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华社兰州5月28日电(记者张文静)一项由甘肃率先探索实践、能提高粮食产量的旱作农业技术目前正在肯尼亚试验、示范,并将逐步推广。
记者日前从兰州大学干旱与草地生态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了解到,该实验室在其团队教授李凤民、熊友才的带领下曾多次赴肯尼亚实地考察,和肯尼亚内罗毕大学、肯尼亚国家农业研究院等当地科研院所进行了学术交流,并与当地农技人员与农户进行沟通,将甘肃旱作农业技术向肯尼亚推广。
肯尼亚等非洲国家粮食生产应对干旱的能力较差。尤其是2011年,肯尼亚遭受了60年一遇的特大干旱,种植业和畜牧业遭受了巨大损失。而甘肃近年来针对干旱缺水的实际情况,大力推广玉米全膜双垄沟播等旱作农业技术,发展旱作农业,其粮食产量由2006年的161.6亿斤增加到2011年的202.9亿斤。
熊友才介绍,甘肃和肯尼亚在气候资源状况、自然地理条件方面有一些相似之处,属于半干旱干旱气候,但干旱的情况又略有不同,甘肃四季分明,肯尼亚四季不分明。此外,两地土壤性质不同,甘肃属于碱性土壤,肯尼亚则为酸性土壤。“为此,我们进行了本土化改进和创新,使其适应非洲本土的自然地理条件。”
据介绍,目前,兰州大学的科研人员已在肯尼亚建立了4000多平方米的试验基地,100多公顷的试验站,运用全膜双垄沟播技术和秸草覆盖技术,开展以旱地玉米和小麦的集雨技术开发和示范,并积极培训当地农技人员和农户,鼓励他们在自家农田也进行技术试验。
熊友才说,双方还将在高效低耗旱地农业节水综合技术研发、推广与示范,高产耐旱玉米、小麦增产关键技术推广与示范以及本地技术人员培训等方面开展合作。该项目在肯尼亚实施推广后,还将在埃塞俄比亚、赞比亚等非洲国家逐步进行推广。(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