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分享| 关注中国| 逆耳忠言| 不平则鸣| 情感天空| 健康生活| 流行时尚| 保险理财| 讽刺幽默| IT与游戏| 信息交流| 华发移民| 华发工作| 摄影美图

社会聚焦| 旅游天地| 娱乐八卦| 音乐视频| 校友互动| 网络社区| 房屋安家| 教育培训| 中医瑰宝| 专栏作者| 科技文化| 华发留学| 华发红娘| 关于本站

华发网China168.info海外中文门户网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630|回复: 0

来看看唐朝人是怎样过春节的?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1-19 06:35: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春节自古以来便是中国最为重要的节日之一,新春万物复苏,三阳开泰,是新的一年的开始,而春节历经数代王朝,其习俗在历代也各有其异同,有些习俗至今已经消失。唐朝是中国古代社会的高峰之一,今天就让我们一起看看,唐朝人是怎么过春节的。

一、唐代的社会发展状况

唐承隋制,混乱的南北朝时代被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国家所取代,中国古代文明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在唐代达到前无古人的发展高度。贞观之治、开元盛世两个盛世的到来更是将大唐文明推向时代顶峰,成为在世界上都盛极一时的强大帝国。都长安汇集各方商贾与奇人异士,盛唐文明海纳百川,集各种民族文化于一身,绚丽多彩。在这种时代之下,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代表的春节,也迎来了其发展的新高度,习俗丰富多彩。

1.jpg


二:唐代春节习俗

习俗是社会的一面镜子,折射出文明的发展状况。唐代是中国文明的盛世时期,其春节习俗亦带有其自身社会发展的烙印。窥豹一斑,透过唐代的春节习俗,我们可以更好的了解唐代社会的发展特征。

唐代春节最为重要的一项活动便是除夕当天的傩戏。傩戏自上古先秦时期便是中国人民春节的一项重要活动。先秦直至汉魏时期,傩的宗教意味浓厚,反映了人们在生产力不发达时期的对宗教鬼神的崇拜。

但在唐朝,虽然傩的仪式仍然是继承北魏时期,但其宗教意味却随着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而淡薄起来。民俗性娱乐性逐渐占据上风,原先庄严神秘的仪式中掺杂进了许多轻松愉快的元素。带有巫术意味的行动被美丽动人的舞蹈动作所取代,原先枯燥无味的宗教吟唱被富有激情的唱诵所取代,傩成为了官民同乐的重要娱乐活动。

2.jpg


在《新唐书·礼乐志》中便记载了傩戏的情景,要先挑选一些十二岁以上、十六岁以下的少年带上面具,穿上特制的衣服,以二十四人为一组、六人一列的排开,由一位被称为“方相氏”的人主持,安排“唱帅”负责领唱,还有数十人以十人为一组负责击鼓,此外还有“太卜令”、“巫师”等人负责驱鬼。整个过程场面十分雄伟壮观,反映了人们对春节的重视程度以及社会文明发展的高峰状态。

除却傩戏之外,唐代春节的另一项重要习俗为守夜,这一项习俗也一直传承至今。据史料记载,唐代宫廷守夜时,要整夜燃烧檀香篝火,皇帝一般大摆宴席,邀请皇亲国戚与朝中重臣参加,文人要赋诗唱和,十分欢快。李商隐在《隋宫守岁》一诗中写道:“沈香甲煎为庭燎,玉液琼浆作寿杯。遥望露盘疑是月,远闻鼍鼓惊欲雷。”虽写隋代,但唐代也是如此,宫中守岁时的歌舞升平景象反映了大唐盛世的状况。

而在寻常百姓家中,守岁也是一项重要活动。除夕之夜,家人团聚,欢歌笑语,共迎新春,唐代诗歌文化繁荣昌盛,诗歌中的记载为我们后人提供了众多反映唐代社会的史料资源,孟浩然便在《岁除夜有怀》一诗中写道“守岁家家应末卧”,反映了平民百姓家的守岁习俗。

到了子夜时刻,人们要放鞭炮,以祛除恶鬼,此外储光羲的《秦中守岁》:“阖门守初夜,燎火到清晨”,则描绘了当时人们在除夕之夜要在家中点烛燃火的习俗。此外例如立门神、贴春联、压岁钱、挂年画等习俗亦是唐代春节的重要习俗并一直持续到今日,而朝正等习俗则因为封建社会的灭亡而消失在历史长河中。

凡传承数千年而至今薪火未绝者,唯我中华文明举世无双。唐代的春节习俗中有很多一直持续到了现在。例如贴门神、贴春联、守岁等,反映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正如前文提到的习俗是社会的一面镜子,折射出文明的发展状况。

唐代社会政治安定、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在世界范围都首屈一指,其春节习俗丰富多彩,既有宗教意味亦有娱乐民俗趣味且前者愈发淡薄,反映了社会的进步已经使习俗中的崇拜鬼神的宗教色彩逐渐消退,而这一点在之后的宋代文明中体现的更加明显。在倡导民族文化复兴的今天,大唐盛世折射出的中华文明的海纳百川的气魄值得我们学习,更反映了我们对未来的期待。

来源:搜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用户须知|小黑屋|法律申明|隐私通告|华发网海外版china168.info

GMT-6, 2024-11-21 08:33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