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分享| 关注中国| 逆耳忠言| 不平则鸣| 情感天空| 健康生活| 流行时尚| 保险理财| 讽刺幽默| IT与游戏| 信息交流| 华发移民| 华发工作| 摄影美图

社会聚焦| 旅游天地| 娱乐八卦| 音乐视频| 校友互动| 网络社区| 房屋安家| 教育培训| 中医瑰宝| 专栏作者| 科技文化| 华发留学| 华发红娘| 关于本站

华发网China168.info海外中文门户网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746|回复: 0

一带一路与潮汕优势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7-4 19:35:5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jpg



未来,汕潮揭应联手推动汕潮揭都市圈建设,加强产业共建,加快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深入推进在公共服务、生态、民生等领域的合作。

翻开中国共产党革命历史,最早的县级苏维埃政权诞生于广东潮汕地区,后来对潮汕、广东、乃至全国革命产生重要影响的海陆丰革命根据地也由此形成。

如今,回顾来路,以汕头、潮州、揭阳三市为主体的潮汕地区实现了蜕变式发展,经济实力稳步增长,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日益完善。

作为潮汕地区的经济排头兵,2020年汕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2730.58亿元,同比增长2.0%,基本持平广东省同期水平。在整个“十三五”期间,汕头年均增长6.5%左右,均高于全国、全省同期水平。而揭阳和潮州GDP分别实现2102.14亿元和1096.98亿元,同比均保持正增长。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汕头、揭阳、潮州分别将其GDP增长预期目标定为6%左右、6%以上和7%。

今年2月20日,国务院发布《关于新时代支持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意见》(下称“国务院《意见》”)指出,党和国家支持革命老区在新发展阶段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

其中,国务院《意见》明确表示,将支持海陆丰革命老区深度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这无疑将有力助推广东革命老区发展提速,带动以汕头为代表的潮汕地区社会经济更上一层楼。

从潮汕陶瓷看生存与开拓能力

自从有了海上丝绸之路,陶瓷就成为对外贸易的主要商品之一。潮汕地区从古至今都有非常出色的陶瓷产品,但很少为人所知。历朝历代,中国人所熟知的陶瓷大都是几个著名的官窑。潮汕地处岭南,过去长期与内地交通不便,即便有陶瓷生产也很少运往内地。相反,潮汕地区的陶瓷只要装上船,很容易就运往海外。因此,潮汕历史上几乎是外销瓷最早的诞生地。也正因为这个原因,潮汕陶瓷在海外很有市场,但内地很多中国人反而不知道潮汕陶瓷。

由于潮汕地理位置的特殊性,今天在潮汕的博物馆里看到的历代陶瓷文物大致有两种倾向。一是非常普通的、低档的大众消费品,二是为欧洲洋人定制的个性产品。这两类产品都是外销瓷,显示出潮汕人针对海外市场多样性的灵活策略。这几乎是潮汕人所有海外商业活动历来的传统——不借助政府力量,完全依靠自己走海外市场。因此才造成潮汕陶瓷以及其他一些产品名声在外,国内却少有人知的结果。这个在历史上不被官方重视的结果,今天恰恰是“一带一路”最需要的,即:在中国人无法摆着“坐商”的姿态等人上门的时候,如何以“行商”的姿态,根据别人的市场需求而生产产品、引导消费,应该说,历史上的潮汕人对此很有经验。

在汕头参观了长城陶瓷,这家上市企业的陶瓷产品技术质量和艺术质量都很好,不亚于任何一家外国陶瓷企业的产品。长城陶瓷在国内知名度不高,主要是因为它长期做外销瓷,在欧洲市场占有一定的市场份额。我询问得知,与欧洲陶瓷著名品牌相比,长城陶瓷在欧洲的市场价格不到欧洲品牌陶瓷的一半,而在我看来,长城陶瓷的质量丝毫不亚于欧洲任何一种陶瓷品牌。长城陶瓷没有给中国这个陶瓷的故乡丢脸,但它在欧洲市场的处境说明了几个问题。

