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分享| 关注中国| 逆耳忠言| 不平则鸣| 情感天空| 健康生活| 流行时尚| 保险理财| 讽刺幽默| IT与游戏| 信息交流| 华发移民| 华发工作| 摄影美图

社会聚焦| 旅游天地| 娱乐八卦| 音乐视频| 校友互动| 网络社区| 房屋安家| 教育培训| 中医瑰宝| 专栏作者| 科技文化| 华发留学| 华发红娘| 关于本站

华发网China168.info海外中文门户网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789|回复: 0

通讯:从“无助”到助人——一位美国华人的“微笑”历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8-31 04:47: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新华社洛杉矶8月29日电通讯:从“无助”到助人——一位美国华人的“微笑”历程

    新华社记者薛颖

    微笑总是挂在她的脸上,无论是在她最困难的时候,还是在她早已彻底摆脱困境的今天。

    1995年,38岁的段金平和丈夫、儿子应朋友之邀赴美开创事业。就在新生活刚刚起步时,他们所依靠的朋友却不得不离去,使段金平一家一夜之间在完全陌生的异域他乡失去了着落。

    “那个时候,但凡还有一丝退路,我可能就选择回国了,”回忆当时的困难情景,段金平的心情至今难以平静,“但是开弓没有回头箭,国内的工作机会已经没有了,儿子也转学到这边来了,回是回不去了,我们只能靠自己在这里闯出一片新天地。”

    在不懂英语、完全不熟悉当地法律、市场等环境因素的情况下,段金平在南加利福尼亚州圣迭戈市附近的科罗纳多岛买了一个规模不大的养老院。岛上除了一家中餐馆的经营者之外,没有人会讲汉语。怎么和其他人沟通?怎么能把生意经营下去?除了吃苦耐劳和优质服务外,段金平还靠一样“法宝”——微笑。

    “当时有人问我们,你们家怎么好像老有那么多高兴的事,总是面带微笑?”段金平说,脸上依然带着她标志性的微笑。

    微笑成了他们与人沟通的最好方式。由于不会英语,生活中的每一件事——无论交水电费,还是进货——都得求人,困难可想而知。当时段金平曾对儿子张正昂说:“以后咱们过好了,可得想着帮助困难的人。”

    14岁的男孩子本应处在叛逆的“青春期”,但是家庭的逆境却使正昂“早熟”,成了父母最得力的帮手。到美国两三个月后,正昂就过了语言关,成了父母的翻译。一家人就这样靠着坚韧不拔的精神,团结一心,微笑面对一切,逐渐走出了困境。

    段金平和丈夫后来做过多种生意,涉足贸易、房地产等多个领域,逐步积累了一些财富,过上了舒服的日子。但是,在55岁的年纪上,出国前长期在媒体工作的段金平又“不甘寂寞”地创办了一份中英双语月刊《东西方》。“人活着,总要做些有意义的事,”段金平说,“办杂志花费很大,挣不了什么钱,但是看到作者们踊跃来稿,收到美国国会议员、中国驻洛杉矶总领事、侨界等各方的祝贺函电,使我备受鼓舞,感受到了来自社会的支持力量。”

    段金平办刊的宗旨是促进中美两国人民之间的文化交流,增进相互了解。在美国的这些年里,她看到了一些美国文化中值得借鉴的闪光之处,也看到了许多美国人因为不了解中国文化所造成的误解。比如,有人偷她店里的东西,顾客发现并报警,警察来调查的时候,段金平客气地拿出汽水招待警察,警察却坚持付钱买汽水,这让段金平非常感慨。在她创办的杂志里,有许多有意思的故事,比如中国儿媳和美国婆婆的故事,美国商人在中国的见闻等等。她希望通过反映真实生活,反映中美之间的文化差异,在中美两国人民心中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

    办杂志使她的生活更加忙碌,也使她的生活色彩更加丰富,精神世界更加充实。因为办杂志,她与社会各界的联系不断增多。她积极参加圣迭戈的华人社团活动,在可能的情况下随时为需要帮助的人伸出援手。有华人民乐演奏团体需要资金支持,段金平慷慨解囊;有华人文化机构想要出版华人奋斗史,她热情相助……在一次次与人交往的过程中,她的微笑像一阵春风、一股暖流,使她周围的朋友越来越多。

    这就是微笑的力量。而微笑的背后,是一名海外华人的一颗火热、善良、执着的心。(完)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用户须知|小黑屋|法律申明|隐私通告|华发网海外版china168.info

GMT-6, 2024-11-24 16:19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