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方方方 于 2014-8-4 21:43 编辑
中国民族音乐能使人心除烦忧,消块垒,宽胸怀,坚意志,心情畅爽;身则清头目、舒肝隔、健脾胃、和气血,实为养生之良法。
琵琶女 作者:林风眠(1900—1991)
音乐流动的旋律是女孩的心绪,把我们带入白居易 的《琵琶行》里“大珠小珠落玉盘”的通感的精神世界。
养生,有着多种多样的方法,音乐与健康亦有关系。民族音乐对养生有益似尤明显。我喜欢听民族音乐,特别是以中国民族乐器演奏的古典音乐,包括广东音乐和江南丝竹之类。我觉得听了能使人心情舒畅、有益健康。我国传统的丝竹、管弦民族音乐,具有清、微、淡、远的特点。音乐是抒发感情的,清、微、淡、远的表达使人有雅重的感觉。至于其他音乐,我虽然不了解,但我想,对人们的健康也是有益的。
我国唐代盛行音乐、舞蹈。人们熟悉的白居易名作《琵琶行》,描写弹琵琶的女子通过弹奏倾吐感情。从“转轴拨弦三两声”,“弦弦掩抑声声思”开始抒发感情。接着,轻拢慢捻“说尽心中无限事”,直到一曲终了,琵琶声停止了,但这惊心动魄的音乐魅力并没有消失,出现了“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这样的境界。白居易将从长安贬到九江,郁结在心中的痛苦借着音乐的哀怨而表达出来。他说:“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同病相怜,同声相应。弹琵琶的人悲戚叙说往事,听琵琶的“江州司马青衫湿”。由于都吐露出胸中的陈怨结气,消减了耿耿于怀的块垒,这比长久压在心中不发泄总好些。尽情的吐露不仅无损健康。相反,这种吐露会减少郁勃,是有益的。
传统乐器琵琶之外,古琴也是其中之一。古琴,即七弦琴。古琴音域广、音色美,表现力丰富。南宋时浙江有好几位古琴师,曾创造了《潇湘水云》、《步月》、《秋雨》、《鸥鹭忘机》、《幽人折桂》、《拘幽十操》等名曲。据《南宋京城杭州》记载:当时乐师汪元量,既是琴师,又是诗人,以善琴而出入宫廷,对亡国之痛感受极深。当时,文天祥被关押,他为之作《拘幽十操》,去狱中为文天祥弹奏《胡笳十八拍》以慰之。
琴的风格技巧,称为琴德;琴的运用形象构成的意境,称为琴境;琴的思想感情,人物性格,称为琴道。如果琴的德、境、道三个方面表现得好,那对抚琴本人和听琴人的身心都大有益处。
我听中国民族音乐,就那些传统名曲来说,如《将军令》、《雨打芭蕉》、《二泉映月》、《渔舟晚唱》、《汉宫秋月》、《平沙落雁》等等,听后身心有一种宁静、舒坦、开阔、安谧的感觉;我听广东音乐《花好月圆》,甚至能唤起遥远的回忆,好似回到了青年时上大学读书时的情景,使我似乎年轻起来;我听古筝名曲《高山流水》,这似琴非琴的筝声,柔和宛转的淙淙声,分明是流水,使我想起远方的好友:“高山流水有知音”真是不假。又比如听二胡等乐器演奏的《听松》,豪放有力,使人心胸宽广,有奋发前进的感觉,常常因此而想到晚唐诗人皮日休的“松子声声打石床”的意境,令我忘俗。我特别爱听的是《春江花月夜》。从我十五六岁时听到如今耄耋之年,可谓百听不厌。这则根据琵琶古曲《夕阳萧鼓》(又名《浔阳琵琶》、《浔阳夜月》)改编的中国民族音乐精品,据说是唐代遗留下来的,以琵琶、箫、胡琴等乐器大合奏。它让我身心受益很大。当我忙时,心烦意乱时,抽时间听一两遍《春江花月夜》,就自然而然地轻松起来,头脑格外清新……
奥运会开幕式:《春江花月夜》
国画:《春江花月夜》
总之,我深感,中国民族音乐能使我心除烦忧,消块垒,宽胸怀,坚意志,心情畅爽;身则清头目、舒肝隔、健脾胃、和气血,犹如茶饮添香。
(作者系国家级名老中医,浙江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博士生导师,原浙江中医学院院长,浙江中医药学会名誉会长,浙江名中医馆馆长)
文章来源: http://www.zjol.com.cn/05zjhealth/system/2007/12/13/009051821.s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