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新华社
新华社北京3月5日电 题:必要、可行、安全——今年国家财政赤字率3%创历史新高
新华社记者韩洁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5日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披露,2016年中国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大力度,拟安排财政赤字2.18万亿元,比去年增加5600亿元,赤字率提高到3%。
这一赤字规模将创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之最,赤字率也首次碰触了欧盟所谓“3%的国际警戒线”。
当前缘何要扩增赤字?财政风险如何?如何用好赤字?记者采访了有关权威人士。
扩增赤字是积极财政政策加力表现
根据政府工作报告,2016年中央财政赤字1.4万亿元,地方政府赤字7800亿元。安排不列入赤字的地方专项债券4000亿元,继续发行地方政府置换债券。
“今年大幅增加财政赤字,正是积极财政政策加大力度的表现。”全国政协委员张连起说。他指出,国际金融危机爆发8年来,中国经济增长面临较大挑战,经济下行压力很大。在这种情况下,需要通过减税增支、扩增赤字来激发经济内生动力。
积极财政政策进一步扩张力度,突出标志就是更大力度减税降费。根据政府工作报告,2016年5月1日起,将全面实施营改增,试点范围扩至建筑业、房地产业、金融业、生活服务业,并将所有企业新增不动产所含增值税纳入抵扣范围,确保所有行业税负只减不增。
同时,将取消违规设立的政府性基金,停征和归并一批政府性基金,扩大水利建设基金等免征范围。将18项行政事业性收费的免征范围,从小微企业扩大到所有企业和个人。
根据报告,一系列减税降费举措,今年将累计为企业和个人减少负担5000多亿元。
在减税降费的同时,积极财政政策也将进一步显效。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院长刘尚希说,明显标志就是适当增加必要的财政支出和政府投资,加大对民生等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
今年赤字规模2.18万亿元,就意味着政府花出去的钱远高于收入的钱,企业和个人将得到更多政府资金支持,进而激发市场活力,增强发展动力。
中国赤字率和政府负债率在国际上仍相对较低
3%一直被欧盟等经济体视为衡量一国财政风险的警戒线之一。今年我国财政赤字率达到3%,碰触了欧盟警戒线,是否意味着财政风险加大?
“我国财政赤字率和政府负债率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相对较低,这样的安排是必要的、可行的,也是安全的。”李克强总理在报告中说。
记者查询历年数据发现,我国财政赤字率一直保持较低水平。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赤字率始终保持在3%以下,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后的1998年财政赤字960亿元,赤字率首次突破1%。此后几年财政赤字一直高位运行,2000年赤字率曾达到2.9%。
2005年后,随着稳健财政政策的实施,中国赤字率相应降低。2008年重启积极的财政政策,赤字规模不断扩大,积极的财政政策不断加力显效。2012年至2015年,中国财政赤字率分别为1.5%、2.1%、2.1%和2.4%。
而近年来受世界经济周期性波动的影响,主要发达国家的赤字率经常突破3%,如2014年美国的赤字率为4.1%、英国为5.7%,法国为4%,日本为8.8%。
刘尚希说,不少人担心中国财政赤字率达到3%的所谓“国际警戒线”存在风险,这种担心是多余的。马斯特里赫特条约3%的标准是欧盟原先的财经纪律,并非科学标准,以此来衡量中国赤字水平高低并不客观。各国确定赤字率警戒线应当根据本国经济发展、物价水平、债务余额、财政政策取向等情况综合考虑。
增发赤字将弥补财政减收和增加支出
而对于增发的赤字如何使用,财政部部长助理许宏才介绍,扩大的赤字,在适当增加必要财政支出的同时,主要用于弥补减税降费带来的财政减收,保障政府应该承担的支出责任。
全国人大代表、山东省财政厅厅长于国安说,2016年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需要政府通过更多减税清费政策激发全社会创业创新潜能,着力化解过剩产能和降本增效,并努力改善产品和服务供给,并推进一系列改革,这些背后都需要财政部门提供资金支持。
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中央财政将安排1000亿元专项奖补资金支持钢铁、煤炭等困难行业去产能,重点用于职工分流安置;为补齐基础设施和民生领域诸多短板,2016年还将启动一批铁路、水电核电、城市轨道交通等“十三五”规划重大项目,为此中央预算内投资增加到5000亿元。
许宏才表示,2016年中国进一步扩大了财政赤字规模和债务规模,从经济发展水平、政府性债务的现状以及资产与负债的相互关系看,中国政府性债务风险总体可控。从债务余额来看,2015年底中国地方政府债务余额16万亿元,加上中央国债余额10.66万亿元,占GDP的比重约为39.4%。
刘尚希表示,目前中国政府债务主要用于市政建设、土地收储、交通运输、保障性住房、教科文卫、农林水利、生态建设等基础性、公益性项目,形成了大量与债务相对应的优质资产作为偿债保障,从而降低了债务风险。