集团发放33亿美元贷款,支持其完成中国家电企业最大海外并购交易,总金额达55.8亿美元;交通银行青岛市分行联合巴西BBM,为中车四方的巴西圣保罗城市轨道交通项目提供金融服务,合同涉及9000万美元;中国银行青岛市分行为青岛汇金通电力设备股份公司开立合计2400万元的非融资性保函,
助其开拓以巴基斯坦、缅甸、加拿大等国为主的直接出口业务。
重点交通项目全面推进。今年上半年,董家口港海业摩科瑞罐区工程124万方罐体的主体工程完工,国际航运服务中心成功对外发布“一带一路”青岛航运指数,胶东国际机场航站楼现场桩基基础施工基本完成,青岛市“一带一路”跨境集装箱海公铁多式联运项目列入全国首批多式联运示范工程项目。
“一带一路”结出科技成果。在融入“一带一路”过程中,经过政、企、学、研的共同努力,青岛市科技成果不断涌现。上半年,我市与斯坦福大学在轨道交通结构健康监测、油气渗流等领域开展了深度合作;市科技局、高新区管委与德国史太白转移有限公司正式签约,筹建青岛史太白国际技术转移中心等科研机构;水务集团与美国海德能公司签约,将在海水淡化及水处理等方面开展技术合作。
此外,青岛市与沿线国家和地区深入开展人文合作,为世界各地的朋友认识青岛、进而了解中国搭建起了桥梁。青岛市创作的大型舞剧《法显》,弘扬丝路文化精神,获得广泛好评。毛里求斯将4只国宝“象龟”赠送给青岛,成为“一带一路”“国相近、民相亲”的典范。
这一年来,青岛市围绕在国家“一带一路”战略中“新欧亚大陆桥经济走廊主要节点、海上合作战略支点”的双定位优势,加快推动“一带一路”经贸合作,并取得了积极成效。7月28日下午,市政协在黄海饭店召开双月协商座谈会,围绕“融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推动企业走出去走成功”进行座谈协商,12名单位代表和个人发言。
推动境外经贸合作园区建设
据介绍,今年6月份,市政府印发实施了《加快实施“一带一路”战略推进境外经贸合作园区建设工作方案》,充分发挥我市区位优势、产业优势和开放优势,重点推动16个境外经贸合作园区建设,涉及家电、橡胶、纺织、资源、农业、建材等领域,预计投资总规模60亿美元。其中6个境外园区已纳入了商务部境外园区重点项目库。
启动贸易综合枢纽建设
青岛海关和山东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先后于去年5月1日启动实施了“丝绸之路经济带”通关和检验检疫沿黄河流域“9+1”一体化改革。企业出口通关效率提升30%-40%,通关成本降低20%-30%,惠及沿线9万家外贸企业。以胶州多式联运海关监管中心为依托,以青岛港为中心拓展海铁、陆铁、陆海空联运,向西对接欧亚大陆桥、向南对接泛亚铁路大通道,发挥我市在国家“一带一路”战略中的双定位作用。
实施境外投资便利化改革
为支持我市企业走出去,市商务局、市发改委和外管局等有关部门实施了境外投资便利化改革,进一步简政放权,商务部门对境外投资实行了备案制为主的管理模式,备案办理期限压减到3个工作日以内。对境外大项目实行了商务、发改、外管、银行等各方参与的协调沟通机制,会同毕马威、安永、普华永道等专业投资服务机构开展了海外投资政策宣讲和咨询服务活动。
为企业走出去搭建平台
据市商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下一步,市商务局将贯彻落实全市“一带一路”建设工作总体部署,在去年做规划、促开局的基础上,今年把工作重点放在抓项目、促成果,通过抓主体、抓平台、抓项目、抓服务等措施,推动尽快实现一批早期收获成果。抓主体重点支持海尔、海信、华通、城投、青岛港、山东电建三公司等一批走出去骨干企业加快海外战略布局,提高跨国经营水平,融入国际产业链分工体系。抓平台重点推动与沿线国家建立友好城市、经济合作新伙伴关系网络,加强经贸交流与合作,为企业走出去搭建平台。抓项目重点加快16个境外经贸合作园区和70余个海外重点项目建设,推动优势产业开展国际产能合作,打造优势产业的海外聚集区。抓服务重点深化境外投资便利化改革,加强与政策性金融机构的战略合作,为企业走出去营造良好服务环境。