首先,潮汕地区的产品由于没有其他政策支持,基本上体现了一个共同特征,即不惜工本地繁复精细,潮汕陶瓷也不例外。因为在没有其他支撑的情况下,精益求精是潮汕产品唯一的生存之道。其次,由于近代以来中华文化优势地位的丧失,随着西方文化占据全球制高点,连陶瓷这种中国最具优势的产品也难登高端商品的殿堂,由此可见文化的作用有多大。当我们看到中国一批知识分子在讴歌别人的文化、诋毁中国自己的文化时,我们不得不为无数的中国工人、工匠、设计师、手艺人感到悲哀,那些崇洋媚外的知识分子在全世界最优秀的中国工人的背后,插了一刀又一刀。“一带一路”要在海外通畅,文化是最终、最坚实的支撑!今天中国的知识分子能为此提供有力支撑吗?第三,在失去文化优势的前提下,潮汕陶瓷以及其他产品依然在想方设法地适应海外市场的需求,依然保持了较大的市场份额,显示了潮汕人强大的市场适应能力,同时,也显示出他们将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加以结合、融合的开放精神。潮汕人身上实际上体现了中国传统一个非常优秀的特征,在坚持自我的同时,愿意吸收和借鉴一切有益东西。这一点恰恰也是当今实施“一带一路”计划以及中国更上一层楼所必须的。

一带一路与潮汕优势

潮汕地区由于地少人多,当地人很早就开始到海外谋生,但大规模地移民海外是在清朝末期。汕头有一个“侨批博物馆”,所谓“侨批”就是海外华侨给家乡的亲人写信寄钱,两者合二为一。这些钱大都是小额现金,各种币种,一些中间人也叫“水客”承担了类似邮政汇款、寄信和汇兑的功能,使得在海外谋生的侨民在感情和经济上能与家乡的亲人保持密切联系。同时,即便没有政府机构参与,从事侨批、侨汇的“批局”也保持了良好的信誉。

侨批的故事说起来很感人,但事实上它是一种悲哀。侨批之所以大量发生是因为有很多潮汕人不得不到海外谋生,家里人不得不依靠他们的侨汇生存。而大量潮汕人到海外谋生,一个重要的历史背景是,鸦片战争之后,中国本来畅销海外的各类产品几乎都失去了优势,西方国家及其殖民地的大量仿制品、替代品几乎抢占了以往中国商品的所有市场份额,中国又成为西方工业品的倾销地。以潮汕地区来说,过去还可以在本地生产销往海外,现在本地生产的东西在海外出现了大量强有力的竞争者。最终,当中国的商品无处可卖时,中国人只能出卖劳动力了。当年广东、福建地区大量移民海外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出现的。它是清朝政府在政治、经济、军事各个领域被西方打败的结果,是中国衰退的体现。但是,通过侨批这一特殊时期的特殊产物,我们也应该看到,即便在中国国力衰退的背景下,中国人依然保持着较高的文明素质。这是中国在鸦片战争一百多年后能够重新昂首阔步的重要原因。

据潮汕地区有关部门统计,长期以来,潮汕人通过闯荡世界已经形成了所谓“三个潮汕”的现状。第一个潮汕是位于粤东的潮汕,大约有1500万人口;第二个潮汕是分布在全国各地的潮汕人,大约也有1500万;第三个潮汕是侨居世界各地的潮汕人,人口也有1500万左右。很多有识之士已经意识到,将上述“三个潮汕”有机地结合起来,对于“一带一路”的战略会有很大帮助。我认为,“三个潮汕”的有机结合应该跳出过去的固定模式,拓展更大的空间。