以侨搭桥 为走出去铺路
华侨华人具有融通中外的独特优势,他们熟悉所住国和中国的情况,具有广泛的人脉关系、商业网络和丰富的管理经验。建议我市进一步密切与海外华侨华人友好社团的沟通与联系,积极搭建企业与相关友好社团的沟通交流平台,推动海外华侨华人特别是他们当中的专业人士,协助中国企业制定并实施国际化发展策略和计划,寻找海外投资机会和业务伙伴,为我市企业走出去提供有效的智力和信息支持。
打造天然橡胶现货交易定价中心
张焱认为,化工橡胶行业是青岛的传统优势产业,青岛市打造自有的天然橡胶现货交易中心将满足行业需求,为企业提供一体化供应链解决方案,能够引领更多的国内外原材料上下游交易方入驻,带动青岛本地税收增长及经济发展。天然橡胶现货交易定价中心的成立将打造交易中心、金融中心、数据中心、服务中心、资源配置中心等于一体的交易平台,大大提高国内企业在国际竞争中的话语权,有利于国内橡胶企业走出去。
鼓励集群式抱团发展
市工商联提出,要构建企业参与“一带一路”发展新路径,补实平台短板。一是培育跨国公司发展平台。借助海尔、海信、青建等一批具有经营规模和品牌知名度、拥有核心技术和研发能力的企业,发挥他们在海外发展的经验优势,通过跨国集团平台,以雁形梯队方式,带动上下游产业链转移和关联产业协同布局发展。二是整合行业优质资源平台。三是推进沿线国家城市合作。
拓展企业进出的陆海空通道
李光全认为,拓展陆上通道。在重要的铁路通道上,要加大复线建设力度,更为重要的是要逐步实行客货分线运输。对青岛而言,要加快海铁联运步伐,近期要加大疏港铁路规划建设力度,尤其要加快前湾港至胶州集装箱中心站专用铁路建设,远期可以研究建设中韩日铁路轮渡等项目。将青岛机场由区域性国际门户机场提升为“一带一路”国际门户机场。
以营商环境建设为核心
市政协委员、青岛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张旭表示,一是我市要做好海外投资服务,鼓励商务、税务等政府职能部门发布重点国家投资政策、税收指南等。二是完善我市“走出去”企业的风险预警机制,建立主要国家和地区的国别风险发布平台。三是推进驻青高校与沿线国家的教育交流与合作,加快培养外语及专业人才。
深化政府服务发挥团体作用
高燕认为,要进一步优化相关服务体系,一是要建立尽可能多的海外服务机构。二是建立网上一条龙服务平台。对相关的对外投资合作信息服务、对外税务服务、境外投资备案、产能合作等方面业务,企业具体去哪个部门办理、需要什么手续仍不太明确,建议尽快打破部门之间的壁垒,整合形成一条龙服务平台,使优质便捷的政府服务成为我市建成“一带一路”双向桥头堡最有力的支撑。
走出去前要练好内功
朱广君表示,“一带一路”给企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但面对众多较为陌生的沿线国,企业也应审时度势,在走出去前练好内功、备好功课,才能更好地释放“一带一路”红利,使企业取得更长远的发展。
与沿线国家和地区对接
冷静认为,在战略方向上,按照东南亚、南亚、西亚、北非、中东欧、中亚“5+N(国家)”战略重点布局,着力推进“布局推进一批双向投资贸易重点项目、推动建设一批境外经贸合作园区、着力打造一批区域贸易合作载体、沿线缔结一批经济合作伙伴城市”的“四个一批”重点工作,延伸融入欧亚非洲大陆以及亚太经济圈、欧洲经济圈,努力打造国家“一带一路”战略重要门户城市。
发挥法律保障作用
周海燕说,在对外投资的过程中,对外投资企业会面临各方面的风险,如政治风险、贸易壁垒风险、环境保护风险、企业设立或项目选择风险、劳动人事风险、知识产权法律风险、投资终止法律风险等。市政府作为我市对外投资企业的坚实后盾,应该充分发挥法律的保障作用,帮助对外投资企业降低甚至规避对外投资的风险,从而有效地促进我市加速融入“一带一路”战略。
积极引导 搭建平台