潮汕地区中华传统文化的氛围比较浓厚,以至于很多人即便侨居海外,依然不忘中国之本,不忘回报家乡故里。过去,这种帮助和回报很多都是物质上的,例如捐款捐物、办厂办学等。如今,中国的物质富裕程度已有很大提高,尤其是沿海地区,某些富裕个体甚至已经超过海外华侨;中国制造在全球声名远扬,一定程度上就是因为沿海地区的众多工厂。因此,海外华侨帮助内地的传统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已经不再产生明显的效益。我认为,在“一带一路”的背景下,潮汕地区可以利用“三个潮汕”构建一个跨国界的信息网络,形成助力“一带一路”的民间信息中心。

这个信息中心首先是商业信息的汇集和交流,国内外的开发、生产、需求信息在这个平台上交流,为生产和销售提供准确而有效的咨询;其次是利用在全国、全世界各地的人脉,为各种商业项目的推广落实提供咨询、帮助和辅导。第三,可以通过信息的收集和整理,为国家决策提供参考和依据。潮汕人号称中国的“犹太人”,意思是说他们很会做生意。但我认为,潮汕人与犹太人有一个巨大的不同,犹太人长期以来没有祖国,缺乏中国人落叶归根、回报家乡的文化传统。即便现在有了以色列,世界上很多不在以色列居住的犹太人依然保持着我行我素的个人主义传统,没有故乡感是犹太人与潮汕人的根本不同。借助华侨建立的民间信息平台不必局限于潮汕人身份,只要是华侨或华侨的后代,都可以成为这个信息网络的末端。

做好“侨”的文章

潮汕地区是我国著名侨乡,全国6000多万海外侨胞中,1/4都是潮汕籍。从边陲渔村到通商口岸,再到改革开放前沿阵地,海外华侨始终是潮汕发展的重要动能之一。

作为我国唯一因侨而立的经济特区,汕头在2014年设立了我国唯一以“华侨”为主题、以“经济文化合作”为纽带的国家级创新发展平台——华侨经济文化合作试验区,承担起“21世纪海丝重要门户、国家通侨联侨重要枢纽”的重任。目前,该试验区直管区内存量登记注册企业740家,总注册资本46146亿元,仅2020年就新增注册登记企业180家。

华侨经济文化合作试验区管委会副主任陈斌表示,接下来将出台更多吸引华侨产业落地的相关政策,更好地为华侨来试验区投资兴业提供良好的环境。

数据显示,汕头建立经济特区40年来,累计引进外商投资企业5000多家,实际利用外资93.8亿美元,其中近九成为侨资。

“潮汕人懂得感恩,大家正是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回来投资家乡”,泰国正大集团副总裁李闻海就是汕头人,到目前为止,他已为潮汕地区引进30多亿元的资金。

正大集团是全球最大的华人跨国公司之一,由潮汕籍谢易初、谢少飞兄弟在泰国曼谷创办。1982年,正大集团相继在珠海、汕头获得“001号”外商营业执照,成为中国改革开放后第一个在华投资的外商集团。

“这些年,汕头对外商投资企业给予了用地、用工、税收等多方面的优惠政策,让我们有了更多发挥的空间。”李闻海回忆称。

除了投资办厂,海外潮人在潮汕地区筑桥修路、建校兴学,捐资扶持公益事业发展都屡见不鲜。

新时期,如何将侨乡优势更充分地转化为发展优势,是整个潮汕地区乃至广东省都需要思考的命题。

去年10月份,习近平总书记赴粤东考察调研时指出,汕头等地要根据新的实际做好“侨”的文章,加强海外华侨工作,引导和激励他们在支持和参与祖国现代化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

今年广东“两会”期间,省人大代表、汕头市委书记马文田明确表示,汕头要抢抓RCEP和中欧投资协定签订的机遇,以“侨”为桥推动贸易、投资、服务、产业等方面的对外交流合作,加快形成陆海联动、东西互济的全面开放新格局。

为了支持汕头市做好“侨”文章,广东决定调整由汕头华侨试验区实施8项省级行政职权。据记者了解,汕头接下来将依托华侨试验区、侨梦苑等涉侨重大平台,在聚侨惠侨、金融服务、数字经济、华文教育等领域创新体制机制,吸引更多华侨华人来汕投资兴业。

而潮州和揭阳也均在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做好侨务工作,把侨的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近年来,政府优化政企服务,新机场、高铁、高速公路、城市道路等配套基础设施逐步健全,投资硬环境、软环境都有了质的飞跃。”在李闻海看来,经过多年的发展,以汕头为代表的潮汕地区营商环境愈发优越,将吸引更多侨商回乡投资。

以我为主的中西结合

闽粤地区很多人都是历史上为躲避北方战乱而迁到此处的,因此,他们往往具有相当明显的文化保守性。这种保守性似乎也印证了有些人对于中国文化保守性的总体判断。然而,闽粤地区成为中国海外移民最重要的来源地,又使得“中国文化一贯保守”的判断产生了动摇。事实上,包括潮汕地区在内的中国所有的华侨,一方面具有中国文化的保守性,另一方面也同样显示了中国文化的开放性。这种保守与开放的结合,今天在潮汕地区依然随处可见。

例如,潮汕地区的美食,既有独一无二的本地传统,也有来源清晰的国外因素。这一点,恰似本文前面已经提到的潮汕陶瓷。再如,潮汕的中药市场在全国具有一定的地位,但它的客户很多都在中国以外。潮汕等华侨关系较多的地方,过去人们容易做出远离家乡的选择,而当今潮汕地区的年轻人却出现了离开城市回到家乡农村的势头,促使这一势头形成的重要因素是农村电商的发展。短短二年时间,潮汕地区揭阳市的军埔村已经成为全国电商第一村。因此,我认为,以潮汕地区为代表的沿海文化,通过保守性与开放性的有机结合,有可能创造出一系列新的商品或商机。

潮汕地区有很多非常优秀的手工艺,其中有一项手工艺很特别,就是抽纱。抽纱原先是国外的技术,因外国客户要求在中国加工,潮汕地区妇女的巧手就将这一技术提高到令人惊叹的地步。曾经为中国赚取了不少外汇。如今外国市场萎缩,国内市场也不大,眼看着这门手艺有失传的危险,如何将其发扬光大,是当今潮汕人面对的难题。我认为,关键在于要给抽纱技术找到新的市场。比方说,现在年轻人的牛仔裤上经常有故意制造的破洞,实际上就类似抽纱。如果抽纱技术能将它的使用范围从桌布、沙发布、窗帘等传统领域扩展到服装等领域,还是大有可为的。

潮汕地区很多精湛的传统手工艺都面临同样的问题,即,如何使传统手工艺在现代条件下获得新的生命力?当我们强调开放性时,往往是说要与时俱进。而当我们强调保守性时,往往是强调文化的自信。只有对自身文化自信,才有可能重新塑造文化的制高点,才有可能在各种文化面前不迷失方向,才能够从容不迫地以我为主,将别人的长处为我所用。甚至可能未必是别人的长处,但按照我的标准,与我结合后,反而能大放异彩。在“一带一路”背景下,文化自信的保守性与文化变迁的开放性都很重要,如何将其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这是时代对今天人们的考验。我相信,潮汕人基于各种历史的机缘和特殊历史经验,有可能在这个问题上给出最出色的答案。

打造汕潮揭都市圈

都市圈时代,本就一脉相承的潮汕三市正在加速融合。

2020年5月,广东发布的《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的若干措施》 “点名”广东五大都市圈时,首次明确提出汕潮揭都市圈的概念。

多位专家学者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均表示,汕潮揭都市圈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加快建设汕潮揭都市圈,有利于培育形成沿海经济带的重要发展极,对促进汕潮揭同城化发展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广东省委党校教授陈鸿宇认为,领先的市场经济发育程度是汕潮揭都市圈的独特优势。“历史上,汕潮揭的市场经济发育程度与珠三角不相上下,因此对于市场规则、市场体系的培育、要素市场化的接受和推进程度也比较高,有较好的市场韧性和投资氛围。”他说。