“展览展会是行业生产商、经销商和贸易商等进行交流、沟通和商业促进的平台。通过展会,企业可以展示自己的品牌,取得良好的宣传推介效果。”朴松花说,建议有关部门结合我市会展载体实际和产业发展现状,进一步加强我市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会展合作。一是邀请相关国家和地区企业代表团和商协会来我市参加展览展会;二是积极组织我市企业组团参加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知名展会;三是加大对企业赴“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参展参会的支持力度。
发挥金融服务作用
现有金融联盟成员以城商行为主,作为独立个体,无法与境内外大型金融机构抗衡,难以撬动需要巨额资金的“大块头”优质项目。以联盟的形式共同投标,就可以集各家成员之力参与其中,提高我们的谈判地位,并可利用联盟成员不同的地域优势,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实现优质项目共享。
中介服务业须国际化
孙芳龙认为,青岛的中介服务业有的国际化程度高一些,有的低一些,但总体上还处在低水平发展阶段,国际化尚未破题。因此,当前急需打开国际视野,用最短的时间、最高的效率尽快学习发达国家中介服务业的先进经验,主动与他们对接。
对于青岛如何在一带一路和东亚合作中创新发展,张燕生说道,青岛作为“一带一路”和东亚合作的一个枢纽城市,应当扮演“大角色”。何谓大角色?五中全会和“十三五”规划纲要,关于开放发展,有几个很重要的主题词,一个就是要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过去35年谈得最多的是外向型经济,它是由两个轮子驱动的,一个是出口,一个是招商引资。靠出口拉动,靠招商引资拉动的开放型经济战略,应当讲已经告一段落。下一步,要解决的是构建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更加深度融入世界,那么它也由两个轮子驱动,一个轮子就是“一带一路”,一个轮子就是自由贸易区战略。就是说在新的条件下,要推动“一带一路”,要推动自由贸易区战略,在这个新构建的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中间,青岛应该在新的35年,在发展更高层次开放型经济方面,应该走在最前列。
青岛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东部起点城市,作为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支点城市,作为陆海多市联运的枢纽城市,它应当在这个“一带一路”和自贸区战略方面,这两个战略交汇方面应该扮演“大角色”。
如何扮演好这一“大角色”,张燕生给出了三点建议:
第一点,青岛应当如何用新常态来推动“一带一路”和东亚经济合作。新常态的第一个方面,过去35年比较强调的是速度和规模。新35年更强调的是质量和效益。青岛怎么能够在开放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方面有一个显著的提升。新常态的第二个方面,过去35年都是产业结构比较低端,长期以来发展都是靠低成本。新35年的产业结构要迈向中高端水平,对青岛来讲,品牌建设,企业的转型和青岛整个经济结构的转型就变得非常重要。新常态的第三个方面,也就是青岛过去35年都是汗水驱动的增长,新35年,青岛要转向创新驱动,因此可以看到青岛在“一带一路”和东亚合作方面,也就是怎么能够用面对未来,新35年的新模式,来探索青岛面向未来的发展之路。
第二点,青岛怎么能够联合东盟和中日韩(10+3)。也就是说青岛应该成为中日韩和东盟企业、企业家共同开拓第三方市场的一个重要平台。共同做大第三方的市场这个“大蛋糕”,使我们之间构建出一个新型的合作关系。
第三点,当前全球缺需求,全球潜在产出水平增长缺少动力。因此,青岛怎么能够在“一带一路”和东亚合作方面为这个地区注入新的增长动力。
根据 中国建设报 等 采编【版权所有,文章观点不代表华发网官方立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