暨南大学“一带一路”与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顾乃华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指出,打造汕潮揭都市圈,一方面有利于潮汕地区深化潮客经贸文化往来;另一方面,会引导原有粗放型发展方式向高质量、绿色生产生活方式转变,促进潮汕地区更深层次融入“一带一路”、粤港澳大湾区等国家重大发展战略中。

事实上,早在2012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广东就明确提出要推进汕潮揭一体化发展。

近年来,在多方推动下也取得了明显成效。比如交通建设方面,潮汕机场、梅汕高速铁路、潮惠、揭惠、汕湛高速公路等相继建成启用,连接潮汕三市的潮汕环线高速公路也于去年底正式通车。

目前,备受关注的粤东城际铁路项目已进入施工阶段,该项目建成后将实现汕潮揭地区中心城市 “半小时通勤圈”和粤东地区 “1小时交通圈”。

产业融合方面,针对产业同质化发展比较明显,新兴产业发展薄弱等问题,潮汕三市提出共建链状发展、复合一体的产业圈的设想,以促进重点产业跨行业、跨区域融合。

根据汕头当地媒体报道,广东发改委目前正在会同有关部门编制《汕潮揭都市圈发展规划(2020-2035年)》,提出将推动新型商贸与新型信息科技的双轮驱动,以提升产业链水平为着力点,积极培育以华侨商贸金融为主的现代服务业,加快以数字经济为引领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推动临港经济分工协作发展和传统优势产业错位发展,依托“互联网+”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联动,全面提升全球化产业链支撑能力。

值得注意的是,4月25日广东发布的“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汕潮揭都市圈要联动梅州都市区协同发展,积极参与粤闽浙沿海城市群建设,打造链接粤闽浙沿海城市群与粤港澳大湾区的战略枢纽;湛茂都市圈积极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海南自由贸易港、“一带一路”建设等国家重大发展战略,打造国家重大战略联动融合发展示范区。

深度参与国家重大发展战略

在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的关键时期,为了实现高质量发展,我国实施了一系列重大发展战略,多地迎来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

去年10月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汕头要充分利用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共建“一带一路”等重大机遇,找准定位,扬长避短,以更大魄力、在更高起点上推进改革开放,在新时代经济特区建设中迎头赶上。

对此,广东“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支持汕头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活力经济特区,以深汕特别合作区建设为示范,推进深圳与汕头深度协作,合理引导珠三角核心区产业重点向环珠三角地区延伸转移,推进环珠三角地区与珠三角地区融合发展。

顶层路线图已经绘就,汕头明确表态,2021年将以更加主动的姿态融入“一带一路”和双区建设以及“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格局,深化深圳-汕头深度协作机制。

记者了解到,为了加速形成“核+副中心”动力机制,打造全省“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协调发展样板示范,汕头已于今年1月份同深圳签署了包含5个领域21个重点合作事项的深度协作框架协议。

目前,汕头(深圳)协同创新交流中心和“深交所汕头基地”已开始运作,深圳-汕头协同创新科技园也启动建设。

顾乃华认为,主动融入“一带一路”、粤港澳大湾区等国家重大发展战略,有利于汕潮揭更好的吸引国际国内高端金融资源和产业资源,为城市加快发展和产业升级带来机遇。“未来,汕潮揭应联手推动汕潮揭都市圈建设,加强产业共建,加快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深入推进在公共服务、生态、民生等领域的合作,并将都市圈建设成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合作的重要节点、粤闽浙沿海城市群对接粤港澳大湾区的先行示范区。”他说。

根据 一带一路网等采编【版權所有,文章觀點不代表華發網官方立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用户须知|小黑屋|法律申明|隐私通告|华发网海外版china168.info

GMT-6, 2024-11-21 21:36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